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男人》与《男人这东西》_男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男人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男人》与《男人这东西》
[已注销] 男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6-08 10:06:5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男人》与《男人这东西》

   纯粹出于偶然,先后读了《男人》与《男人这东西》两本书,前一本的作者是德国的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后一本则出自大名鼎鼎的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笔下。一东一西,两位作者的行文风格与观察角度迥异,但在某些问题上,两个人得出的结论却惊人的相似。虽然不能因此就说这两本书揭示了有关男人的真理性的原则,至少在某些方面,这两本书中,确实包含了一些让人不觉点头称赞的元素。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既然这两本书把书名定为“男人”,那么根据分类法,必然是要从中分析出男人的特点,或者说,男人这一类相对于另一类——女人的不同之处,因此,在书中必然会有对女人的描写与分析。而在分析与比较中,凸出男人的特性的同时,女人的特点,也尽在其中了。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这两本书对了解同性与异性都能提供一些参考。当然,因为两本书都出自男人的笔下,在对男人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的刻画得同时,对女人的描写不免因为理解不足而过于简单肤浅。要更深刻的了解女人,恐怕只有女人自己才能做到。
    理解是一柄双刃剑,我觉得书中关于男人以及男女关系的了解,有助于单身男女找到合适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有助于已婚的夫妇处理婚姻中面临的问题,然而,书本同时也把男人脆弱的一面暴露在了阳光下,如果被人用作武器来伤害别人,也一定可以事半功倍,当然,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想这也不是作者的本意。

    我对迪特里希·施万尼茨的了解仅限于《男人》这本书,但从文字中能感觉到这应该是个渊博却又不乏幽默的学者,书中有德国人严谨的分析,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种种例证,又有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作者虽然也谈论了当前的一些问题,但更倾向于把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历史的永恒的话题来谈论,倾向于通过分析男人脆弱的一面来解释男女之间存在的持久的误会与问题,并渴望能提出解决方案。作者显然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很深,他认为:野蛮是男人的天性,文明与彬彬有礼是在女人驯养下后天培养出来的;男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十足的男子气概始终信心不足;为了显示自己的男子气概,掩饰脆弱的自我,男人隐藏、忽视内心的感受;性是男人脆弱最大的暴露场所,无从伪装;爱情与其说是感情,不如说是一种交流更恰当些;冲突是与爱情恰好相反的交流方式,前者回避矛盾,而后者揭发矛盾。
    在书中,作者还穿插了“男性物种肖像馆”的章节,刻画了几种典型的男人的特征,作者介绍说这些内容独立于章节,可以单独作为一本书来看。但读完全书之后,会发现作者每一次进入男性物种肖像馆,都与相应的章节有微妙的联系。
    然而,作者的学究特点也让书中有些部分过于理论与逻辑性而不易阅读,跳过这些部分并不会妨碍对全书的理解,而因为作者对男女之间的看法是跳出时间的限制的,所以读者也许会觉得,有些章节的内容与现代的男女关系并不相符,不过,了解一下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吧。
        
     相比较而言,渡边淳一的《男人这东西》就显得浅显易懂的多,这本书从男人的本性出发,更多的是针对日本社会当前的一些现象的分析。与前一本书相比,“实用性”可能更高,但思想性、系统性甚至幽默性却远远不如。
    与迪特里希·施万尼茨类似,渡边淳一的基本论点是“男人是不自信而且敏感的;现代都市的生活弱化了男人的男性特征”。《男人这东西》以男人的一生发展的阶段为线索,通过男人不同时期对性爱的看法来诠释男人,作者试图通过分析男人从幼年到青年,从恋爱到婚姻生理与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来解释当前在日本社会(我想应该不限于日本社会)中存在的诸如婚外恋等问题。
     我个人并不以为作者的这种解释是成功的,因为他的悲观的基调已经决定了他无法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更不用说提出一个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在书的最后,作者悲观的认为,一夫一妻制的存在是社会道德提出的一个随意性的约束,出格的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格子设置的不合理。我不认为作者这样的说法可以服众。
    然而,虽然从立场上我并不赞同作者的说法,但这并不代表对书中的内容全然否决。或许建立理论对渡边来说并非易事,但作为小说家、同时也深谙世事的渡边来说,描写刻画才是他的长项。书中对男人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刻画的惟妙惟肖(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对男人的“处女情结”等问题的分析还是颇有值得赞叹的地方的。

    对男女关系进展的阶段性描写,我认为是书中另外一个亮点,作者从男人什么情况下可以与女人牵手开始,一直分析到婚后十年二十年,可以说,对各个阶段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而这些描述,即使不能解决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至少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

    除了“男人是不自信的”这一点,“男女之间相互不理解”也是两本书中另外一个共同点。在《男人》一书的开始,作者通过猫与狗的关系巧妙的比喻了这种不理解的现象:
    “这种情况就像狗和猫之间的交流:狗情绪好时,会摇尾巴;情绪不好的时候,它会发出呜呜的叫声。猫的情况正好相反,猫受到刺激的时候,会抖动自己的尾梢;而它感到舒服,需要爱抚的时候,它会发出呜呜的叫声。如果一只猫怀着善意,发出呜呜的叫声,接近一只狗,狗会觉得受到了威胁,回以呜呜的叫声。而猫却误解了它的意思,以为它是在邀请自己靠得更近一些。狗把猫的不断靠近误认为是猫要向它发动进攻,于是不仅汪汪吠叫起来,而且开始撕咬。猫见到这种架势当然会不高兴。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从狗的角度看猫,狗一定也会觉得猫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它原本怀着最最善良的心情,讨好卖乖地摇着尾巴,它看见猫没有跃跃欲试地扑过来,而是十分明显地摇了摇自己的尾梢,于是放心,鼓起勇气,丝毫不顾忌地朝猫走去。猫甩尾巴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狗却把这看做是向自己表示欢迎,它正想用淌着口水的嘴巴给猫来一个亲吻,猫却一个猛子,用爪子朝它的脸上狠狠抓了一下。”

    而在《男人这东西》的结尾部分,作者也写道“既然男女为异性,那么,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互相理解。不过,想尽量了解与根本就不打算了解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所以,如果身为男人的你希望更了解自己,如果身为女人的你希望更了解身边的他,如果你在爱情或者婚姻上有什么困惑,如果你百无聊赖希望找些读物消磨时间,这两本书,我以为可供参考
(来自汀上沙屋http://hi.baidu.com/sandcabin)

展开全文
有用 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