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其实是我专业课上的作业,回过头来看感觉遣词用语什么都挺装13的……果然我还是比较适合吐槽系的风格啊,这种正经的作业腔写起来太痛苦了,而且写着写着吐槽的欲望也耗光了><
贴文之前先说一下评分。就我个人看来,流潋紫的文笔最多只算网络写手里的中上,且是在她巅峰时期,且还掺杂了各种“借鉴”痕迹的加成。整部书的情节若拆解开来也无甚特别新奇出彩之处,好在安排得当,叙事紧凑,再辅以一些回环曲折,很容易吸引读者第一遍一口气读完,以网文的标准看应当算做上品了(当然仅限于前三册,后四本简直是全方位效颦前三册的故伎)然而《后宫》的亮点,正在于她“无甚新奇出彩”,这是一部高度模式化的小说,从架构、情节、人设乃至细节,中规中矩地描摹出了一幅“想象后宫”的图景,并将之发挥到了极端。但凡网络上的“宫廷”类小说,鲜少能真正跳出《后宫》所创构的这一模式,这也是我当初选择《甄嬛传》作为范例写文的缘由。
============以下正文===========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诚如金庸用十五部武侠小说构筑出一片“想象江湖”一样,女作者流潋紫用七卷《后宫甄嬛传》系列小说构建出了一座“想象后宫”。这个幻设的宫廷世界,犹若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一般有着相对封闭独立的特性、丰富完备的架构要素,以及最关键的,一整套精密完备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的存在,使得“想象后宫”完美地迎合了大众对宫廷的设想,也令该系列小说于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一度在女性文学网站掀起宫廷小说热潮,效仿者无数。然而后继者们在“想象后宫”的构筑上几乎都沿袭了《后宫甄嬛传》系列所开创的框架,鲜少突破,也使得这一类小说与《后宫甄嬛传》一样,沦为女性写作的“阴影文本”。
在这里,“阴影文本”指的是在女性作者在男权阴影下产生的、无法脱离思想藩篱的文本。纵然以流潋紫为代表的一众女作者不断在小说中重复强调“后宫”的黑暗,以“最是无情帝王家”等语貌似站在女性角度发出对传统帝王男权的抨击,然而她们在叙写中所透露出的潜意识却是彻底的、对男性所主导构建的传统体制的皈依。其具体表现在对“想象后宫”的描摹架构上。“想象后宫”的构建素材来源于历朝关于后妃宫廷的史书记载以及文学传统中对后宫的艺术想象,这两者无疑都是建立在男权体制之上的。令人惊讶的是,作者身为女性,却将这一男权体制丰富完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全书附录的那张“根据历朝历代的后妃序列体系表糅合而成”(作者语)的妃嫔等级表中,自皇后而下,后妃们被细分为大小近四十阶等级,各有其专属称谓,制度之森严相较于历史境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此森严等级制度相适应,古代社会的通行封建法律在“想象后宫”中完全隐形,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专为女性定制的所谓“宫规”。宫规的核心不外乎两点,一是各等级后妃所有起居言行都有相应的严格框定,不可逾越;二是位卑者对高位者完全的服从。如此,女性的一切行为、言语乃至思想都与其等级完全挂钩,而后宫中唯一的男性,即皇帝,只要掌控住改变女性等级的权力就可以全盘操纵女性的生活乃至命运。这就是“想象后宫”的制度基础,其可怖之处不言而喻。作者几乎动用了全副的激情与想象力,精心构绘出这一强化到极端的男权体制,其目的却不是为了揭露和批判,而是处处维护,并不断将其修饰美化。小说在叙事中着意回避制度本身的黑暗,而将一切不平等归咎于人为因素,如女主角入宫后面对的第一起血腥事件:梁才人仅仅因出言不逊,便被华妃“赏”了“一丈红”,双腿被打到筋骨皆断血肉模糊。但之前作者用较多笔墨极写梁才人“愚蠢狂妄”,故向读者暗示她受此酷刑“罪有应得”;华妃身为高位,对低位者的肆意处置完全符合“法理”,仅受到有限的道德批判;更值得玩味的是女主角一行人的态度:在短暂的惊吓过后,她们立刻转入到对此事件冷静的分析之中,体悟到华妃惩戒梁才人是为了“拉拢”自己并示以暴力威胁。鉴于作品是由女主角第一人称视角写就,故此段也表露出了作者的立场态度:默认等级制度是完全合理的,女性只能在体制内展开“才德”竞争与斗智斗勇。在消解了对男权体制的批判之后,文本中进一步流露出对其的自觉驯服与粉饰,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将等级地位与审美地位相挂钩,当作者以恋物癖式的笔触、凝视者的姿态、不厌其烦地描述高位者奢华的衣饰、富丽的居所、精致的器物时,隐然从文化层面宣告了后宫制度的合理性,为女主角追逐更高等级的功利行为蒙上了华美的面纱。这是最有效力的辩解,潜移默化中使受众(绝大多数为女性)亦对“想象后宫”产生认同和乃至欣羡向往的心理。有相当一批读者事靡巨细地整理出书中各个妃嫔等级对应的人物名单、舆服规制、住所规格、行动权限……同类题材的后继作者们亦仿照本书架构,创拟自己的“想象后宫”。她们沉迷于精美的牢笼,甚至浑然不觉其羁缚的正是女性自身。爱美是人之天性,之于女性尤然,而“想象后宫”中,一切的“美”只可能与高位荣华者相连,低品者乃至冷宫废妃的标签注定是粗鄙、丑陋、疯癫、愚蠢、污秽……是以男性在掌控了女性的等级命运之后,又更进一步地掌握了对女性的最终评判。
作为“阴影文本”,《后宫甄嬛传》在女性的自我认识方面始终未能脱离男性眼光的桎梏,完全看不到独立的女性对自我的评价。如上所述,女性唯有从男性处获得更高的等级地位,方能证明自己的美丽、才德、体面、尊严,因此所谓后妃“争宠”从本质上说即是争取男性的认可。书中更通过皇帝直接赐予后妃的“封号”对每位女性进行了个性评定,这一评定因是皇帝针对每个人分别授予,故其价值凌于等级称号之上。历史上的后妃封号仅是与其等级相应的一种符号,几乎不附含个性评价的意味,如杨贵妃之“贵”,显然不是她给予世人以及唐玄宗的首要印象,然而在《后宫甄嬛传》中,封号即是对女性的最终极的个人评价,甚至超越了女性自我的姓名,直接用以代表女性本身,如端妃本名齐月宾,但这一姓名在书中被提到的次数寥寥无几,近乎通篇她都径自被以“端妃”指称,以至于读者也大多遗忘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她的姓名。作者在拟就封号时引入了所谓“一字定褒贬”的“春秋笔法”,使一字或两字封号便涵盖了或者说限定了女性的个性定位,乃至寄寓了对她的终极评价,并昭示出其命运轨迹。这一封号系统是彻底贯彻封建男权价值观的产物,书中“正面”人物得到的都是如端、淑、贞、惠等一类象喻美好女德的字眼,其命运书写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作者的眷顾;而女主角入宫后的首位劲敌慕容世兰,得到的封号是“华”,这一字虽赞美了华妃容貌艳丽,却隐喻着“华而不实”、“有色无德”的意味,因此当她顶着“华妃”的头衔出场时,女主角就品读出其封号中的贬义,并坚信在后宫争斗中战胜慕容氏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华妃虽一度风光无限,其内心深处也以“华”字封号为憾,可见书中所有的女性都祈愿获得男性价值体系的认同,因而虢夺封号或予以恶称也就成了后妃斗争中有力的打击方式,前者意味着女性丧失“自我”,后者则代表女性遭到男性的否定。封建男权价值观深深植于文本的各个方面,文本中更透露出这样一个讯息:但凡庶女、私生女、下品小吏之女、武将之女,或品德有亏,或才华略逊,最终结局都以惨淡收场,只有如女主角甄嬛这样伪装出中庸不争态度的“吏部侍郎嫡长女”,才符合男权价值下的宫廷,并得以踏上太后之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宗法制、嫡长制度以及文官政治、儒家伦理对作者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作者用冗长的篇幅叙写了数十位女性的命运沉浮,但说到底还是“出身决定论”贯彻了小说始终。如此一来,女性被牢牢圈锢在父亲和丈夫掌中,她们从“父亲”处获得先天财富,再以此为资本求得“丈夫”(或其他男性)的肯定,从而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而“母亲”则在此期间完全缺席。至于来自“丈夫”的评价,除了赐予等级、封号以外,作者还抛出了小说中最高端的评判标准——“爱情”。
之所以将“爱情”打上引号是因为《后宫甄嬛传》中的“爱情”彻头彻尾只是一个为了迎合“言情小说”标签的幌子。文本中“爱情”的实质与皇帝赏赐妃嫔等级称号无二,仅仅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认可。女主角甄嬛,同时也是作者不断宣扬的“爱情观”,即所谓“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句诗来自于颇富盛名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然而在小说的具体阐释中,这句古诗的含义被作者悄然置换,乃至于最终与原意完全发生悖离。其实在小说开篇就已经明确交代:“我甄嬛一定要嫁这世间上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平平安安白首到老”,这既是女主角的爱情观,也是她的人生目标。将这句话拆解开来,女主角要追求的无非两点:“最好的男儿”与“结成连理”,后者在文本中或被描述为“一心待我”。其中“最好的男儿”无疑令“爱情”掺入了功利成分,小说中所谓的“好”,纯出于地位、家世、容貌、才学等一系列世俗考量;而“结成连理”即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最高级认同,因在封建时代男子诸多婚内婚外情爱关系中,正妻地位最高,书中的几对“爱情”都也通过了男方视女方为正妻的方式加以认证。因此与其说女主角在追求“爱情”,毋宁说她是在追求得到世俗眼光下优秀男性的肯定,男性越优秀,肯定评价的级别越高,她才能确信自我价值获得了证明,从而获取自信和人生动力。是以温实初虽一片挚诚,哪怕在女主角被逐出宫的那段最灰暗的时光里仍对之不离不弃,却依然遭到了她的婉拒。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温不够“优秀”,并且女主角很早就知道他对自己有情,此刻的再度表白殊无意义,是以她一直等待,等候着足够优秀的王爷玄清的出现并与之发生恋情,得到新的价值承认,才得以一扫被皇帝驱逐的灰颓,生活重现阳光。在与玄清的诸多爱情细节中,甄嬛唯独对那一纸合婚庚帖恋恋不忘,因它象征着玄清心目中对她“正妻”地位的承认,也是对其价值的最高肯定。即便玄清后来迎娶她人,但因王妃正位空缺,仅纳“侧妃”,甄嬛依然可以凭藉那一纸婚书自我宽慰,并在与玄清侧妃的交锋中占据心理优势。相反地,若得不到男性的认可,女性则会陷入最深的绝望乃至万劫不复的境地。文中女主角为了打击安陵容,在窥破她对自己胞兄的恋慕情愫之后,便果断告之兄长成婚的消息,此后更数次在其面前宣扬兄嫂躞蹀情深,暗示她永远无法得到其所期望的认可,正是这一手段将安氏逼上绝路。而甄嬛、沈眉庄对皇帝“绝情”的申斥,与安陵容的心理在实质上如出一辙。因为得不到皇帝的承认,她们选择了报复——与他人通奸生下子嗣,窃夺皇位。这种被作者视作最为叛逆的反抗方式,却依然没有脱离男权体制藩篱:反抗的实现必须借助另一个男人,而女性所能倚仗的唯有自己的身体及生育能力——这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
鉴于对男权的依附和幻想,自始至终,全书中从未出现真正位于对立面的男性角色。即便是皇帝,女主直到最后一刻对他犹抱有“爱情的幻想”,用两人初见时美丽的误会消解了仇恨。除了甄嬛本身具有“主角光环”以外,作者处处对男性曲意维护。借助虚无缥缈的“爱情”外衣,女主和男性的过错均得到了辩解与开脱,作者有意令读者对他们产生同情,坚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有着不得已的苦衷。但对于“反面”女性,这种笔下的温柔敦厚顿时荡然无存,如华妃、皇后、安陵容等人,作者用强力左右了她们的性格与行动,大多数笔墨极写其偏狭、阴狠、刻毒与疯狂,而在有限篇幅内所交代的行为动机又实难对她们的失控举动以及性格转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为反派而反派的人物塑造,刻意营构出“她人即地狱”的氛围,使同性之间视若仇雠,即便没有敌对,也只是因共同利益而暂时结为盟友。这也从反面证明了书中男女“爱情”的虚无:一个对同性只怀有功利考量、毫无真情付出的女性,却能与男性产生超功利的“爱情”,显然是无稽之谈。“想象后宫”的冰冷真相是:宫廷中没有一名真正独立、自信的女性,她们不能直接做出自我评价,只能透过男性的眼光认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基于得到男性肯定之上;女性会不断受到来自同性的残酷迫害,唯有等待男性的到临、取悦男性以获得其接纳,方能得到救赎——拥有地位、体面、个性评价及“美”的权力,乃至最终被纳入到男权体制之内,实现人生终极价值。
“纵观中国的历史,记载的是一部男人的历史,所谓的帝王将相。而他们身后的女人,只是一群寂寞而黯淡的影子。”——在《后宫甄嬛传》第一部的卷首,作者流潋紫曾如是宣告她身为女性要为一众后妃作传的写作动机,然而洋洋七卷直至终篇,自甄嬛而下的所有后宫女性,“虽是红颜如花”,却依然只能在男权阴影下纷纷开且落。
============================
顺便加一段关于玄清的吐槽,王爷粉请退散……唔,我不是玄清黑,此人还够不上我黑的级别,但为了避免踩碎BLX还是先提醒下吧,把一句万能的话送给你们“也许在粉丝心中他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就是不喜欢”。
我一直以为玛丽苏本身无罪,然而苏的对象以及苏的水平自有高下巧拙之分,同时也投射出作者本身的情趣……咳,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都是苏,然而个中差异巨大,粉丝心中自有评价,我也就不多说了。
回到玄清身上。毫无疑问,洋洋洒洒七册甄嬛传,作者从头到尾都在苏他,可是苏得功力……不得不说有点遗憾><至少没有让我抛下节操与理智跟着作者玩了命地一起苏他。只能自苏自high不能与读者同苏同high的作者不是好作者>/////<
玄清对甄嬛的情愫始于倚梅园,女主吸引他的原因呢……莫要被他后面的那些表白骗了,那种哄人的话能信嘛……究极根本,甄嬛最初之于王爷的吸引力无非是“嫂子的人妻身份”+“实际的处女内核”,这样的组合无疑满足了他潜在的多重性幻想,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是乱伦带来的刺激,从女主角度看同样如此。插播一句,模式化的宫廷文中,后妃出墙的刺激要么源自乱伦(与宗室),要么源自悬殊的身份差异(与侍卫、太医、官员、江湖人士),类似刀白凤与叫花子……咳,甚至包括两人宫外偷情时,甄嬛名义上的“出世”身份,也隐约构成了诱惑的要素。结合的欲念被满足之后,甄嬛二度入宫,而玄清又回归了最初的YY状态,后文里他娶了女主的妹子,然后是可以想见的名义夫妻剧情。然而抛开所谓“一心人”的套语,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玄清心中诱惑的源头始终没有变,浣碧之于他,依然是“侧妃的人妻身份”+“实质的处女内核”——对,他就是把浣碧当YY摆设的XDDD
@唯命命
你没明白我前面那条的意思啊……
理想后宫就是个畸形的不存在环境,不能作为讨论权力斗争的标本,一群被洗脑的妃子更不可作为普通人奋斗的范例。
共享江山这种事儿只出现在玛丽苏文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从来不容他人分享,至于心意相通,雍正跟年羹尧还君臣知己呢……他杀他手软过吗?
独裁者再怎么称许奴才是得力助手,也只是赞许一条听话能干的狗,比另一条狗高明,不代表他把对方看成人了。
所谓太后是事业顶峰的意思是,终于奋斗成人,生死不再由他人定夺。太后本质上还是无权柄的,后妃偶有冒犯也不见得能立即发落,要顾忌其背后可能有的势力,所有表态要遵从儿子也即新的独裁者的意见——有自由无政治权利和资本,差不多就是甄嬛们能走到的最好的一步了。
@埃莉
总的看来 我觉得我们意见基本不相左啊= = 不过是你强调并非都这样 剧里的情况是极端的 而我强调这样也是存在的 算是一个综合坏的典型的例子
另外 没有误会啊 这点我们意见也是一样的吧= =不是我觉得一时受宠升官 防范了别的妃子 就是事业成功了 而是对于很多后宫女来说 那个什么唱曲的或者琪嫔(都不确定名字了)包括华妃 她们觉得这就是她们的大事业 而主角在这方面显然高一点点 一直受宠却不专宠 会权衡大局也会玩阴的~作者让主角后期做的同样事情 只不过给了苏的心态 让她苦笑着成功 她做到了太后 如你所说 事业顶峰了
至于和皇帝之间 我本来很萌甄嬛皇帝有时聊天那种真的心意相通的感觉 我还YY他们是共赏江山型伴侣哈哈= =后期不爱皇帝实在太无感了。。。虽然陈皇帝我也不喜欢
你说的这部英剧我没看过 有空去看看~
PS:
主要是看到你那句【著名的皇帝几乎都是内耗干净了才安心】【几千年根深蒂固】忍不住吐槽了otz
固然著名皇帝都不是好东西,几千年来官场也一直缺乏公共参与和博弈精神,但清朝的皇帝始终是最坏的例子,就别用来做代表了……
另外想起《康熙王朝》的一幕,觉得很妙:
孝庄教导康熙如何用恩威并施的法子掌控臣子,对索尼这等位高权重看似无求的老臣,很难逼其表态,可以用封其孙女做皇后的方式,给他名誉。康熙受教,若干年后面对索额图与明珠党争,已经能够对着正大光明匾,先是痛陈一番道义和荣耀,而后连消带打地敲打两位重臣……玩弄人心于鼓掌之间。
想来康熙还是有那么点儿博弈精神,比雍正对年羹尧纵之然后杀之来的强多了。但康熙晚年杀人同样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可不是虚的,这是随时能杀你的人,他跟你说和谐,你敢跟他说共处吗?不怕他翻脸说你目无尊长?
【受宠位高对她们来说就是事业的成功】【怎么继续稳住皇帝的心和防范别的女人就是她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不不你误会了,这是想象后宫里被洗脑的思维。
什么才是事业成功?在死亡率如此之高的后宫,活下去并且平安熬过皇帝的死活到太妃,才是事业成功,如果运气好加上孩子争气,那么事业的顶峰,是做太后。
和皇帝琴瑟相合或者一时为皇帝出谋划策立功,今天也许是受宠的理由,明天就可能是杖毙的罪名。
@唯命命
官场和官场也是有区别的,甄嬛传里折射的那个时代,几乎是最坏的官场。
昨天晚上重看Yes Minister,依旧是乐不可支拍案叫绝——英国佬就有这样的功夫和洞见,把针砭时弊和制度讽刺搞得优雅从容。
你说“官场斗争”,什么才是赏心悦目且发人深省的权力斗法,这部片子堪为楷模:万世一系的精英文官系统、拥有决策权却受制于选票的大臣、无孔不入的媒体、令政府时常犯难的左翼工会和无政府组织、大公司财阀董事会和非盈利机构里各有诉求的一些高层人士……诸多机构勾连成一张网,权力互相掣肘,平衡博弈,趣味十足。
中国当然也有过这样的相对来说健康的制衡,宋明文官系统尚有制约皇权之力——有制约,才有平衡博弈,上位者什么时候都可能翻脸,不需要确凿理由就能把你推出午门的朝堂,容我引用柏杨的话,不过是跳上权力的虎背就下不来,至死方休的困兽之斗,这种官场已经异化到和酱缸一样,没有活力也没有智慧可言。
明朝特务机关已经泛滥,但清朝情况更糟,康熙早期还有所忌惮,雍正是著名的集权者,与其说从他身上看官场,不如说从他身边,看到被制度和暴君异化的人性。
而这异化,同想象后宫对女性的异化,在某个层面上,其实是等价的——晚清的官场已经演化成不可救药的形态,为了做官为了往上爬,多磕头少说话被各级官员奉为圭臬,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看的清醒却对救国无能为力,多少同整个官场的病态和酱缸化有关系。
官场和官场的区别在哪里,我以为不过如此:前者权力之间互相制约,不存在一个压倒性势力,任何一方都能够走出自己的路;后者万马齐喑,没有出格的可能,独裁者不需要有异见和自我的下层,只需要听话和会为赏赐摇尾巴的狗罢了。
而官员的区别也很明显了,同是汲汲营营,牵黄狗出东门和多磕头少说话岂能一样?有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的人连自己都信了这套(即我所谓被异化的人)……后者的悲哀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相当同意。
《甄嬛传》在立意上有相当重的硬伤,即楼主所说的以男权社会为根基的“想象后宫”其实无法撑起一众角色所作所为的行为动机。电视剧为了避免这一点,硬把电视剧《甄嬛传》说成“批判现代女生对古代后妃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仍在无法自圆其说。
举个例子,甄嬛修行回宫之后对玄凌事实上的利用,从计谋到手法都比玄凌因为软弱和移情而来的“宛宛情结“严重得多,而作者将这种事实玛丽苏为”玄凌伤甄嬛在先“、”玄凌不是真心爱甄嬛“等等个人化情绪化的理由,而真正的原因仅仅只在甄嬛已经移情于玄清,玄凌和温实初已经属于同一类型——被利用者:利用其对自己的感情(无论是卑微的暗恋还是附带帝王权威的宠爱)为自身谋利;为了美化甄嬛的动机,又往往在谋利同时加上一些共享利益的角色,以洗白女主借情谋利的事实。从这一角度说,只要批玄凌无情,甄嬛就该同列。
柏拉图有一理论提到,先有“理”,后有“事实”,即某一事物先有一个存在的“模型”,再有照着”模型“存在的“形式”。“愿得一心人”与“宛宛情结”本质上一回事:自己先设定一个最符合自身愿景与想象的“爱情故事”,再从身边寻找最符合“故事中的另一半”。玄凌的“宛宛”是世间最好的女子,无双美貌情性格与世无争,因为玄凌童年经历过争储危机,成年后必然渴望远离权势的纯真平静,朱柔则是最符合这一“角色”的人;甄嬛的“一心人”是世间最好的男儿:英俊多金却不可手染铜臭与血腥(准我吐槽一下:尼玛这不限定了这神马一心人必须是有财产继承权却无实际话事权的的高富帅么?)、多情又纯情只能对自己一人(如果玄清一心一意喜欢浣碧,玄清在甄嬛心中也就是普通的富二代一个,只有”玄清只爱甄嬛“的时候,玄清的价值才达到最大化),温实初达不到硬性指标,早早就被排除在外,玄凌一开始是符合的,甄嬛觉得受骗了,转而移情玄清,把玄凌直接放到了敌对面。如果玄凌残害手足,那甄嬛是当仁不让的谋杀亲夫。“残害手足”在甄嬛心中哪里曾是罪过?她同样帮玄凌对付过玄济;摧毁了甄嬛的“一心人”在现实中的具体投射对象才是玄凌非死不可的理由——甄嬛与玄凌,对待感情的心态完全是半斤八两。如果我们置换甄嬛与玄凌的性别,会发现这一切仍然可以成立。说到底,作者所谓美好的爱情观,不过是自恋加公主病,与男人固有的皇帝情结一回事,越要拔高,越等于扇自己耳光。
至于玄清,楼主已经非常精辟地总结过,再补充一点,玄凌是控“广度”,找十个女人,每个有“宛宛”的十分之一,加起来就百分之百;玄清喜欢玩“难度”,越禁忌越到不了手的越珍贵,只要是甄嬛是玄凌的宠妃,对玄清的魅力就不会降低,真要私奔了,两人之间的爱情,必定降温。
@埃莉
这个 是我说的太随便了 具体应该是职场里权利斗争的那方面 或者就是官场斗争 权力斗争本来就是内耗 专业能手搞建设 享受成功的方式不一定是升官 而对于一心仕途的人来说 讨好上级笼络下属排除异己是常规手段啊
我上你下 我好你不好 多写实的官场 双赢?对方没想你赢 搞建设?等我手握大权再说 这是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东西
不然咋把官场心理研究出来个厚黑学呢 既黑暗 又残酷 剧里以甄嬛为代表的一众人 面纯心黑 还带着委屈 这其实也是中国人处世之道的一种 慈禧就是典型善弄权不会治国 雍正自己难道是纯粹靠会工作有技术才在一众皇子里显出不同的么 著名的皇帝几乎都是内耗干净了才安心
而封建社会后宫女人 有她们该做的事 受宠位高对她们来说就是事业的成功 怎么继续稳住皇帝的心和防范别的女人就是她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丧气么?这种工作真的只有痛苦没有快乐的话 她们干不下去的 就会自杀会出家 甄嬛也经历过这个事业的低潮 不过她后期是干的如火如荼啊 看客觉得丧气 斗赢的人觉得即使丧气也值得
不过我乐见的程度是她在前半里协助皇帝扳倒那个谁的时候 聪明又谨慎 两人是上下级也是腹黑搭档 天生一对儿~ 这对后宫女来说是一个中庸的和谐状态 可惜一个YY出来的情圣郡王
这部剧集中表现了小模小样弄权的那部分 不是高端对抗 但坊间比比皆是 越是在社会上和史料中了解国人自私黑暗的这一面 越的看的心有戚戚
至于内涵 作者也许不是或不只是思想境界不够 我猜是一旦有玛丽苏的意识 就容易损害眼界吧~ 加上笔力扛不住
庆余年作为日更网文的利弊阁下总结的很对很到位啊~ 类似的东西 格调确实高过甄嬛以及许多文
@唯命命
看到庆余年我多说一句好了。
我跟的时候该文还没有完,跟了个把月终于忍无可忍地弃了,最后完结再读完。
一部典型的起点系小说,因为需要V文赚钱,每一章都留钩子,还得在恰到好处的字数留——这意味着必须在大纲的骨架之外,不停贴膘——加无关紧要的服务向情节,可写可不写的冗余人物。
完结之后掩卷回顾,松散冗余比比皆是,可以删掉1/3甚至1/2,毫不可惜——这不是庆余年的毛病,是起点那些日更网文的通病,少有作者能在这样强度的更新下,同时保证整体结构、节奏不乱,文字紧凑和情节抓人【有这个能力的,无须走网媒成名的途径,直接上杂志出书都问题不大,比如日本一本本出书改电影的高产作家东野圭吾】
但庆余年显然比甄嬛传靠谱——
【题外话:你认为甄嬛传就是职场心理,我持保留态度,只有内耗的职场这得堕落到什么程度……宫廷这个地方如果说成职场,可以说是一个毫无客观规律,纯以讨好上位者为目标,一生都无法通过专业和工作带来满足感,只能靠升职和钱获取快乐的地狱,这不叫憋气,叫丧气】
无关阅历,在于内涵。
庆余年有起点小说的所有弊端,但也具备起点系的优点:能打会Y流畅好看,服务向的几个妹子估计也让某些人爽到了。
我要说的内涵是,庆余年的精神,不在主角范闲。
在那个一开始就活在众人口耳相传中的神一样的穿越女叶轻眉身上,在那段【抄袭十二国记】的振聋发聩的文眼上,在那个深藏不露最后帅气死去的太监陈萍萍身上……信念虚无缥缈,但在特定条件下,它却是最强的力量。
不可调和的信念冲突酿成的父子一战,就看这个极具象征意义并最终挫败了强权皇帝的决裂,庆余年的格调也肯定在甄嬛之上了。
@善尹
庆熹纪事的最大问题是,它是个坑……所以我也没法跟你说,辟邪如何如何,实际上这个人的秉性,说尚且年少稚嫩也使得,说他万金之子不坐垂堂好像也没错……
这本书正如你说的,人物性格有些面目不清,伏笔你能抓住个尾巴却依旧混沌,格局整饬所以各条分支勾连好像缺乏一个容易提取的打怪升级的主线……那我和很多人,为什么喜欢呢?喜欢到9年之后连载重开,还是打开页面任劳任怨的去跟?
提个不恰当的比喻: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今年的电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其原著小说有那么一点不好读——散漫自由杂乱,一个好的叙事者应有的素质,作者都摒弃了——但是抽丝剥茧之后,设计精巧的局面图穷匕见,让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功底深厚这四个字,不是谁都当得起——写古代背景文的作者何其多,熟谙官制和风土人情也就算入门;要进阶的话,对历史向,需要对这个朝代刻画入骨、添加人物天衣无缝,而对架空,需要构建出一个冗余和bug尽可能少的世界观。
就像间谍小说最后掩卷那一刻带来的解谜快感,这类小说中优秀的布局和世界观,带来的平衡感是无与伦比的(设计出色的游戏也会有这种绝佳的平衡)。
在这个世界里你没法找到特别突出的主线:一个国家内忧外患,朝堂后宫塞外边陲,所有的状况都需要处理,又看起来相互关联,你无法像亚历山大一样斩断绳结,只能居中斡旋,试图找出它们隐秘的内在联系,找出结构层次然后综合考虑加以解决。
这部小说的人除了我诟病过的多智近妖,在人设上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重要的配角如明珠慕徐姿不必说,宋别和杜家父子这种配角也有他们的多面性。沈飞飞这类天真并且单面的人倒是极少。(题外话,其实正常人应该是相对多面,极端善恶的类型多是戏剧或者小说人格吧……虽然我也觉得极端人格比较容易戳我喜好XD)
当然,庆熹不能同锅匠相比,两者题材不同,叙述技巧后者更强……至于我之前说的构造世界观,奇幻巨著冰与火之歌可以完秒之,国内也不乏文笔或情节人设有缺陷,但世界观上面出彩的佳作。
庆熹作为一部成熟的小说,哪一点都挑不出太大的缺陷,整体的均衡一致可能不那么好读,但绝对不是浮在面上的作品。
喜好这个问题就是见仁见智的,所以不喜欢再正常不过,就像我说过我是几年后重读斛珠夫人,才意识到她不单单写了巫蛊、虐恋和少女无望的爱情,而同样流转着装疯的昶王、苦痛的采珠人、闹市里坠楼的公主和以天下为蟋蟀笼的旭帝。
PS:
要说藤萍的话,我觉得你有一句话很对【前提是她愿意认真写】,我当年从九功舞看过去,有几本实在是非常的一般,简直要怀疑她如何爆得大名,然后看了香初上舞,这才能重新评判她的水平。
香初给我印象是学古龙(说错勿怪),遣词用字都有讲究,主线拉到小半才出,同早期爱情题材比,侧重在剧情上了,推理的路子也有相似……整个故事开头有冗余,节奏也不甚明确,但是后面渐入佳境,而且收尾是我喜欢的。
后来读紫极舞,非常迷恋白南珠的人物塑造,尽管情节上不得不承认香初处理更好(笑)
她有些志怪的题材我零散看的几篇,也都上好,后期的文风散漫但不失章法,推理志怪的题材方面,我觉得她和菖蒲有些像。
回楼上苏结衣同学,如果我现在这个年龄去看她早期的文,比如《情锁》系列,也会出坑的,哈哈。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喜欢一篇文跟喜欢一个人一样,都需要一个“正确的”时间。笑。
我现在再来说沧月江南红猪侠是不是有点太不合时宜了,笑。
前不久终于看了颇受盛赞的《庆熹纪事》,红猪侠的文笔和格局自然是女性写手中数一数二的,但是除了给我留下“呀这个写手功底真不错”的印象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深刻的感触了。格局摆在那里于是每条情节线的比重都相互制约,没有办法迅速提取(当然也完全有可能是因为我脑力太差记不住);人物的塑造我也觉得还是流于表面,即便是主角辟邪,红猪侠也始终没有真正深入到他的内里,探究以及描绘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以至于在我读来始终没有什么分量——按理来说这种很美型很智慧很腹黑武功又很高的男主完全就是我的菜,但是很遗憾在这篇文里我就是对他花痴不起来。
至于沧月,在很多年前我在书店翻过她的一页《护花铃》,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她的文,也没觉得自己不看她的文会很可惜,所以自然是不可以随便乱讲的。
江南的九州在一年前读过,觉得他文笔不错,人物塑造也不错,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情节是啥了,但回想起来还会感受到一股少年的清澈和热血。绝对不追他的文,太长了。
今何在的《悟空传》让我着实惊艳了一把,那种不屈的、顽强的反抗和质疑是我非常非常少见的。至于《羽传说》么……咳,他还是适合写寓意浓的文章吧。
萧如瑟,我只看过《斛珠夫人》这一篇一遍,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女主完完全全我的菜(MD这年头看到一个我中意的女角是有多难你们知道么!!!),王的变态我始终无法理解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空会去再看一遍的。
小椴于我而言段数太高了,有点follow不到他……T_T……
沈璎璎完全没读过。
步非烟、桐华完全读不下去。
最后我想说下,对于我这个偶尔看文的伪圈内人士,我最喜欢的写手还是——藤萍。不知道楼主以及楼上诸位知不知道她。根据我目前的经验来看,在人物刻画(仅限男)方面,没有人可以超过她,文笔很好(前提是她愿意认真写,比如《吉祥纹莲花楼·朱雀》),格局不是强项但也肯定不弱。如果大家不知道的话,推荐她的《辟天》、《香初上舞》和前面提到的《朱雀》。这个懒懒散散,很低调很纯真,作品内容有些边缘的姑娘深刻地影响过我的审美与价值观,我很期待楼主和大家的评鉴。
这是单纯从合理性角度看的,毕竟架空总要从历史上找寻实例,所谓的已有之事后必再有——能够内部自洽的东西,表面上可能荒诞,但其精神一定同普遍的人类行为互通(想起了猫城记)。
甄嬛的文本有致命伤——她这种特色的推到极致的宫斗,建立在人设全是被洗脑+后宫体系严密且上下倾轧+皇帝基本不管的基础上……而这是个悖论——
对于一个非常强势的君王,如有高位妃子企图干政或者做超出她权柄外的事情,必然下死手;反之没有兴趣或能力的君王不会去任意动摇体系里的排名,女性要么没必要去争夺,要么越权甚至擅权。
导演把它搬到清宫,大概也因为找不到可以靠的朝代吧(作者之前的那个剧本的唐五代目测更加不靠谱的感觉)
主流媒体评论说这个戏大概是宫斗的最后了,想想这种极端的内斗也确实没什么再创造和发挥余地——但是作为一种推到极致的形式,确实有标本意义。
PS:
刚看到微博上的一个评论,大致转一下。
【宫斗剧最大的硬伤就是——无视皇帝的存在。宫斗剧所表现的,似乎后妃们不经审讯、不经有司、不经过皇帝丈夫的首肯就可以陷害、处死、囚禁、驱逐别的宫眷,宫廷管理紊乱至此,后妃跋扈至此,等于宣判皇帝的无能和无需存在,这在君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清朝绝无可能,清朝后妃乃至皇太后都没有处死嫔妃的权力(慈禧太后是例外)。 】
这也可以说是甄嬛传小说的硬伤吧?
设计一个这样完善的后宫体制,却是让女性们在其中自治,以类似丛林法则的方式厮杀,死了白死,这显然不符合男权的利益——反过来说,如果任何高位的女性都能够无视管理惩戒行事,那么她们的权力边界会过大,完全可能影响最高统治者。
真正拥有这种权力的女性,不会满足只在后宫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设计的那个像黄金鸟笼一样的”想象后宫“只是个抽离时代和社会的空想了。
滄月我最喜歡的還是《劍歌》和《碧城》兩篇,前者因為展現的女子俠義,後者因為她那一種文筆氛圍吧(劇情還是略狗血)。現在看她早期的《雪滿天山》,文筆劇情還是借鑒都進步了不少噗。
滄月自己承認過希望將喜歡的動漫遊戲與武俠奇幻結合,再有《曼珠沙華》一書開頭就寫著向喜歡的遊戲生化危機致敬,雖然也是看過一遍就可以扔的作品,比起郭某人寫一本抄一本日漫或者他人作品還打死不承認(不好意思扯遠了),她還是個不錯的商業寫手。
宅斗啥的……我能說看那些純粹調劑心裡有時候覺得那些女人間的言語藝術挺有趣的並且很影射現實讓我有安慰感么【喂
種田文有的更是像體驗古人風情的文字版開心農場,宅斗一類的則是宮鬥文的縮小版,方便了作者駕馭免得寫脫了,對於讀者來說看厭了大構架山河社稷換這個小方寸挺新鮮吧,潮流從來一陣一陣的,古言穿越反瓊瑤種田宅斗重生末世……還有夾雜一直不溫不火的修真網遊以及新晉的機甲,總之就那麼一回事,一股風過去就沒了
【因为读者读书少的缘故,怨不得她】
哈,听起来像是沧月会说的话。
少女时代看大漠荒颜,觉得结尾那句待浮花浪蕊俱尽算得上豹尾,不久后发现是苏轼的……风玫瑰旁的缺点且不去说,堪称某几个小节文眼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是李义山的……
她用别人的多半是精华,这也是我一直都觉得她取巧和精明的地方。
对宅斗的评价赞同,作者往往先解释一番”不得已“之处,然后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甚至无意识的,去巩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合理性……有的现言也有这个毛病,不过更隐晦罢了。
想想1984里,主角受尽折磨仍然相信自己能够保有内心的自由不为强权剥夺(虽然最终也被摧毁了),结果到了这类文里,抛弃自我比形成来得还快……只能说男权意识的潜移默化真是非常成功,都不用别人恐吓或者现实碰壁,精神上就先自宫了。
哎呀……这几天发烧没有上网,没想到多了这么多回复嗷><
感谢各位的热情^^
话题偏移了就偏移了吧,抽空我也说几句江南和沧月好了:我觉得写手创作无非三类——纯凭虚构与想象的写作、将自身经历化为素材的写作、收集拼合他人材料的写作。
不怕掐地说,以小说家的标准,沧月是缺乏才气的。好在早期她尚懂得以勤奋外加一口年少气血弥补,再辅以一些天时地利等等因素,继而名声鹊起……好吧,或许是我苛刻了些,毕竟没有真·迷过沧月,对她的种种好处都是听粉她的同学说的><以她被捧得最高的一本武侠(貌似?)来说,《七夜雪》的女主从人设到死亡情节全部复制程灵素真心让我有点HOLD不住啊……还有诗词引用的问题,苏曼殊《留别汤国顿》以那样的面貌出现在《龙战》里,让我当场吓出一身冷汗来。后来看到她某篇博客谆谆劝导小读者们好好读书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不要看到她引用的诗词还以为是月姐原创的,我就只能在屏幕前面瘫地笑了……霍霍霍霍,能把古诗词在小说里化用到这种境界的作者,传统文化造诣果然不是常人可以望其项背的啊……
对于江南我还是有点情结的,九州门断续折腾了我两年,还和同好在Q上聊天发泄到深夜,说到双方都泣血不已东方既白才滚到床上睡觉……好吧这些都过去了,圈子也都浮云了,现在回头再看,想起的还是那些男人们在最好时光里最好的模样,也算好结局了罢。
一般小说看完之后,搁置一段时间再回想,脑中只剩下某个惊艳的片段、一两个倾心的人物,再后来连情节人物都不重要了,徒然缭绕着那种情怀,如香如魅,无迹可寻无形可捉,然而跗骨蚀肌,令人永不得脱。
江南是给过我这种情怀的,呵,心中的小野兽,谁没有过呢:)
嗯,如果说故事停止在甄嬛心死出宫的话,或许还带着那么点自由的想象。可是作者让她回去了,据说还是架不住读者的盛情邀请,所以写下去,那之后四本就是不断地在为这个故事的合理化寻找借口,但无论怎么编排,这个借口是站不住脚的。
或许有人会说不过是一本流行小说,并不值得看得这么严重,但是恰恰这种小说受众面广,似乎是有普世价值的。《源氏物语》中诸女,都以出家或者死亡的方式,逃离的这源氏所掌握的世界,但作者一定要给甄嬛一个看似荣耀的结局,并且告知这不是她想要的,未免矫情。
女性写手写文与男性写手还是有很大不同,可甄嬛确立的范式让小说进一步退化,甚至是看后无法留下任何东西,只能说并不是广受追捧的就是好物吧,隽永是求不到的了。
所以最近她有开始写《如意传》就觉得没意思,也有写没出息。同理可得现在各种宅斗文啊,庶女嫡女文啊,重生文啊……被扬弃的东西就这么死灰复燃了吗?
@埃莉
的确,在我记忆里沧月有一段时期的确是清雅如仙的模样,所以也就这么说出来了,当然现在的感觉完全不同。从《风玫瑰》开始大失所望,之后的作品也陆陆续续地写过评价,但完全没有你能够想到的那么深刻。
真的很谢谢,因君一席话,对于《镜》系列有了全然不同的认识。我一直都是定向单点出发,而没有想到可以用逆向的方法加以分析。果然还是读书少了,修养不够见识也不广泛,无法从文艺分析的角度去看待。
至于你所提到的借鉴,当然不止这些,《羽》评论下面第一则书评里罗列过大部分,可应该还不是完全的吧。当然沧月也曾经说过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从诗词歌赋到《往事书》是因为读者读书少的缘故,怨不得她。╮(╯▽╰)╭所以还能多说什么呢?
而所提到的她写作方式的缺点,现在已比较完整的爆发出来,这应该也是作者本人无法正视缺点,一味地沉溺在优点中的缘故。
至于其为人,我知她抄袭萧如瑟,也说过以为万把字照抄两三百字不要紧的话,至于其他那些抱大腿反而是不知道的。不过从前开通微博前,似乎还可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问世事的武侠美少女,开通以后就觉得,果然如您所说,是现实精明,这或许也是其不断标榜自己与世无争,是个宅女的缘故吧。
我也是因喜欢过沧月,所以才如你会觉得苛责江南,啰嗦了不少,不如你一语道破玄机。
LS,我觉得你说清雅如仙,是有点青春回忆的加分在里面。
即便是她最早的武侠,我也一直觉得都是流水线作业。
听雪楼……看过温瑞安的说英雄系列都知道,男主很多地方参考了苏梦枕的人设,女主是她自己原创的玛丽苏,当年我就一直无法入戏,后来看了说英雄才知道原版的红袖第一刀:温的情节天马行空了些,人物塑造的功力实在远在她之上。
花镜灵感来源再明显不过是秋乃茉莉的恐怖宠物店——之后的神之右手,曼珠沙华,基本可以看出来我说的所谓日漫极端性的人设和中国风结合这个路线的形成,大概还有游戏,苗疆拜月教等等。
镜系列整体是有一点“型”的,但你说破军之后情节散漫,我是倾向于认她必须引入副线,双城的设定只是地基,不引入破军以及破坏神设定的话,整体架构根本起不来,更加无法形成作品的肉也就是内容。
她的写作方式里面,优缺点是互相影响的,她不是那种长于删繁就简的作者,好处是文气连贯,可能乱但一整篇下来型不会小气,坏处就太多了,你把退步归于后面控制,我觉得这不是单纯的从破军开始才写崩了的问题——除非完全打开她的结构,从双城开始大刀阔斧删改,不然镜系列不可能得到提升。
她自己也说过,红猪的格局她一辈子学不来,所以也不去试那一块,你说双城的大好设定被浪费,我倒是觉得她很难写出比这个更好的东西——因为她非常精确的知道她的长处,然后只去做自己擅长的部分。
沧月的为人,很早以前我看人八卦清韵,提过她怎么挤进匪帮当了十六妹,香蝶却不过她请求在游戏之作里用匪帮里的ID,然后她的粉丝拿来当她们交好的证据云云……
这些都可不论,只说文字,她也从来都是相当现实精明的。
江南的问题倒不止抱团,他主要是非常明确地盯着市场去了:事功之心强烈,当然没空追求文字水准了……现在想起来,所有失望,多因曾经抱有希望,江南在我心目中前后变化颇大,所以我才这样责备,沧月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个商业化作者,我反而肯宽容看待了。
关于江南和沧月,我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江南原本的文风是比较小清新的,给人的感觉非常少男。微微的神经质和抑郁,配上抒情风格还是很吸引人的,这个有点在团圆九州的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当然那时候有今何在和大角水泡等一系列好作者,对于江南的鞭策也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后来,许多乱七八糟这里就不说了,单纯就是讲江南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以后,文章的感觉就变得很奇怪,从《龙族》就能看出来,有一种刻意为之的热血,人物塑造和情节都大量地借鉴日漫,尤其是JMP系,他不再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他的厉害之处。加上微博,对于现在的江南真的有点不敢恭维的意思。那群所谓的网络写手抱团取暖,肆意朋党,自重而他贱的意思还是满浓厚,而这个必然是要影响读者的观感。毕竟LS所提到的香蝶和红猪侠,算是比较低调,观之则喜,是真的蛮怡然的。
沧月的话,我觉得就近期来说她退步得非常厉害。《镜》系列是代表作,但破军之后情节就非常散漫,各种元素叠加,各种小说类型乱入,感觉她自己都没有控制好。很多支线都变成主线,主线反而显得匆匆忙忙,浪费了双城的大好设定,以及波澜起伏的壮丽氛围。
至于现在正在连载的《羽》系列,和之前的《末夜》那就不说了= =人人皆道沧月的文字是以情动人,为什么她现在只留下自以为是的浩瀚宏大,当初细腻的情字却再也无法动人?
香蝶那几篇武侠,出版了的烟波江南,没出的绯门纪事,独立成章的短篇比如白云苍狗谣……都属文笔简练,架构纯熟,整体上已经无甚好挑bug的东西。
红猪侠是清丽而健,她是老辣却平和,都是第一流文风。
我说沧月格不高,大抵因为她的流水线模式:日漫人设中国风情,爱恨嗔怒,情节都是可以预期的,比重也基本上就放在爱情上——比如镜系列,从镜湖大战的文字还没有星魂血誓那个吻戏来得多和饱满这点上,沧月的长处和短板就一望即知了。
追看的时候不觉得,回头看就能发现,她有大量的文字属可以删减而不可惜的,跟上面两位高明凝练的手法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题外话:
江南这种退步型作者,其实还不如沧月这样,一贯商业,偶尔有点写的出彩的地方就惊艳了……
其实LS已经把该说的都说的很明白。当初在博客里看到这篇文章就觉得非常不错,很多想不明白但如鲠在喉的东西都被描述得合情合理。如今电视剧在热播,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有导演啊演员什么都蛮喜欢的,所以无疑会提升原著的档次,可最近作者开始写续作,还是宫斗,虽然文笔阅历都有提升,但终归觉得不过如此罢了。
《甄嬛传》中流潋紫一直在为笔下的男女主角的行为做出合理化解释,希望将题目定义在一个绝望无助,不得不奋起反抗的点,所以赋予了很多东西,却也使最后四本书越写越脱节,好像大杂烩一样。但起到的作用还是相反的。这可能是网络作者同样都要面对的一个很大问题。
文笔是无法统御一本小说的,结构也是,最终决定小说成败的还是其包裹的思想内核,这才是最考验作者功力的地方。
@意何如
看到阁下的评论简直忍不住要流泪握手。
我看到宫廷女人文就觉得难以入眼,皆因庆熹和斛珠之故。
这两篇之前网文不多,这类文可能幼稚但均不模式化,这两篇之后就进入甄嬛传模式的阶段……
女性在宫廷里那些缠斗,尤其是以甄嬛传为代表的一系列文中描绘的那些画面……说到底,是小人手笔,毒妇阉党所为,再怎么打得激烈,都是消耗而非建设。
从中挣扎求生抑或虚以委蛇,那是无可奈何,有人成为犬儒有人学了厚黑有人缄默不言,这都尚算内心清醒;但本作的女主完全是在积极投身并浸淫其中,最后还获得了价值和成就感……这就像柏杨所谓的”被卖去屠宰场还在拼命讲价,多讲一块钱就心花怒放“的”聪明人“——被极端思想洗脑的狂热分子,比内心清醒但手段恶劣者还可怕。
她如果输了,倒是能生出点警世钟含义,就像楼主你说的如果某王爷如果是处女人妻控X幻想爱好者会比较击中萌点……可惜,作者的觉悟看起来也不过尔尔。
庆熹纪事这个文想说的地方太多了,文笔显然是第一流,就架构来看,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架空,人设情节更加是让人再三玩味。
能挑的bug也只有所谓的多智近妖者众,以及宫廷是明清的格局而国家的对外关系却是汉唐的气派带来的疏离感——优秀到让人只能挑这种漏洞的文,可以说已经跳出宫廷文这个门类了。
斛珠夫人的话,萧如瑟最初似乎是学张爱玲,看她在女刊上的短文和早期的短篇奇幻,绮丽秾艳是一早打的底子——不过关于她这个九州文,我得说我第一次读和再读的印象完全不同,只能用之前写过的评论来概括一下【她的笔法,爱与罪都摊开在你面前任君选择,loli自可以陶醉在美貌攻受之间“拱手和山”的爱情和不离不弃中,年长一点会看到塞外野望与中原暗流的冲突、虚假的盛世歌吹背后白骨累累黎民苦痛】
如果没有采珠人,没有荒唐的昶王,没有闹市里牡丹公主坠楼,没有缇兰与边陲将领旦夕之欢……只有那些绮丽秾艳的文笔,我也决不会给这文翻案。
器虽然重要,但是上面承载的材更重要,学张爱玲或者学她的文笔,很容易就走了买椟还珠的路子……空有文笔反害文什么的。
沈璎璎的评论也完全赞成,她早期的武侠小言青崖白鹿什么的,情节很散乏善可陈,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一个鲛人手术的短篇,和文风诡丽的云散高唐:前者估计得益于她的医生职业以细节出彩,后者则有强X弑子情节,意外地充满了希腊悲剧般的宿命感……
男作者……
椴公只说一点:他实在是男性作者当中难得的拥有阴性叙事方式的人,文字里面读得出作者对性别的包容感,能毫不费力的表达出另外一个性别的特质……角度决定高度,温瑞安的评价我觉得他真是当得起。
看随笔也是一脉相承,不考虑水平风格,仅仅从性别叙事方面,同他相似的我一时之间只想到陈丹青。
江南擅写小言但江南倒是典型的男性叙事,虽然他现在已经完全低幼化,奔着小学女生最爱的言情小天王的位置绝尘而去了……
猴子一定不能受限,只要没框架他能写出最好的东西,中国式青春显然比某些命题作文好看……
大角其实是有趣那一边的,文笔、情节这些扎扎实实的硬指标未必适用于他,大角快跑和恶塔都长于意象和气氛的营造,对他,也许从构架入手比较好分析吧【倒是很符合建筑师职业感的风格】
新宋不好评论,只能说文字接近真实历史的时候,文笔差已经不是障碍,文笔好也不过锦上添花。
燕大叔对我属于点子硬扎手的类型,很喜欢天行健的朋友也忍不住吐槽说,这种硬朗的写作模式快要绝种了吧……但他的贞观幽明谭我却很喜欢,除了志怪题材本身击中萌点,他的用功也让文本透出张力。
@布子鲁诺
【我就知道这小说里的世界假,我不愿和作者一起玛丽苏,金庸那个真实,看的时候能完全沉浸里面。】
金庸手法高妙毫无疑问,但是你仔细看也能看出来,他笔下的某些倾向虽然隐蔽,却非常清晰。
杨康不愿弃义父完颜,被射雕中的主流价值观秉持者们鄙薄——实际上就生恩不如养恩的角度看,为全孝道,杨康也没有理由抛弃完颜。
同样的矛盾也发生在萧峰身上,他本想为国尽忠,却因为血统而必须叛国……
杨康是汉人血统,所以他去往金人阵营就被视为背叛,而萧峰是契丹血统,哪怕在汉人中有所作为也不能见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背后,君臣父子和血统,才是更高的逻辑准绳。
但是,相应的,赵敏将剿匪大业和父兄统统弃之不顾,却没有人来就这一点指摘她,叛国又背叛家族血统这些行为应属十恶不赦——仅仅因为她是女主角,她为男主角这么做,就获得了宽恕和谅解。
注意着一点,这意味着对女性尤其是和男主有关的女性角色来说,金庸小说里的价值观并不适用,适用于她们的第一法则,是男主角的安全、利益和想法。
金庸笔下的女性,首先极难拥有自我意识,其次,有非常好归纳的几个模板:所谓的孩子、贞女、荡妇和母亲,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无法独立存在,而必须依附男性,并通过和男性的关系反映在这四个模板里。
(胡一刀夫人和李文秀可算极少的例外)
看透这一点之后,作为女性而再读金庸,就非常容易出戏了。
这同金的水平无关,实际上即便抛开金的情节和文笔,只说人设,他仍然有很多寥寥数笔便极出彩的配角,只能说在写女主女配方面,金庸从来就是在杰克苏。
@特例独行的猪、善尹
《金枝欲孽》初映的时候我还在数理化题海中挣扎……直到上大学才找机会补档看的。这部剧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宫廷的逃离”,每一个角色都试图摆脱她所身处的宫廷角色(善尹童鞋概括的是“自由”主题,差不多这个意思吧),尤其如妃最后那段关于留下来的独白,在我看来是从反面再次应证了“逃离”。
从所谓“宫斗权谋”的角度来看,《金枝欲孽》其实编得很小儿科啦。我大约能猜度到一点流潋紫写后宫前几卷时的野心——她那时候真是卯足了力气要在“宫斗”上与TVB乃至其他宫廷作品一竞高下的。是的,不可否认,《后宫》的权谋是比《金枝》要深沉要复杂……可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优秀宫廷文的必备要素……说真的,在现实面前,一切文人在笔下卖弄那些心机啊神马都是战斗力不足五的渣(哦,跑题了,收回来>////<)
所以《金枝欲孽》里的宫廷,隐隐约约有围城的感觉,而《甄嬛传》则顶多把后宫描写成了华美的金笼子,且女主角是那甘于屈身于此的金丝雀。在片尾如妃独白的映照下,反观《后宫》第四卷的甄嬛,简直是经不起推敲的、出走后的娜拉。
《后宫》用第一人称写我感觉不太讨巧,在人物、情节如此繁多复杂的情况下,用第一人称等于限定死了女主视角,也就是说作者在一开始便给自己加了一副沉重的镣铐……这么一说我都不好再就人称来批评她了><
流潋紫肯定读过红楼梦,怎么转换视角这一手就她没从里面学过来呢……照搬那些酒令啊什么的太招黑了,叹
关于玄清的性幻想神马的……很高兴善尹筒子能喜欢哈。其实对于我这种节操早就碎了一地的人来说,作者倘若当真这么写他性幻想了我说不定会成为王爷粉的喔,可惜木有啊,捶地>/////<
网络作品我看得其实不多,就阅读过的作者作品而言,文笔上等的话我想还是首推红猪侠吧,不过她的文字很难仿效,相比之下萧如瑟当属于可以模仿的且很容易吸引人去模仿的文笔。米兰lady倘若能再简净一点,克服时不时来段百度百科的毛病,也是值得称羡的文字。沈璎瓔的文笔是跟着情节走的,一般那种写得high了或者流露出恶趣味的段落文字都极好,其他时候就是白粥,貌似女作者多多少少都有些情节弱于文笔的毛病><雪满梁园也是,但她知道情节不够用情怀来补,一味只晓得堆细节文笔的都不算真正好文字。顺便想提一下菖蒲……啊,我中二时期非常非常喜欢她,且是纯粹痴迷于文字的喜欢。
男作者方面我要推椴公吧,不多解释了,一解释肯定有情感因素掺杂进来,反而不好。江南的文笔其实有叙事煽情的加成,当然,两者不可能完全分割开就是了……我说的都是早期,现在他残了><今何在的文质量跌宕挺大的,但我一直觉得他写得好的时候绝对算是好文笔的一种。大角是我闺蜜的偶像所以不评论。我倒挺喜欢看斩鞍的,可惜最近看不到新作了。
再有值得一提的是阿越和燕垒生——话说阿越最初版本的《新宋》,写得尊差啊!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追下来的……可他绝对可以算作让流潋紫对照着痛加自省的范本。首先,越胖子告诉我们,文笔是可以练好的;其次,越胖子都晓得第二版改第三人称了!而燕垒生大叔则让我们看到……这种宏大场景的架空文,第一人称也可以写得不错>////<跪下了
经楼上一说我才意识到立意的问题。本来我还觉得《金枝欲孽》不如《甄嬛传》来得曲折坎坷心机深沉,但《金枝欲孽》最后以“自由”结尾,显然立意要高多了。
我不知道作者对男权价值观的强化是因为她本来想写的是宫斗故事,如果加上对价值观的怀疑,对制度的批判,那么整个故事处理起来就会更复杂,没有说服力;还是因为作者本身确实认同于这种这种价值体系。前者还可以理解,后者完全理解不能。
虽然作者并没有借故事人物对她默认的体制进行批判,甚至是强化这种制度,但我看剧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在心里默念:封建制度害死人啊。
这段时间看电视剧,把以前看过的书又翻出来看了看,发现确实如楼上姜邦彥同学所说经不起细看。以第一人称写小说本来就很别扭,再加上这么自恋的描述,实在是令人不适。
无法喜欢玄清,原因是因为作者写得太假,YY得太过了。现在看到作者剖析他的性幻想,真觉得是神吐槽,哈哈哈~
最后:不知道楼主觉得文笔上等的网络写手有哪些?
所以我之前说了啊,两者笔法当然有高下之分。
金庸写得再“真”,本质还是虚构的,而且他杰克苏倾向也很明显,但读者都被他高妙的技巧蒙蔽了,愿意入了魅似地沉迷其中。
我也有好几年沉迷于金氏江湖,你说的“就知道《后宫》里的世界假,不愿和作者一起玛丽苏”我十分理解,领略过金庸的人是很难全情沉堕于《甄嬛传》的。即便我现在能跳出作者虚构的次元反观作品,仍然觉得他写得极好,手法高妙,将所有可能露出破绽、让读者出戏的地方都仔细藏好或遮蔽起来了,这是《甄嬛传》远远不及的。
“所以我就觉得金庸小说虚构的方法肯定和这小说不太一样,不然怎么小说写出来观感差这么多。”
这一点如果让我来解答,那就得再写一篇金庸的书评了。简单举个例子:《甄嬛传》VS《笑傲江湖》,两者都是架空的类型小说,我也不展开说什么制度体系,就拿女作者最擅长的感情戏路做对比(不是有很多粉说《后宫》的“情”写得好么?)。甄嬛与令狐冲的感情模式其实比较相似,都是先喜欢上A(玄凌vs岳灵珊),发现A的心其实不在自己这里(朱柔则vs林平之),无意间被B单恋很久(玄清vs任盈盈),突破阻碍与B确认真爱关系,同时身边还有个不离不弃的C(温实初vs仪琳)——看,路数如出一辙,但金庸ABC的人设、三段关系的交待,无一不完爆流潋紫。照理说《后宫》中女主跟王爷最后写成了杯具应该有同情分加成,可还是远远抵不上结局相对美满的令狐深入人心。这就是文心高下之别啦XD
@布子鲁诺
那我再解释下吧。先说金庸的武侠世界,门派、正邪、师承、秘笈、神兵……这些构筑了金氏江湖的体系。读者当然知道金庸笔下所谓“江湖”是假的,可若让你来创制一片“江湖”,你真的能完全撇开我上面所说的体系要素么?
那么再看《后宫》营造的次元:等级、宫规、男性独尊、宠爱、权势……事实上你去看书评或者电视剧的评论,很多都是基于“默认这个虚构世界的法则”前提下,对书中人物的行为做出评议的。再去看这一类型的宫廷小说,几乎也很难在虚拟世界的构设层面上脱离出《后宫》的框架。我不敢说《后宫》首创了这一体系,也不敢说现在大众普遍认可的“江湖体系”是金庸的首创,但《后宫》的确是将这一体系的叙写发展到高度类型化的作品,连人物塑造都让位于其所处的等级身份(关于这种写法的好坏,在此不做评价),所以成为某种“范本”。
金庸的笔法,当然比《后宫》作者强多了,但不能说他写的不是类型文字,否则不会出现那么多相似的情节范式——或许离开了范式,类型小说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