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如此哲_永恒之女性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两性 > 永恒之女性 > 不必如此哲
程门落雪 永恒之女性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9-09 04:09:46

不必如此哲

现在的口味已经全变,以为度日而已,不必如此哲。

放暑假前去图书馆里转,偶然发现了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封面,真的做得很漂亮。白与灰递变的底色,微微发暗的玫瑰花与玫瑰叶,周国平的睿语,书名字体的流畅得体,让这本书有一种脱俗的气质。特别是那句话,说的清清楚楚,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中时代我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爱就是心疼。可以喜欢很多人,但真正心疼的人只有一个。”那个男生是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高中三年,他一直暗恋班里的一个温文尔雅,美丽大方,又极聪慧的女生。后来那个女生去了北京,他去了武汉。有个同学在网上传了好多那个女生和其他朋友的照片。他就说,不能再看了,美得让人心疼。我忽然觉得很感动。他的暗恋归根结柢还是暗恋,那个可爱的女生终于谈婚论嫁了,而他依然“在路上”。
 
于是信手翻看,每有佳句,细细品赏。好的文章就像药,可以医愚。想想自己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觉得周国平是极细心的人,他分析女性自卑的原因,并一直在劝告女性不要自卑,更不能一味拿一些判断男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女性,而是在讲人生。生命,爱情,婚姻,孩子。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注女性,而是关注生活。教育,性格,家庭,美。

周国平是研究哲学的,又特别爱思考,敢于提出新观点,坚持自己的立场,所以他的文章就比之其他作家有一种睿智,又比哲学专著浅显易读。我一直喜欢他的文笔,娓娓道来,条理清晰地讲道理,或者将自己苦苦思索的生活智慧讲给读者听。

所以读这本书完全不必花力气,只听一个人絮絮叨叨讲一些自己对男女婚恋的一些看法,在证明自己观点的时候,周国平通常是引用哲学家的故事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这与他学哲学的经历不无相关。他是用哲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然后写一篇篇好的散文。就像易中天,三国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却没有他分析得那么精辟,易中天就说过,自己的分析能力是读黑格尔读出来的。我们这些非哲学行家出身的人,读萨特,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专著自然常常为那些专有名词吓退,可是多读这些透着思考的书,也会让我们多一点生活智慧。可惜的是,读这种文字,最好的是自己有切身的体会,会更能入心,所以对有些篇章,我不过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不过,人总是要有些想像能力的,如果我们没有或者缺乏想像能力,可以说,生活不仅会缺少乐趣,而且会缺少希望。

不过,也许正因为对生活的感悟是一点一滴堆积的,每当思考时,他写下他灵感的火花;在汇成集子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文字既在这篇文章里出现,又在其他文章里反复出现的情况,给人以繁冗之感。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他的关于爱情、婚姻、女性、孩子方面的观点的总结,独立特行又不无道理的观点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

------------------------------------------------------------------------------------------

睿语转播
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歌德)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爱就是心疼。可以喜欢很多人,但真正心疼的人只有一个。
男子只懂得人生哲学,而女子却懂得人生。(林语堂)
男人多么讨厌太太购买服饰时的长久等待,而女人们多么讨厌丈夫购买名声和荣誉时的无尽等待-------这种等待往往耗费了她们的大半生光阴!(英国作家托马斯•萨斯)
凡不爱女人的男人,必定也不爱人生。
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作独立的人格。某些偏激的女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人”,不见“女”,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抹杀其性别存在和性别价值。后者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变种,是男权统治下女性自卑的极端形式。
男人有一千个野心,自以为负有高于自然的许多复杂使命,女人只有一个野心,骨子里总是把爱和生儿育女视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一个女人,只要她遵循自己的天性,那么,不论她在痴情地恋爱,在愉快地操持家务,在全神贯注地哺育婴儿,都无往而不美。
由男人的眼光看,一个太依赖的女人是可怜的,一个太独立的女人却是可怕,和她们生活在一起都好累。最好是既独立,又依赖,人格上独立,情感上依赖,这样的女人才是可爱的,和她生活在一起既轻松又富有情趣。
好女人能刺激男人的野心,最好的女人却还能抚平男人的野心。
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男人好不好,当然得让女人来说,女人说了才算数。一个男人即使名垂青史,可是如果他不令女人满意,你就只能说他是一个伟人,不能说他是一个好男人。
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亲,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