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存在的多样性_结婚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结婚吗 > 理解存在的多样性
静雅思听 结婚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23 13:08:23

理解存在的多样性

  该书14个访谈对象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故事,是坚守爱情、不向异己的生活方式妥协。一个画画的女孩说,“我觉得人不能没有理想,这和你最后成为什么没有直接关系。成为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有没有那种想成为点儿什么的念头。”没有遇到一个一起眺望远方、心怀理想的男朋友,她就坚持不婚。一个办公室女孩,发现男朋友原来是一个在求职过程中冒名顶替朋友的人,违反了她的道德底线,就选择离开。一个胖姑娘不再盲目减肥,坦然宣称“要等到一个能接纳我的胖的人出现”。一个“决不为了爱情抛下妈妈”的女孩说:“我宁愿一直剩下变成‘齐天大剩’,也不想把我妈送到老人院或者临终关怀中心什么的”。她们都为了坚守各自的爱情原则而不肯将就地走入婚姻。她们的爱情原则,或关涉理想,或关涉道德,或关涉伦理,或关涉人的自我确认问题,都立足于她们各自对待生命存在的根本态度。第二类故事,写的是人追寻爱情过程中的无奈,说明幸福的婚姻有时并不完全由自己把握。一个“北京男”,有个偏执、穷算计的母亲,便只能一次次错过正常的婚姻。一个气质优雅的女士,两任男友都无法接受她背上的大胎记,她便把独身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一个相信“有情饮水饱”的女孩,为挣钱买婚房而加班加点,男朋友却跟家庭条件更好的北京女孩走了。这几个男女的爱情追求,都遭遇到各种不由自己控制的外因而不能如愿以偿。他们的故事,暗示了人的存在有无可奈何的一面。第三类故事,则是人过于执著于自我而无法接纳他者。一个外企女中层,经济独立,活得开心,没有走进婚姻都是“因为细节”。与一个男士第一次见面“觉得不错”。第二次见面,见他把喝到嘴里的茶叶嚼碎了吐回杯子里,续水接着喝。“就这个细节,我们俩没有第三次了。”女主人公显然没有想到可以通过沟通让他改掉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行为细节。一个从农村中考出来的“凤凰男”,毕业之际与喜欢的女孩分手,因为“我不想去杭州‘借势’,真的,作为男性,我觉得如果这样做过即使成功了日后也会很不舒服,……”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因自卑与自尊相结合所造成的心理狭隘问题。还有一个男士,遇到心动的女人,却不能接受她短暂的过往婚史。这几个人都没有真正悟到婚恋就是在对他者的接纳中超越自己、丰富自我。
  安顿的写作立场,有两点极有深度。第一个是,她把未婚、不婚当做常态的生活方式来写,而不是当成社会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这样,她的这一系列访谈中就包含着这样的呼唤:请社会尊重未婚、不婚人群的生活方式。她在多个故事中反复强调这些人生活得很好,并不像一些有偏见的人所想像得那样活得很悲惨。她显然反对用所谓“常态”的婚内生存方式去压抑未婚、不婚的生活方式,而是告诉读者不婚也是另一种常态生活方式;同时,她也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建构未婚、不婚就比婚内生存方式好的意识。她让不婚生存方式与婚内生存方式之间构成对话,但没有走向二元对立。她理解生存方式的多样性。她强调不婚的生活方式也是健康、合理的常态生活方式,但她并没有把不婚美化为没有缺憾的完美的生活方式。通过访谈者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描述,安顿展示了这样的思想:人的存在总是有其不完满性,不婚生活方式与婚内生活方式都是如此,而健康的生活态度就是在不可能绝对完满的生存方式中快乐地活着。安顿没有建构任何一种生存的乌托邦,却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安顿写作立场中富有深度的第二点是,她把每一个人的婚恋态度与他们整体的生存方式结合起来考察,理解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性。她在序中说自己是“爱情至上”的“文学中年”。确实,她这部书包含着把情感视为婚恋第一要素的理想精神;但更为可贵的是,她没有把情感问题简单化,而是把情感问题与不同个体全面的生命态度结合起来考察,关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存背景对其情感取向的影响。她把每一个个体都视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并没有武断地把不婚、未婚当作一种平均化的生活状态套在每一个具有各自特性、各自不同生存境遇的人身上。无论每一个人的独特体验按照一般化的标准看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安顿总是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悉心去理解他们没有走进婚姻的独特原因。她没有用模式化的方式去归纳生命,而是在对每一个存在场域的深入把握中充分理解每一个个体生命独特的绽放方式。另外,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明净。
  如果挑剔的话,我觉得这本书的序和封面提示语并没有把后面十四个访谈中所包含的深邃思想充分揭示出来。序中有一句提纲挈领的话说:这十四个不婚男女,“……他们的这种固执和坚守,让我觉得在一个物欲缤纷的时代,爱情可能还有救。”这个说法有点把问题简单化,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的问题不是坚守爱情的问题。作者在后面的写作中也没有把他们的故事简单化为物欲时代坚守爱情这样一个虽然正确却未免老生常谈的问题,而是展示了作者对人存在的复杂性、多样性的深刻理解。

理解存在的多样性1

展开全文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