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的新书The Future于2013年1月出版,不久即登上《纽约时报》精装书排行榜。虽然取名“未来”,但本书的主题并不一定是未来,主要关注对象还是现在: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社会和政治环境等)正面临种种威胁,如果现在不及时采取妥当的应对措施,未来前景将会很黯淡。本书有一条论述主线,那就是:环境如此恶劣,大企业是罪魁祸首,它们操纵了美国政府的决策,可以为所欲为,造成的影响又因为全球化和全球意识在全世界蔓延。
读罢此书,感受第一是惊讶,第二是沮丧。惊讶其信息覆盖详细周全,基本上涉及我们现代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全球化(例如工业/商业全球化,表现在业务外包、机器代办等上面);全球意识(也即由科技支持的观念组合,例如因特网);政治权利转移(从政府转向大企业,从西方转向东方);过度发展(人口过剩,资源过度消耗);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例如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最后是戈尔最擅长的气候问题。戈尔说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但是他讨论的现实却实在令人悲观。当然,他对美国政治现实的描绘与构思这部作品时对布什政府的不满有关。戈尔认为我们迫不及待地需要达成全球共识,首先是美国人要达成共识,要恢复民主集体决策来支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约束大公司的行为,要求它们改变运作方式,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然而,令人感到沮丧的是,我们并没有恰当的全球性应对措施,很难看到出路在哪。有些问题并非像戈尔所阐述的那样,只要全球达成正确共识就能解决,因为无论如何认识,我们无法集体战胜自己想要舒适生活和贪婪占有物质的本性,何况还有个强有力的大企业在推波助澜。
本书令人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过度发展”。戈尔谈到,人类最初花了20万年才达到10亿人口大关,而仅在本世界最初13年,人口就增加了10亿。人口过剩导致很多问题,抢夺资源甚至能造成极端事件(例如1994年乌干达的大屠杀);制造大量垃圾(我们每人每天平均制造的垃圾超过身体重量),欧盟塑料垃圾的90%是运往中国。在地球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大企业还在用各种手段刺激消费,甚至是强迫消费,再加上各国以GDP为导向,以拉动内需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原则,正在高速消耗资源,使地球不堪重负。
戈尔谈到的改变未来的六个驱动力本身都有正反两个反面,有两种发展方向,它们彼此相互影响和作用。本书论述的主线是大公司与民主政府的关系,而六个驱动力主要由全球化和全球意识贯穿影响。例如,1)全球化导致企业业务外包,虽然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发展,有利于缩小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却使得发达国家工人失去工作,影响了中产阶级的收入,进一步影响到政府税收,削弱了政府的力量,增强了大公司的力量。2)因特网便于民主意识在全球传播,但也威胁人的隐私;依赖计算机的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经济危机,影响了美国的自信和诚信的形象,威胁到它的领导力。3)权力转移至东方,对东方来说未始不是好事,但是全球领导权力分散不一定利于形成共识;而政府决策权转入大公司手中,则会产生最坏的影响。因为全球化,大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利益早已超越国界,它们不再有民族国家认同,不肯致力于培养本国人才,不再致力于发展本国文化教育事业;随意买卖军火甚至直接影响到本国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4)过渡消费是大公司促使造成的,又利用全球意识在全球传播。移民给发达国家带来大量人才,但也容易造成文化、宗教和资源冲突,甚至有利于恐怖分子活动。非洲人口已经爆满,其他国家却还去购买土地,进一步造成潜在危害和冲突。水资源十分短缺,很难找到其他替代方法,而淡化海水也会进一步耗尽其他资源。过度消耗资源,甚至将使所有动植物面临灭绝。5)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基因工程突飞猛进,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做的研究跨越物种的界限,也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基因工程本身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合作进行的,同时也受到经济利益驱动。基因工程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未来,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致命威胁,因此制定国际准则非常重要。然而美国目前处于经济衰退阶段,投入相关研究资金日益减少,已经失去话语权,无法起到领导制定准则的作用。市场现在还开始竞争生物圈的主导权,人类无法平等获取成果。这些领域涉及经济、法律和人类安全,最需要监管,却最缺少监管。6)气候变化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戈尔在他的电影《不可忽视的真相》中也有过详细阐述。
谈到未来,必然要关注社会进步,所谓进步,一是减少社会不公,而是改善自然环境。柏拉图设想过理想国,托马斯•莫尔设想过乌托邦,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提出阶级斗争观念,共产主义设想。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过很多政治观念,但他设想的理想城邦其实是绝对集权制国家,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莫尔的理想社会主义是纯粹空想,以至于乌托邦成了空想社会的代名词;马克思的设想得到了很多实践。但是按照托夫勒的说法,近300年来人类的每一次政治设想和变革,最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托克维尔也说法国大革命产生的结果是比国王统治更甚的中央集权制。人类还一直设法战胜自然,我们现在的确在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例如我们每天上下班都在地心旅行。但是科技发展也可能被政治狂人使用,希特勒就曾经利用现代化媒体来进行他的极端思想宣传,也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屠杀人类。
戈尔没有设想一个崭新的政治制度,他只是认为美国现在处于民主衰退阶段,希望恢复美国曾经有过的民主集体决策。他认为人类试验过许多制度,结果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最好,因为这种制度利于调动资本和资源,能激励人们发挥生产力。但是现在大公司操纵了政府。他详细谈论了企业如何通过立法,逐渐操纵政府的过程。1871年巴黎公社使美国大法官菲尔德受到惊吓,促使制定了公司法人法案。(菲尔德担任法官,是因为家族给林肯总统捐了一大笔钱。)1970年代的左派运动又使得大公司害怕,促使制定了公司法人言论自由权法案。2010年又通过了政治捐款无上限法案,使得公司通过向竞选人提供赞助购买电视播放权和议会游说等,无处不在地影响了当选人的决策。戈尔认为应该改变这种现状。
戈尔是一位政治家,他的著作与单纯从事理论学术研究者有很大不同。理论学者的前提是:读者不懂,我需要从头说起,进行教育。戈尔是政治家,自认为是人民的代言人,他的前提是我说的你都懂,我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表明态度,唤起共鸣。例如托夫勒是社会历史学家,他的《第三次浪潮》叙述每次重要社会变革的来龙去脉,关于如何产生,产生的背景,主要指导原则,造成的后果等,都有详细说明;另一位未来学家拉菲•巴特拉撰写了《影响全球进程的社会周期律》,对许多我们不甚明白的经济问题,例如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等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形成等也论述详细。两人都预测未来,并详细设计应对措施,包括如何降低油价,如何消除贫困,应该由什么人来管理国家等等。戈尔并没有详细论述未来,尤其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应对方案,这或许是他的不足之处。例如,他详细叙述了大公司操纵政府的由来,大公司显然完全是通过合法的程序。那么,应该怎样通过合法的手段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呢?似乎光有全球民主意识是不够的,因为显然美国国内的民主意识已经不够了。戈尔强调要重振领导力,如何重振?政府力量不够,原因之一是税收不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从托夫勒所说的三次浪潮来看,在农业革命时代,人们形成了团体认同,例如灌溉,没有团体合作不可能发展。但人们看不到远邻的生活,容易满足,如果有宗教信仰,人们的心态趋于平和,但那是人们的生活易受自然灾害威胁。工业革命之前是印刷革命时代,因为基于共同语言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传播,加强了民族国家认同,而工业革命则导致大公司的发展和民主国家的兴起。此时农民逐渐失去了对土地的依附,不再那么接近自然,大工厂自动化生产给工人带来很多精神压力。文明社会的发展鼓励发展个性,使得人们彼此之间更难认同,而且欧美国家曾经人口不多,居住分散,交往也少,人的孤独感增多。今天,资源占有的不公平以及环境恶化对生活和心理造成的压力仍然存在,而全球意识又将所谓“更好的”生活的观念传遍全球,造成更激烈的资源争夺,例如人人都想要大房子好汽车,而竞争失败者容易产生敌对心态。但是,因特网,尤其是社交网络使人们之间增强了交往机会,网络给了人们适当的渠道展示才华和个性,使人们比较容易找到同类和知己,得到同道的认可。最重要的是人们更关心社会事务,因为世上发生的事情更容易传播,更容易引起注意,这当然是好事,实际上是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用戈尔的话来说更容易达成社会共识。
戈尔谈到了六大驱动力,中国的未来也面临同样的影响。30年前托夫勒发表《第三次浪潮》时,根本不屑于提到中国,他谈论的事情,有些我们也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戈尔的书中有专门章节论述中国。全球化使全世界的距离大大缩小,也使世界面临同样的困境。业务外包虽然使我们受益,但是机器代办的前景却可能使我们的工人失去工作。我们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因为人口更多。我们处于加工业下游,自然资源破坏更大。例如戈尔谈到中国和美国有大致相同的牧场面积,但美国只有1千万头羊,我们有两亿八千多万头。每天有一千平方英里牧场消失,变成沙漠。中国人对基因工程投入很大,用于治疗疾病能够为人类带来福祉,但是万一将来有可能用来选择定制智力优秀的后代,可能会被富人利用,恐怕会给比较贫穷,但仍能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父母带来伤害。
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其实同美国是一样的,人们应该形成共识,不应该让利益驱使决策;应该注重建设公共物品,保证公众福利,使公众能够共享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应该注重环境问题;要关注基因工程研究,但同时也关注它在伦理、道义和法律上的影响,尤其是要致力于达成全球共识。
本文基于文汇报《读家视点》访谈节目:我们能改变未来吗?http://comment.whb.cn/repings/view/3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