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这没什么大不了!_The Introvert Advantage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人际关系 >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 想太多?这没什么大不了!
空谷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29 16:12:57

想太多?这没什么大不了!


总停不了的纠结情绪,总关不掉和自己的谈话,总是对许多问题想不到答案,总是寻求来自于伙伴长辈的答案。可是最终只是不了了之,他们的答案要么与问题风牛马不相及要么就是善意但是不问缘由的标准答案“孩子,你想多了”,再就是比较消极的依赖于自己不能控制的力量“顺其自然”“时间会解决一切的”“天秤座的就是这样纠结”。很明显这些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应该能够解释我为什么会这样,能够给出克服的方案。
上大学以前都是出于混沌状态,只是觉得身体和心理极度不适,每天被高强度的三角函数,电磁学,分子结构,主谓一致的练习绑架,在上大学之前可以说是没有开化的,虽然学了许多的初等数学的知识,逻辑能力的判断却是发展缓慢,高中学数学只是为了能把试卷的题目做出来;虽然学了许多语文知识,表达能力却发展缓慢,语文课貌似不是为了培养表达能力,而是为了把人培养成职业作家或者小清新作家;英语只是工具而已,物理化学生物全靠死记硬背以期通过考试。值得一提的是,我当时并没有发现我对生物的喜爱能够成为我日后择业的依据,当时没有人教我这些,也没有意识到读书可以帮助我学会这些,等到现在明白过来,为时已晚。说这些个事只是为了说明,上大学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矛盾情绪对自己生活有破坏性,这一点说来可笑,但是确实是真的。
读大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自己支配的精力呈指数增长(没有统计过,略夸张),开始住集体宿舍免不了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出现各种失眠思考问题,各种上课分神思考问题,各种开会思考问题的情况。不知道多少次,你问我:“你在想什么。”记得我的答案永远是:“思考人生”。你以为我在开玩笑,只是说说而已,可是我真的是在思考人生的片段。按照行话说我正在将生活的体验固化成经验,但这并不是追求知识,因为这个过程没有使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语言。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性,对于生活中的体验我常常找不到自己信服的答案,于是乎我开始发死长的短信问你,结果是在你眼中我走上了神坛,你永远觉得我神秘你永远在嗟叹我为什么不是学哲学的。我去问长辈,他们却希望我能够绕过这些问题,逃避它,任由其他的力量去解决。思考的问题无果,只好向古今中外的人问答案,就是读书,哪怕是小说。我知道读书解决问题这个途径得益于我的高中班主任当时对我说的一番关于择偶标准的一段话,老师说让我们找老公不要找单亲家庭的,她认为大多数生长于单亲家庭的人都或多或少有心理上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她的这个观点竟然是来源于对琼瑶写的小说里面人物的总结,当然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哈姆雷特,这样的总结是她本人因素和小说的文字的本身的化学反应的结果。曾经我在笔记里写道:“你有好多的话想说,你去找人讲,却发现一些人不愿意听你说,一些人愿意听但是你们之间的谈话最终成了两条扭曲的线,可能有交点,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说自己的。谈话的最后,你还是孤独的。”这个感受来自于杨绛先生的一段话,原话已经记不清了。随着对生活的观察,自我思考和读书的深入,我好像发现自己又和你们中的大多数不同了。为什么我不同?为什么别人能的我不能,为什么我想得总是比别人多,为什么我总是不能很轻松得活着,为什么我总是感觉很烦闷?为什么我想要合群但是别人又不怎么搭理我?
好像是读了研究生之后,环境的巨变又一次引发了我的“为什么”情结,我很同意一种观点“人的一生的努力都是使自己成为完整的人。”这个观点是一个心理学大牛提出的,具体是谁我没有记下来(还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反正也不是正规的学术论文,就这样吧。我一直都在纠结要不要去老师办公室,觉得理智上要去,情绪上又扯出了“去了问什么呀”“年底老师会很忙”等等各种理由避免去。而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自己算不算不够完整。我痛苦得发现,我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这样的问题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而对于我而言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叫之即来。“我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好吗?如果不好就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得解决之!”PK掉了之前的一切矛盾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好吧,我考研的时候背政治背多了,知道意思就可以了,用词的政治色彩请自动忽略哈!)。前面扯了一堆有用没用的铺垫之后,终于可以进入正题了!今天,对,就是今天,我喜欢的佳妮生日的一天,公元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奔袭到图书馆永远不开空调的六楼看到了一本书,《内向者优势》,瞬间我就心情坐上了直升机,你一定理解这样的情绪对不对?原来,“想得过多”不是脑子有病,不是悲观厌世,而仅仅只是我是内向者,我的精力来源于内心的所思所想,来源于阅读思考,我的大脑工作方式不同于外向者。统计的数据表明外向者数目是内向者的3倍,也就是说外向者占有大多数,这样的大多数主宰了潮流趋势,即社会普遍认为外向者更好、更优秀、更有积极地意义。但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不是投票决定,内向的人往往比外向的人思考得更加深入,左脑优势的内向者由于其出色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思考的深入性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会计师,计算员。有会计师!鼓掌!而且,并非内向的人就是缺乏雄辩能力的,谈到熟悉的话题谈到有足够把握的问题,这些人很可能超越外向的人。我相信学者经过充分科学的方法提出的观点,这些观点是相对客观的,它们成为了知识,而不同知识之间的对话则可能接近真理!这本书不是学术文章,但是逻辑上似乎严谨,有足够的例证支撑其观点,我相信之。而这些结论可以被我引用去支撑这样的一个观点:“跟别人不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