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少一眼_中国乡土手工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手工 > 中国乡土手工艺 > 看一眼,少一眼
蓬蓬 中国乡土手工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5-12-09 00:12:57

看一眼,少一眼

花馍、黄酒、火腿、棉织布、蜡染、印染、刺绣、擀毡、皮活、木器、木雕、竹编、铁器、银器、石器、陶器、抄纸、活字印刷、风筝、木版年画、装裱、手工洗印......二十二种民间手工艺,二十二位手工艺人的采访手记,惊喜不断、感慨不绝的一次阅读经历。

读这本书不用循什么顺序,翻开任何一页,找到这种手工艺的开头,读下去就是。一式的格局:手工艺名称;一张地图,标记采访地点、周边城市、到达的路线;采访手记;采访图片;制作工艺;史话。图片中的人物,无论男女长幼,无论是在打铁、凿眼、制磨,还是刺绣、画风筝、装裱......无不是全身心投入的,画面中流转的专注使手里的物件也鲜活起来,让你能够感受到,呈现在面前的一件件成品倾注了艺人们怎样的心力。书中的大部分工艺制作流程,闻所未闻,第一次知道了杨柳青年画的颜色调配;知道了什么是石器的“打荒”、“寻平”;知道了一幅立轴的小小方寸间居然还大有讲究地分出天杆、惊燕、天头、隔水等等格局来。史话部分更让人眼花缭乱,处处是《天工开物》里的旧图,看了清朝的皮匠摊后会扫到下面的法国硝皮匠图,在埃及面包工坊和欧洲面包房旁能看到小麦的手绘图谱,以及河北老汉端的一碗打卤面。

其中的一些,格外亲切,因为亲眼见过。曾经大日头底下在香纸沟的草棚边蹲了足足40分钟,看他们怎么碾竹料、起麻、开压、碾压、漂洗、打线、抄纸。那会儿还不知道这些术语,只知道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看得最入迷的是抄纸,就见那人拿一个密密的抄纸帘,在竹浆里一荡一抄,抄出薄薄的纸浆膜来,揭起放在一边,再一荡一抄......循环往复,行云流水,不一会儿身边积起厚厚一叠,晒干,就是一叠纸了。
还坐着小板凳挤在苗族老婆婆身边看人家绣花,手指轻动,彩线翻飞,蝴蝶妈妈的面目渐渐在一方普普通通的帕子上显现出来,午后阳光暖暖烤着,绣帕上的棉线映出淡淡的光泽,有了生命一般。

因为有了这些手,才能从那一件件手工艺品中看出生气来;因为装饰在乡间女子的身上、挂在充满阳光的厅堂前,才显出如此的灵动。如今躺在我柜子里的绣片、荷包、年画,颜色依旧鲜艳,却一天天成了死物,因为我把它们从温暖的乡间带出来,埋入了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

湮灭的命运怕是必然了,看一眼,便少一眼。我们是不是应该庆幸,至少还有机会看得到这越来越少的最后一点?

遗憾有二:
1、没收录剪纸
2、高星的文,比《向着西北走》那会儿没啥长进

展开全文
有用 26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看一眼,少一眼”的回应

半夜中暑 2008-04-08 10:46:14

花馍、黄酒、火腿、棉织布、蜡染、印染、刺绣、擀毡、皮活、木器、木雕、竹编、铁器、银器、石器、陶器、抄纸、活字印刷、风筝、木版年画、装裱、手工洗印......

开头这么些,看得好馋人呀

竹本无心 2006-04-02 11:01:49

老艺人死的死,老的老,我们这代还算幸运的还能看到一些,我们的后代也许要到博物馆去欣赏。
浮华的社会已经不让人静心去做这些东西,包括我自己也没那心境去做,只能抱怨了事。
莫,莫,莫。。。。

yiyue 2005-12-14 12:47:25

很温暖的感觉

暖鱼 2005-12-11 05:00:15

于啁:那个东东点了一般会出现一个有关键情节泄漏的提示,但蓬蓬这个评论没有出现,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须臾之间 2005-12-09 23:49:02

赞一个,顶一个,可惜了我那些绣片,还卷轴着湮灭在书柜里,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方能留住些乡土气,不过,我想,少了叫卖的喧嚣,无论如何,即便是活物,也少了些许生气了!

慕容狐仙 2005-12-09 21:31:28

美女,半夜不睡觉,在这贴论文啊。
真是好同学啊。

田煦 2005-12-09 19:48:08

嗬嗬,支持一下。

暖鱼 2005-12-09 15:45:43

我收到我的乡土小组里面去。

健柒 2005-12-09 12:12:57

文字、内容都不错。请继续作贡献,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