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仍旧有效 泡沫不可避免_非理性繁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非理性繁荣 > 市场仍旧有效 泡沫不可避免
六娘 非理性繁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5-11 19:05:43

市场仍旧有效 泡沫不可避免

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畅销书排行榜上赫赫有名,更是因为想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看看希勒对于市场的现实主义看法,我选择了读《非理性繁荣》这本书。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作者通篇用大量研究数据和通篇的新闻、资料等证明说明了在不同时期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的繁荣状态,警示了读者或者投资者应理性分析市场谨慎投资。
一、投资者真正可以做到理性么?
不断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质,人类对于财富或者权利的欲望永无止境,因此,任何促成这种“非理性繁荣”的因素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富人希望利用自己已有的资产使自己更为富有或者保持富有的状态而不是坐吃山空,他们进行投资;穷人希望改变贫穷的状态走向富裕之列而进行投资。
而许许多多的机构都在这场“非理性繁荣”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政府到上市公司,从众多媒体到投资银行:在作者所谓的“新时代”中,许多投资试图让广大投资者相信,许多的百万富翁是由不断的稳定储蓄积累而成,而不是将积蓄用于投资股市房市或者其他市场中来;上市公司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媒体合作大肆炒作致使公司股票的上涨;就算是名人的分析或者预测,媒体的报道总是使“肤浅的观点比深刻的分析更受欢迎”……在这个全民都“非理性”的时代,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广大投资者都积极投入到了促进繁荣的运动中,而不是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普遍的投资者来说,理性分析市场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规避风险的道理相信大多数投资者都懂,但是由于许多人资金有限而又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为股市和楼市的繁荣积聚了力量;其次,就是羊群效应的结果。假设当一个投资者作出理性判断的时候,他会发现他得到的结论与其他的人都不一样,这种非专业的不自信导致他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判断力而选择追随大众的脚步,因为必定会有合理而且好看的原因拿出来解释全民的亏损;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他们不屑于进行分析,因为他们宁愿追随操纵大盘的庄家来使个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广大投资者盲目进行投资,除了其自身的原因(例如从众心理等),更多的责任在于外界对于投资者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经济学知识,政府、公司、媒体、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政府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的社会和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上市公司希望看到自己公司的经营业绩良好,投资者希望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能使得资本增值,而媒体就应着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繁荣中应运而生。作者试图通过大量例证的分析证明在美国数次股市崩盘中,没有报道是对崩盘事件的真实报道,也就是说,媒体的左右总是在夸大事实。而这种夸大的后果就是经济不断的恶性循环。我与作者一样,认为媒体在反馈的连锁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些影响和作用可能会导致情况的继续恶化。但是,我认为作者有些夸大了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新闻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将各家之言让投资者知晓,而究竟选择相信哪个观点,却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而各家之言也不尽相同。大众文化有其不完善之处,但是投资者的判断只能由其自己来决定。媒体起到了传播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说,全面理性地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并不适用。正如作者自己在《序》中所言:“理性人的假设就像‘烟人’,这个完全由烟雾构成、实际上却什么都不是的家伙,却依靠集体想象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和权威人士”。
但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虽然在整个市场中,信息不会完全公开;虽然在每次的市场判断中,“理性人”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虽然在所有的现实经济活动中,“理性人”并不是完全利己的。虽然假设永远不会让人满意,但是这种假设是一种最优的状态,很多人都相信这个最优的状态,整个市场都想达到这个最优的状态,所有的微观主体的主要目标是追逐最大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理性人的假设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和标准。
因此,我们需要尝试着去做到尽量接近理性或者是向理性靠拢,而不是放任之不管之。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投资者的赌徒心态、社会各方面的推波助澜都使得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往理性的方向背离。在这方面,希勒就像一个冷静的医生一样,层层抽丝剥茧,指出导致市场泡沫的弊病所在,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药方”。或许,它更像是给无数的股市或者房市的重大下滑甚至是崩盘找到一个不错的原因(或许是良好的借口):这是一场“非理性”的繁荣。
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上涨的通常会下跌,下跌的通常会上涨”,在我看来,这句话就像“太阳是恒星”一样,是没有必要摆在台面上说的、大家都知道的言论,因为整个市场在长期中最终都会达到均衡状态。希勒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不同时期美国股票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这些繁荣是各种原因的综合所导致的。而这些繁荣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正确制度的背离。换句话说,就是旧的制度或者规则无法适应满足新兴产物。
因此,“新时代”这个词的产生并非不是一种良好的解释,毕竟我们不能在新事物出现后,将所有的错误归咎到它的头上。其本身没错,错的是人怎样混用它或者处理它。时代在发展变迁,对于不同的时期,带动经济的主要动力都不尽相同。各种制度和政策都应该随着这种动力的改变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制度停滞不前,那么必然会出现问题。所以说,正确的制度,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制度。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例,在新世纪初美国的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新一轮带动经济增长的房地产市场应运而生,低利率的要求紧跟随之。而这时对于制度的要求就不应该再容忍次级贷款的发展壮大;次级债的不断加剧,金融衍生品找到了生存的空间,监管制度就不应该再一成不变了。金融危机的是多项原因交杂混合而成的,但是综合起来我更愿意认为是新的时代发展与旧的金融制度的不相符或者背离所决定的。
制度的监管在市场中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政府的管理往往被看成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对立面。在我看来,完全的市场经济或者完全的计划经济都是过于极端的看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二者的相互交融和配合才是较好的组合,在市场自行运行的条件下政府适当监管调控,但是这个“适当”的程度难以确定,这或许就是经济学应该解决的难题之一吧。当然,单单是合理和严格的监管是不能起到完全作用,甚至是起到主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必要的激励机制才是能够让人更好的遵循规则或者向有利于市场的方向发展。毕竟共同利益比法律制裁更有吸引力。
人类不断地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寻找教训,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但是我认为,这种非理性繁荣的产生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不会改变,政府的职责总体上不会改变,公司想要创造业绩获得利润的初衷不会改变,投资者希望通过投资来实践资本增值的愿望不会改变。因此,非理性繁荣不会消失,而是会在另一个市场继续出现。希勒详细地述说了对非理性繁荣产生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因素,列举了种种事例和数据来证明种种现象和原因,然而在结尾部分,他只是提出了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和建议。可见,这位教授也找不出治疗人们心中贪婪欲望的良药。或许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在危险来临之际急流勇退就是明智之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根据美国市场不同时期的繁荣和衰退,我们总是能够得出一些结论的。繁荣,衰退,再繁荣,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对于追求理性投资的投资者来说,以史为鉴,尽量避免衰退的冲击和随波逐流,是每个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该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三、研究方法上的学习
实际上,整本书希勒所进行的理论上的说明比较简单,即使看书的目录而不看整本书的内容也能大致了解他对非理性繁荣的思考和思路:首先是繁荣的表象即股市和房市的历史回顾;其次是对诱发非理性繁荣的结构因素(包括实施因素和理论因素)、文化因素(包括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新时代的文化变化)、心理因素(包括股市的心理定位和羊群理论)的阐述;最后是对广大读者或者投资者的行动建议。
作者主要运用了反馈模型,“一个基础性的理论模型,一个理解价格运动简单明了而又必不可少的反馈模型”,说明了最初的价格上涨(或下降)导致了更高(或更低)的价格水平的出现,由于预期的增长(或下降),第二轮的价格上涨(或下降)又反馈到第三轮的价格上涨(或下降)中,以此类推”。而投资者即使知道他们处于这种非理性的泡沫繁荣之中,也依然对市场存有信心,更确切地说,是相信泡沫会导致更加的繁荣,而利用这种繁荣大赚一笔。而广大投资者这种坚定的信念从何而来,值得我们探究。这也就是这场“非理性繁荣”产生的根源之一。其理论基础容易理解,而之所以这些容易理解的道理能形成一本书,这就体现了作者的分析功力。希勒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包括媒体的报导和各种研究或调查机构已有的成果来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资料的收集,必然耗费了大量的和时间和精力,有些调查甚至是需要耗费几年的跨度才能得到。而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更能体现出作者学术上的严谨。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美国的经济学教授对于学问潜心正直的态度,在今后的学习中,静心严谨地研究学问,坚持自己的观点,提出有创造性的东西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方法比所得结论更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应当注意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学习。用大量的证据来证明结论的合情合理,而论证的过程应该思路清晰、条理严谨。
作者层层分析,运用了大量数据、报告、资料、调查结果来证实,使所有的结论都显得有据可查。就投资者自身的原因来讲,作者运用了许多调查问卷的结果。例如,“你同意下面表述吗?‘对于那些长期持股的投资者来讲,股市是最好的投资工具’”。此类访问的引用在本书中不胜枚举。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分析方法是值得借鉴的。首先,此类调查问卷的引用为作者的研究提供了证据。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对被访者来说,都带有主观色彩。在全民投资热的浪潮中,了解投资者的想法和状态是十分关键的。其次,作者引用的结果样本量基本都在200-300人,属于大样本量,体现了研究的严谨性。而且作者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十分细致。不仅有横向上的比较,也有纵向上的对比,使读者不仅仅了解到不同调查者认知差别的比例,也使读者看到随着时间的变迁,结合着美国经济的变化,投资热潮和投资者认知的相互影响程度。
许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和寻找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应对其的对策。不仅在市场结构,而且在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非理性繁荣》无疑给出了一个良好的理由和解释。
合上书本,细细回想,发现希勒所阐述的都是一些非常大众化的道理和告诫,就算是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的人也会了解或是熟知。对于一个比较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希勒的一番话只能说是一纸废话和证明其废话的举例说明,因为在所有的繁荣之后都必然出现相对的衰退。希勒的担忧,或许是未雨绸缪,也或许是杞人忧天。用一本书提示这种浅显的道理貌似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但是,由于对于金钱和财富的追求,使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些与自己意愿相反的事实,而对于这种心理,需要有理性并且善意的提醒。我认为,这就是《非理性繁荣》这本书存在的意义。
顺便说一句,现在越来越多作家用浅显的道理写书而畅销大卖,我相信这就是卡尔•卡耐基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发行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的原因,也不也是一种文化上的“非理性繁荣”吗?所以说,非理性繁荣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展开全文
有用 23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市场仍旧有效 泡沫不可避免”的回应

bing 2016-09-28 16:30:54

写的很专业,是个好姑娘

扬非 2016-08-14 16:07:16

写得真不错,刚刚糊弄着翻完,味同嚼蜡。大三作业就能写出这个,真不错

六娘 2012-03-26 08:04:38

这是我大三的一份作业,当时还学的是经济。现在学了金融,再看这书本身,觉得应该侧重一下市场有效性的讨论。

青藤雪芽 2012-03-25 23:28:19

正在看这本书,不敢妄论书中内容,但最后一句话却震撼到了,非理性繁荣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把握它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好文!最后赞一个

六娘 2011-04-02 15:53:21

回楼上两位:是我自己写的。我的一份作业。

hmlhrp 2011-03-30 20:47:39

写得真好。。。

Elact 2011-01-01 10:51:44

你写的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