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知”的一点八卦_非理性繁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非理性繁荣 > 关于“先知”的一点八卦
食菠萝 非理性繁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1-09 20:01:10

关于“先知”的一点八卦

       Robert Shiller的《非理性繁荣》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3月,令他忧心忡忡的千禧年狂热正处于历史最高点。然而恰恰正是在这个月,没过多久,美股市场突然发生巨震,泡沫破裂,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周之内由历史最高点11700下跌了近20%,纳斯达克指数在随后一月内跌幅超过30%。《非理性繁荣》仿佛一个生逢其时被精确实现了的预言,经济学家Shiller一跃成为媒体和大众追捧的宠儿,而这本书也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当年最畅销非小说类书籍,成为他最广为人知的著作。(Shiller在多年后接受胡舒立的一次访谈中谈到,他对自己的这一分析十分自信,甚至催促编辑加快出版进程,以抢在他所预言的股市崩盘前面世。)

       在本书开篇,Shiller一方面指出1990年代以来的股价涨幅远超同期企业盈余的涨幅,基本面支撑不足。另一方面,他通过历史资料研究指出,在统计上各年度大盘市盈率与长期实质报酬成反比,即在市盈率较高的情况下进场,长期而言往往是赔钱的——2000年一月,美股市盈率达到44.3,创下历史最高,背后可能就是潜藏的深渊。基于对当时居高不下的股价的忧虑,Shiller对这一波大多头行情进行了社会、文化、心理的多方位解析,并指出繁荣背后的危机。

        作者在第二章罗列了林林总总十二个“可能影响股市、但并未经过经济基本面理性分析的因素”,包括了互联网科技革命、国外经济对手的衰落、婴儿潮、拜金主义文化、财经报导的增加等等。当然,解释利好总有一千个理由,崩盘的线索却往往来去无踪,要在金融市场的兴衰中寻找线性因果关系大概只是一种天真——或许只有看多的乐观是真实的,看空的恐慌是真实的。而Shiller的贡献正是在于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受他太太的影响),挑战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有效市场假说。他认为“行为金融学”就是要更多关注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投资者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在“投机泡沫的回馈理论”中,作者集中探讨了股市中参与主体的作用及其乘数效应。他指出:当股价因各种因素开始涨高,会吸引投资人介入,造成股价进一步上扬,然后会吸引更多买盘,接下来带动第三波、第四波买盘,以此类推。因此,造成第一波涨势的因素,影响力本来没有那么大,但是在相互激荡下造成扩大。作者认为这种回馈机制不仅是股市出现多头或空头市场的因素,也可能是个股大幅起落的因素。

       这个观点在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圈内或许显得异端,但其实并不新鲜。索罗斯《金融炼金术》的出版早于本书二十二年,就反复强调市场并非像教科书说的那样理性和有效,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反身性理论”。 他认为,由于投资者认知的偏见和不完备性,会对市场预期产生不同的意见(即“投资偏见”),而投资偏见是金融市场的根本动力,当投资偏见在互动中不断强化并产生群体影响时就会推动市场朝单一方向发展,最终必然反转。简单来说,这里的“反身性”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自回归系统,与Shiller所说的回馈机制大同小异。

       有趣的是,早在1999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就认为科技股高企的价格已经普遍存在泡沫,因此挑选了十二个显著被高估的新公司的股票,对它们做了价值两亿美元的空头。但是紧接着,它们却都势不可挡地向上攀升,几个星期之内,这个头寸就让量子基金损失了六亿美元,到1999 年5 月,亏损达到18%。虽然量子基金在这一波行情中又多次调整了做多做空的策略,却总是没有抓对时机。比起《非理性繁荣》出版的恰到好处,索罗斯的“先见之明”却是实践得太早了。

      参考:

     《对于索罗斯反身性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华尔街见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37。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