----读《爱有8种习惯》随想
《爱有8种习惯》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圣公会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教区的教区长艾德培根。这位从业15年, 广受众多信徒的爱戴的基督教牧师,在每周的圣堂讲道和主持圣餐仪式上,以其宽厚仁慈的胸怀和睿智诚实的洞察力,影响着每一位诉求者。
但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经布道,谈论的话题也大多无关上帝。围绕着“我们如何尽力过最有意义的生活”这个核心问题,他借用了无数个看似琐碎的家庭小事,用他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对爱的习惯的不懈实践,与读者一起探讨分享了慷慨、求真、静默、坦诚、宽恕、慈悲、游戏、社群八种习惯。因为培德坚信,爱不仅能够赐予人自由,更会让人充满喜悦,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谁,都需要平等、尊重和爱。当你接受这八种习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习惯就会以深刻而振奋人心的方式,改变人们的所思所行,甚至能够帮助人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的确,今天我们生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压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忙碌不堪;道德与信仰的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怨恨与分裂。这个问题不仅在美国社会中常见于报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生活里,我们每天时不时也都在面对。从被人救命反而倒打一耙的彭宇案、许云鹤案、达州老太案,到前几日北京大街的所谓“大妈碰瓷”案,种种事件无一不在消费着现实社会中业已稀缺的品质——善良与同情,慷慨与慈悲。至于像“扶还是不扶这样”之类的伪命题,更是把中国几千年文明道德和社会伦理的冲撞得一蹋糊涂。如果任由这种恶习如传染病一般相互感染,人们的心态只会变得越来越灰暗。
如何将人性中的黑暗转换成积极的力量?如何驱除内心的恐惧与躁动,身体力行地创造积极地正能量?好在读者无论是何种宗教信仰,都可以在《爱有8种习惯》一书中都能找到不错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书中的方法不是什么神秘兮兮的葵花宝典,培根之所以花费如此巨大的爱心、耐心、智慧和热情完成这本书,其实就是要指导读者弄明白一个看似很浅显的道理:“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谁,都需要平等、尊重和爱”。只是,对于习惯的养成,仅仅靠理性地了解或者偶尔地将它们付诸实践是不够的,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身体验,不断地自省,并在反复的尝试和失败中坚持不解,才会有感悟、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