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什么?_编辑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人际关系 > 编辑力 > 编辑是什么?
星腾 编辑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5-28 11:05:20

编辑是什么?

编辑是什么?作者在第一章就抛出了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呢?如果没有做过编辑,估计不会回答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当然,每个人也会从所处的角度出发,产生不一样的回答。

第一部分最让人感触深刻的是引自A·斯科特·伯格(A.Scott Berg)的一段话:

编辑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作品添加任何东西。编辑能做的,最多只是充当作家的手脚,为作家服务而已。编辑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身负重任。编辑不是创造,只是投注心力。

一句”投注心力“,其实也是了我对于编辑的一部分理解,一本书上市之后,少则被上千人看到,多的有机会被十万、百万人阅读。这何尝不是一种压力,而编辑在其中则需要以将一本书从策划、编加、审校、营销等过程中投入自己的心力,如果你不热爱这个行业,或者不喜欢这本书的话,那么你一定不能让书可以有更好的呈现。

而编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受人尊重的,这与编辑作为知识生产者的角色不无关系,而且编辑也算是生产创意的人。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工作者,自然会有一些要求,作者在第一章”编辑是什么中“做了叙述,而我对一些条目也有自己的看法。

★编辑是优秀的创意人
★编辑也像打杂总管
★编辑需要有商业意识
★编辑必须乐在工作,有为社会工作的志向
★编辑需要有适应性,完整的人格面对形形色色的作者。
★编辑有旺盛的好奇心,对所有事物都有兴趣
★编辑不是熟知一切,而是要视野开阔,编辑是外行人的代表
★编辑需要勤快
★编辑工作以和为贵,常常需要道歉
★编辑是一种,需要”人“才能做下去的职业
★持续怀抱梦想是编辑必要的资质
★编辑也要关心社会、时代和文化的动向
★编辑喝酒要比不喝酒好
★编辑健谈要比沉默寡言好

这些就是对于编辑的一些要求,而事实上,作者在书中的叙述过程中,也是潜在中将这些内容融入一个个故事案例之中。在其中的几点中,我最认同的有”好奇心“、”外行人“,因为很多时候,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则是一位读者阅读一本书的开始。而编辑工作中,由于由于会接触不同领域的图书,因此以一个”外行人“做的专业就十分有挑战,不过我也一直有这样的心态,如果做某一个领域的编辑,至少需要有一个领域内知识的积累过程,如果能够将此领域内的所有图书都读过,然后拥有基本的知识框架就最好不过了。

有时,自己也会思考,如果我去招聘一名编辑,那么我希望他有什么特点?希望会是一名拥有编辑出版背景,教育背景以外语及相关专业知识领域背景的人。当然很多时候也不能缺少对于书的热爱和理解,明白书最终为读者呈现的是知识,明白书的价值所在。

作者在书中也用一章来介绍了自己的编辑从业经历,有趣的是作者是从”一般“行业转到出版社的,不过作者对于年轻时候的事情没有叙述过多,基本上作者是从三十五六成为总编辑之后,才有大量的故事,当然这也与当作者在这个年龄的时候才有更多的专业积累,能够做出更多的好书。作者在此章节中也介绍了让他记忆犹新的那些作品。作者在2003年退休,而此书也是在此时间之后。

接下来的一章,作者回顾了日本的出版简史以及出版情况,当然也不免提及目前书店减少、读书人口减少的现象,还有书的发行量与报纸无法相比的事实。从日本出版业成立起经历的各重大阶段,作者也都进行了介绍,教育制度的改革、电灯的普及、一册一日元、圆本、电视台及周刊创刊、漫画时代等事件或现象也影响了整个日本出版的进程。

接下来的部分,作者从图书的策划、约稿、催稿、校稿、封面设计、销售和宣传来介绍几乎图书出版的全流程。

在策划中,作者介绍了判定策划价值的三角形。价值(意义、影响力),销路(核算盈亏),实现可能性,三者构成的三角形越大越好,由于作者策划的书以日本本土作者为主,因此策划及约稿的重要性就更加提升,作者分享了一些做策划时的技巧:

★变形、变通、加工。比如SARS发生时候,做出相关的图书。
★极大化、极小化、系列化、限定。
★汇整。各类选集、主题合集。
★发掘人才。写书的人更重要。
★翻译。主要与引进书有关。

对于编辑会议,作者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过滤、打磨策划的过程,它的作用犹如整流器。而选书方面,作者分享了以前的很多经历和经验,作者认为”逛书店和了解出版史一样重要“”编辑需要在出书前,想到书会被放到书店的哪个位置“,甚至作者在逛书店时,看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然后就策划进而促成了一本书的形成,作者也认为编辑要和可能成为作者的人多接触,并且多看一些论文摘要、学会期刊、宣传杂志等。

在”约稿和构思“这一章,虽然作者讲到了过去的时候,通过写信赖约稿,但我认为现在更多的是当面拜访和电话沟通。而且作者认为在成书的过程中,编辑和书的作者搭建全书的大纲骨架就很重要。而且图书作者写书过程中,要必须参与到构思中去,如果放手让图书作者去写,内容可能会变得过于专业而狭窄。

而到了催稿这一章,则可以看到编辑在催稿中的无所不用其极,上门、写信、和他们的配合搞好关系、关在旅馆中。编辑也是书的第一个读者,编辑在阅读原稿时需要注意很多相关的问题,刚完成的手稿就像是未经加工的生鲜材料,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加工。作者提醒编辑在对书稿判断时,需要审核以下重点:

★写得通顺吗?能吸引读者进入书中世界吗?
★容易阅读吗?能够让人了解吗?
★是否适度穿插小故事,不让读者感到无聊乏味吗?
★字里行间透露作者的心声和真实的一面吗?

事实上,编辑在编加稿件时,如果能够以上述的要求去修改稿件,那么稿件最终一定会呈现较好的面貌。

到了校稿和出清的阶段,编辑需要对包装书有较多的把控,一般在中国应当属于策划编辑的工作。需要对书的目标读者、销路设定、书的期望、版型、封面、上架等进行设定。也会对目录和标题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也要考虑到相关的插图的著作权和来源问题。

编辑在审稿、润色之后,会经历发排→一校→作者校订→二校→作者二校→三校→出清→蓝图等程序进展。当然,国内的出版社相关流程,可能与书中作者提到的不完全相同,当然目前的出版流程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封面设计、书名与书腰则是一部分对外展示最重要的部分,很多读者会在第一眼就看到的东西,作者在书中讲到了和许多知名设计师的合作,以及相关的作品,也有拿了一大袋资料去设计事务所,但是一些设计师看了一眼就说不能用,然后作者又只能拿着纸袋回公司,并且每个月都会出现。而书腰所起的广告作用,也是需要去仔细推敲书腰的设计,并且能够促成读者拿起书以及购买书。

销售和宣传的部分,作者希望编辑不能是”只要做出书来就没事“,需要考虑书的销售还有回收投资。书通过出版社到经销商再到书店,最终走向读者的顺序进行流通,而且书在商店中也会通过POS系统,让一些书通过开始卖的好,然后让各家店都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增加读者的购买。同时作者也讲述了日本的再贩售价格维持契约和委托发书制,当然说到营销,作者的时代,会更注重报纸、杂志上的广告,现今的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最后就是有关编辑的人际交往还有图书作者的提携作用,包括有作者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写稿子,还有与一些名家的趣闻轶事。其实在我理解看来,这便是出版社 与作者关系的维护,以及各类资源的不断收集和升级,这样编辑就能够获得从作者、专家、营销、书店、媒体等各类资源,而且编辑也可以建立人脉网络,来为大家创造新的生意。作者在两部分之间还对书的未来进行反思,而我认为书永远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形式。

因为毕竟是一本日文书翻译过来,很多的作者还有书籍都不了解,不然也会有更多的共鸣。书中还有一些耳熟能详,如《窗边的小豆豆》、《哈利·波特》、《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等。遗憾的是,上边基本都没有读过。

全书对于出版业的新人来说,可以很好的建立起全局的概念,非常值得一读,当然书中的部分内容还是以比较早的理念去做,其中有一些部分还可以展开来谈到更多。

 

展开全文
有用 26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