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教的兴起看博客的革命意义——《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书评_博客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web > 博客 > 从新教的兴起看博客的革命意义——《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书评
fuyangchina 博客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8-04 18:08:56

从新教的兴起看博客的革命意义——《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书评

从新教的兴起看博客的革命意义

——《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书评

 

“公元410年,阿莱瑞克(Alaric)这位野蛮的将军对罗马进行了洗劫。尽管他没能控制这座城市,但是洗劫的痕迹已经刻在了历史的高墙之上。随着公元前476年罗马帝国的最终灭亡,西欧的历史长河几乎倒退了近1000年...... 经济崩溃了,整个文明将会枯竭——这就是“黑暗时代”。实际上,耶稣所成长的世界要比11世纪普通欧洲人所处的世界发达得多。”

 

上面这段话来自于《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BLOG: understanding the information reformation that's changing your world),作者:Hugh Hewitt,据说其博客点击率累计已经超过1740万个,www.hughhewitt.com, 点击这个博客链接后进入hughhewitt.townhall.com,里面有Hugh Hewitt的介绍,他是美国一家辛迪加脱口秀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还是Chapman大学法律学院的教授,写了八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博客人,曾在里根政府里呆过6年。在洛杉机PBS栏目做晚间新闻时曾三获艾美奖。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原文链接如下:http://hughhewitt.townhall.com/About.aspx

 

作者因为是资深的“时事评论家”,所以用词严谨、笔锋犀利、思路开阔,阐述事情更是点到为止。所以,整本书看上去不厚,作者也写得尽量“通俗易懂”,但读的过程中常常要停下来细细思考一下。整本书的风格完全是一种“时事评论”的风格。作者认为要展开的地方,肆意笔墨,交代得淋漓尽致;而很多点到为止的章节,只要短短一两页。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本“评论集”,既广、散,且深。

 

关于西方文明,作者有很深的了解,西方普通大众对西方文明也有很深的了解,作者不大可能对很多细节交代得太罗嗦。但作者还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讲新教的兴起。为什么繁荣的罗马帝国之后,欧洲经历了如此史无前例的倒退?在作者看来,倒退的根源是天主教教会(新教之前的基督教被称为天主教)。但教会为什么能控制人们的思想呢?因为教会拥有《圣经》的解释权。教会为什么拥有《圣经》的解释权呢?因为《圣经》是用拉丁文写的,而只有教会的牧师能读懂拉丁文,才能解释《圣经》。

 

天主教会统治了欧洲将近1000年以后,1499年,欧洲出现了第一台活字印刷机,随着活字印刷的使用,一本书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400,书籍带着智慧在欧洲大地上传播开来。古典艺术和文学的广泛普及和欣赏,催生了伟大的“文艺复兴”。1483年,“宗教改革之父”马丁·路德出生于德国城市萨克森(Saxony)。在整个一生中,路德都非常多愁善感、易于消沉和缺乏自信。1517年10月,宗教改革的前夜,路德起草了《九十五条论纲》,列举了他想讨论的所有问题,准备和其他大学的教授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论题是用拉丁文写的,从而确保只有学者才能看懂。10月31日晚上,他将这些论题张贴在维滕贝格堡垒教堂的大门上(召开研讨会的传统方式)。简而言之,路德不遗余力地通过当时最为恰当的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

 

论题一张贴完,几乎立刻就有人(无法考证是谁)将其从拉丁文译成德语,并对外出版。正是因为印刷页的活字革命,导致路德的宗教改革理念在一周之内闻名全国,并在一个月之内闻名整个欧洲。1512年,路德开始了威克里夫一个多世纪前就试图尝试的事业:将《圣经》翻译成人们的普通语言。总之,路德的目标并是从根本上推翻罗马教会的政权。教会的腐败已经歪曲了《圣经》的寓意,但是真正重建《圣经》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圣经》本身交还给上帝的子民。只有深刻领悟了这些神圣的经文,普通的基督教徒才能对上帝的爱和宽恕达到同样的灵性确证。路德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直接根据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的原作,完成了《新约》翻译的第一稿,并于1534年出版了完整的德语版的《圣经》。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第二代改革者在整个西欧沿袭了路德的改革举措,尤其包括他一直致力的出版更多通用语言版本的《圣经》。所以,新教革命的产生,与其说是路德推动的,不如说是活字印刷这种新的媒介技术所推动的。正如前文所言,“在整个一生中,路德都非常多愁善感、易于消沉和缺乏自信”,他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鼓动家。星星之火所以燎原的原因是媒介技术的革命催生了思想的革命,包括文艺复兴,也包括宗教改革。

 

正如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名言“媒介即讯息”所揭示的那样,技术媒介作为人的延伸,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基础性物质架构。人类历史上每一种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一种新技术架构的形塑,通常都会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基本社会结构的转型,从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生活经验。互联网的出现和日益成长,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作者在书中第二部分“新媒体的崛起及其成因”,阐述了以web 2.0为特征,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和人们思想的冲击。作者没有采用直接的描述,而是采用政治评论的方式来进行描述,观点似乎含糊不清,但实际上作者的结论是非常清晰的:博客在成长,迅速地成长——“博客界的历史不足5年,但是其成长率却是惊人的”。但是传统媒体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强大到博客只能对传统媒体作为校正和补充。但是博客蜂群力量的攻击力是非常惊人的。传统媒体由于总是要代表既得利益者,总是会在某些时候、或在某些事情上与利益集团共谋,丧失客观和公正。而博客总能在媒体失效的时候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击,作者把这种效应称为“博客蜂群”效应,作者给出了“约翰·克里的谎言”等五个例子验证这种舆论风暴的说法。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引爆点 Tipping point》(书评见 豆瓣网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73323/ )一书的观点,当信息传播超过150个人的时候,如果信息本身有足够的“附着力”,就会引爆信息风暴,“博客蜂群”现象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博客的力量在链接,而新浪网的博客圈实际上把加入圈子的博客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链条。新浪拥有如此庞大的博客人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下一次的“引爆流行”风暴可能就在新浪网的博客群中发生。

 

作者非常严谨而直接,并没有长篇论述博客这种“草根媒体”的民主意义和政治意义,作者把博客的作用限定为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最可靠的信息”。我个人认为,博客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促成网络社区的形成。匿名化的BBS网络社区是最好的发泄情绪场所和无聊信息包括黄色、黑色暗流涌动的场所,真正的网络文明是从这种理性展示自我、个性张扬的博客技术开始的。真正的志同道合者自发地建立一个交友的圈子,把狂野的发泄转为理性的交流,这是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交流。博客社区会迅速取代BBS社区成为新的网络社区的主流形态。

 

中国有一句古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尽管网络blog也会成为犯罪分子手中的工具,就象作者所说,“网络作恶者的最好例子是基地组织及其党羽”,但是人类社会本质上就对“恶”有一种深深的免疫力。草根媒体力量的释放,不会导致中国无限混乱,只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正义和光明。当舆论不再是少数所谓的精英肆意践踏民意的工具的时候,政府就能够听到人民大众真正的呼声。中国的博客是因“芙蓉姐姐”、“木子美”而火的,但短短的时间内,博客就从丑恶的泥潭中脱身而出,成了代表善、救助、公义的新媒体,而且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次都经历了新技术的冲击带来的精神危机,但每次都靠自己的智慧安然度过。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有个讲话,叫《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原文链接如下: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4/180112128277.shtml )。这个是中华民族在网络社会中的一种自觉,也希望所有的老媒体人反思。别忘了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说的,“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尺度和形式。” “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他们在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至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媒介即信息。” 二十五年前,范东升(范长江之子)在人大新闻系硕士论文选了一个“冷门”:研究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学说。他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就反映了老媒体人的这种反思——《新媒体与博客漫谈》(原文链接如下:http://fan-dongsheng.blog.sohu.com/33331427.html )和《不懂博客等于文盲》(原文链接如下:http://fan-dongsheng.blog.sohu.com/34792388.html )。

 

在第二部分,作者在第6章特别提到“尾巴”的力量。在点击率排名图表上,前几十名博客的排名都很高,但是这条曲线迅速下降,其所穿过的领域包含着数千万的博客——博客界的一条很长很长的尾巴。读过《长尾理论》(豆瓣网书评链接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19072/ )这本书的人对这个描述并不陌生。事实上,这些有着低的或中等点击率的博客一般都会受到访客们的信任。如果某个观点或产品得到尾巴的大部分博客的认可,则支持这个观点或产品的读者将远远超过大博客的读者。因为这些低访问率博客的读者往往是因为某种原因才认可这些博客的——朋友、家庭或同事。事实上,许多博客风暴都是由某个低点击率的博客引发的,只要能达到《引爆点》一书所要求的条件,150人阅读,有足够的附着力,就可以引发一场信息风暴。也许,博客的魅力就在于这种不可预知性,就像股票市场一样,因为非线形才迷人。

 

第三部分阐述如何理解博客、运用博客以及了解博客将会怎样重塑我们的世界,包括经济生活、民主意识、政治生态、社区生态等等。作者没有讲得很高深,只是举出了几个博客应用的例子,包括博客营销、博客生存、避免成为博客蜂群的受害者等等。事实上,博客太年轻,它还在发展,我们只能看到它的现在,根本无力预测它的未来。

 

这本书比较难读,作者更把自己看作一个时事评论者,而不是一个博客传道者,尽管他对博客充满十足的信心,“… 如果电视影响了你们的生活,那么博客也会并且可能已经影响了你们的生活。”全书充满了政治评论的口吻,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反感。但是,本书依然不失为一本严谨、有趣的书籍,没有半点说教。方兴东的前言部分写得很好,但他认为“… 从根本上,博客传播将上升为新的主流社会传播机制。传统的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是典型的大教堂模式。而博客传播,就是以博客为基础,第一次真正实现“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传播的理想和梦想”,是真正的大集市模式。未来社会的主流传播模式不再是大教堂模式垄断的时代,而是大教堂模式和大集市主流双重模式主导的时代。” 方先生是中国博客之父,这种爱之切切的关切之情完全可以理解,也许博客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犹如印刷术对于欧洲文艺复兴和新教兴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是革命性的。也许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乐观,但毕竟,博客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美好之路的窗口。也许,这条前进的路上还有曲折和坎坷,但我想,人类有智慧去克服种种不足,带领自己走向下一次重生。人总是会超越自己所创造的技术,而不是成为自己技术的奴隶,对此,我深信不已!

 

作者:流浪的石头 写于2007年8月4日

 

P.S. 用“blog”这个关键词在Amazon.com搜索,这本书排名第12位,评价3.5颗星。中文书评可访问豆瓣网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78795/ 。

请访问当当网购买此书(目前网上还没有下载版):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07423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从新教的兴起看博客的革命意义——《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书评”的回应

fuyangchina 2007-08-04 18:47:06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uyangchina

by 流浪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