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如何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_断舍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家居 > 断舍离 > 大道至简——如何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Judy 断舍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03 16:07:56

大道至简——如何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这不是一本讲如何收纳的书,而是站在收纳的更高一个境界,通过舍弃帮助我们把房间整理干净宽敞。传统的收纳是如何收,这本书的精髓在于为什么要舍,如何舍,舍会带来什么好处。
日本人写的书,总是这幅小清新的风格,其实内容不多,确要凑成一整本书。这本书依然是这样,给我们传达的所有信息通过“断舍离”这三个字,就能涵盖整理的最核心原则。

一、关于整理物品的一些错误理念
1.还能用呢,如果丢了多可惜——是否是当下还正在使用的东西,否则,一个能用但用不上的东西,占据着空间才是真正的可惜。
2.“不能随便扔东西”的旧式教育观念。——这是物资缺乏时代的教条,现在是空间缺乏的时代,应该培养尽量只拿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培养身无废物的习惯。
3.“说不定”“有一天”可能用得着。——存放这些物品会带来压力,一旦用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找不到。物资流通体系如此便捷,使用的时候,又能买到新的。
4.哪些东西真的很贵。——购买的一次性投入是沉没的成本,储存他们,你一直要面对着负罪感。同时,按照租房的计算了储存的空间成本,书中是按照日元计算,此处在上海换算成人民币。目前,在内环边地铁附近租一个50平米的两室一厅需要3500元左右,那么1平方米存储空间每日费用是2.3元,每月70元,每年840元。
5.那是别人赠送的,代表这一份情谊。——归根到底,礼物只是传递感情的媒介。因此,赠送应该关心的不是那份礼物如何,而是对方是否欣喜的接受了。
6.那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几每一个人,都能从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回忆中发现难忘的事情,对这些事情的记忆有着非凡的价值。因此,很多人后悔的是因为东西过多而没有好好整理记忆。这里推荐一个@袁春楠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承载记忆的物品拍照留念,按照年份放在电子笔记中,可以很好的保留人生路的历程,也不会因为物品所累。

二、整理物品的原则
1.整理的概念既不同于清扫,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收纳。而是整理收拾,舍弃精简。
书中有一个图,主要讲了整理和收纳的区别,这里用文字表达,a表示整理,b表示收纳:
前提:a新陈代谢;b原封不动的保存
主角:a我;b物品
重要性判断依据:a感性、合适、必须、令人舒服;b物质、扔掉可惜、可能会被使用
使用时间判断依据:a现在、立即;b过去未来、曾经、某个时候、不久
意识层面:a选择、决断;b回避
劳动和时间:a少;b多
技术:a不需要;b需要
场所:a不需要;b需要
2.物品不仅挤占了空间,更重要的挤占了我们的精力。当我们看大一些多余的物品,引起各种的情感,都会对当下的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别说拥有一些再也用不上的东西,产生的内疚的情感。不做清理,只会让我们的负担更重。
3.流转的而非收集的概念,物品、金钱只不过在我们这里停留,当他们在我们这里的效用发挥完毕,应该流通到其他的位置,这样你才能留出空间和精力接受更多更好的。
4.丢弃的方法虽然精神上很痛苦,但“断舍离”后的状态确是关注自身,能量充沛的状态。

三、整理物品的具体策略
1.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
2.描绘自己整理好的样子
3.给物品分类。不是按扎“能用”和“不能用”而是“再用”和“不再用”。
在用:正在使用放在手边;能让自己心满意足、弥足珍贵的东西。
不再用:坏掉不可修复的都东西;被遗忘的,能使用但不再使用的东西。
4.解决最难的地方,比如:书籍、文件或衣物。
四象限法:中意昂贵且用不着的东西——延迟;中意昂贵正在使用的——爱惜使用;不中意廉价且正在使用的——延迟;不中意廉价且用不着的——丢弃。
5.处置不必要,不合适的物品:丢弃,送人,捐赠。——多次想过扔掉东西十分可惜,想过捐赠或赠送或是再利用,但一次也没有执行。与其浪费能量做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还不如含泪丢掉来的合适。
6.设定一个总量的限制。
看不到的收纳,如橱柜、冰箱、壁橱,7成
看得见的收纳,如玻璃橱、没门的架子,5成
展示的收纳,如台面的花瓶,1成
7.设定时间的限制
衣物:一两年内不穿就扔掉
文件书籍:好几年不看也扔掉
8.安全的摆放:堆高的物品需要放的安稳、踏实
9.东西损坏的时候。确定是否是生活必须的,如果不是就丢弃。——如果认为太浪费了还是继续使用,那生活就是以物为中心,而非自己了。扔掉时应心怀“歉意”和“感谢”。
10.把住在附近的整条街当做自己的家。——便利店、时装店、网络、图书馆。别把自己的家当做囤货的仓库。
11.收纳只是为了方便拿出。只分作三类;所有的东西应该纵向放置;纸质的内容尽量电子化。
12.终极自问:搬家会带走的是什么?值得留着当嫁妆吗?有想带进棺材吗?等等

四、物品整理对内心的调养
1.拒绝杂物进入自己的生活。免费的赠品,宾馆的洗漱用品,如果用不上,就不要带回家。
2.了解自己的喜好。物品的品牌、质地、样式。清晰自己的选择,特别是日用和易耗品,应避免下一次购买在选择上浪费精力和时间。
3.发现自己的自卑感。通过物品来弥补自己感觉在某个能力上的不足,如:书代表你对知识的自卑,厨具代表自己对家庭的奉献不足的自卑等。应该树立的理念:
1)即使无法平衡,也能活出自己的风格;
2)即使没有很多衣服来打扮,也要呈现出属于自己的类型;
3)没必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聚在脑海里,我们可以借助更多帮助;
4)不管料理做的是好是坏,我都是一个比任何人都要重视我的家庭的好主妇;
5)我已经具备人生中所必要的东西;
4.发现自己的寂寞与不安。当内心感到空虚的时候,努力用物品填满。不能依赖物品来肯定自我的存在。需要树立的理念:
1)即使没有它们,我们的人生依然正常的运转;
2)东西不是自我的代名词,究其根本不过是辅助人类生存的存在;
3)即使放弃手中的东西,仍有很多工具能够充实我们的人生,我们能够实现它我们就能有效地专注于那些被认为开心的事情。
5.人际关系将会变好
“物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非常相似,如果我们不加选择的接纳物品,就犹如在人际关系上为了迎合别人(讨厌的人、合不来的人),往往先满足别人的要求,却把自己想做的、想说的尽量往后推迟。通过断舍离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就没有必要取悦讨厌的人,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变的轻松,使自己处于更好的状态。
6.变得更喜欢自己
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不会有内疚的心态,能够完全把握并管理,精神上放松,会迷恋上这种状态中的自己。
7.不再被规矩和教条束缚
实行“断舍离”之后获得解放感,得到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全新心境。
8.宽敞的空间让人更充实。不再有要把空间都装满的强迫感。
9.只保留令自己满意的东西,日常生活周围都是经过自己严格挑选的中意的物品的话,生活的喜悦之情和殷实之感也如泉涌一般源源不断。
10.对正在使用的物品更有感觉。能够发现如何可以减少物品,过精简的生活。
11.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更加和谐
不和谐的东西伴随厌恶感产生压力,周围的物品的协调,人生活转向和谐。
12.空间变得宽敞,空气自然通常——风水会变的更好。
13.运气变好,机遇增多。——房间整洁干净、自身回归和谐生活后,将各要素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达成期待的结果,被有意义的美丽机遇惠顾。
14.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断舍离让我们发现,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对自己才是最合适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会判断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才最正确吧。
(2013.07.03 3小时)

展开全文
有用 2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