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至关重要_货币的教训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的教训 > 人民币至关重要
守诚 货币的教训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13 21:07:08

人民币至关重要

美国经济之所以烂而不倒,美元是一根重要的支柱。靠着美元的特殊和强大地位,美国仅靠滥发美元就能够挺过这次次贷危机,而把相当一部分成本依靠美元的地位转移给了其他国家。中国是其成本的最大承担和受害者之一,所以人民币的强势挺进就变得非常重要和急迫了。而在目前外汇管制严重,国民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导致对汇率的调整投鼠忌器的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显得举步维艰。话虽如此,我相信我们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发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相对于周教授的远虑来讲,叶檀所说的听起来解气但是于大局无益的观点就显得短视了。

1. 各主要货币的币值稳定是汇率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币值稳定一旦摇晃,汇率稳定也随之摇晃。这绝不是因为汇率稳定本身不重要、意义不重大,而是因为做不到。脱离币值稳定而强调汇率稳定,不过是缘木求鱼罢了。
2. 我不能同意蒙代尔的是一点,这就是他设计的通向理想货币制度的路线图 - 以毫不动摇的固定汇率把主要货币连接成一个全球货币。不同意的理由,不是因为统一货币好还是不好,或者固定汇率好还是不好,而是迄今为止历史经验可以验证的逻辑说,人类做不到签下实行固定汇率的一直承诺,就把不断内生币值不稳定的货币‘绑’成一个稳定的一体化货币。欲汇率稳定而不能的原因,恰恰就是货币币值之不稳定。在货币与汇率的关系上,货币稳定是因,汇率固定是果。以为固定汇率就可以倒逼出一个稳定货币,是本末倒置。
3. 但是,见到了树木的,不等于也见到了森林。我倒是欣赏有人提出的一个问题:世人可以痛骂华尔街的酒鬼喝得个烂醉,但是,那么多的酒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4. 当代曹孟德们的要害问题,不是关于固定汇率利弊分析与逻辑判断,而是他们对涉及汇率和货币制度安危的当下世界之风,实在太不当一回事了。没有看到吗,这世界刮的是赤字之风!
5. 更严重的是,靠不断增加的公共负债来‘兑现’福利承诺的惯性一旦养成,就非常难以摆脱 - 这就是最近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提供的新鲜教训。这是说,发达国家不断增高的负债倾向绝不会自然而然就被轻易扭转。
6. 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后来拖延时间过长的人民币盯美元的做法,不但偏离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目标,也导致在立法消除‘主动’超发货币的制度漏洞之后,人民币又面临‘被动’超发的新挑战。在新形势下,人民币币值稳定屡出情况、宏观调控压力不断,皆因此而起。
7. 这么说吧:等到人民币将来有了与中国经济相称的国际地位,一定有人会回过头来,到这部人民银行法里找到其立足之本。
8. 根据中国改革的早年经验 - ‘水多了加面’- 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似乎应当是,或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最糟糕的组合呢?就是即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9. 教训是,从货币超发到物价的全面上涨,有一个时间间隔,并需要随机的偶然因素来触发通胀和通胀预期。排除这些偶发因素,以健全的记忆把跨时间的现象联系到一起来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得到经验里的一个重要教益:货币无侥幸。
10. 否则,在物价之火上了房的紧急情况下,用价格型工具调控本质上靠数量型手段加速创造出来的货币,不免远水不解近渴。行政长官一声令下形成的土地资产和由此增发的信贷流量,由央行官员一声令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收紧,才是比较对路和管用。
11. 讲到底,货币增长远超过经济增长,其实就是国民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和过度依赖投资在货币上的表现。
12. 通胀本不复杂,无非就是流通中的货币比生产增加得快。无端端地把通胀分出很多类型,逻辑上讲不通,徒然增加记忆负担,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因此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13. 中心论点是,货币推动物价高涨,但从来不是‘平推’-货币供应增加一倍,所有物价皆涨一倍。在货币推动下,物价会‘鼓包’,即一些价格涨个飞快,另一些物价却变动平缓,甚至还有下降。通胀改变了相对价格,最后再推高物价总水平。
14. 这里的逻辑是,币值乱,人们的预期也乱,紊乱一旦收缩交易规模,最后威胁分工和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
15. 这类事情在金融史上屡见不鲜,而其最新也是最夸张的例证当数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由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概括一点说,以为强大的国家干预足以消灭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至今还是有待检验的理想。
16. 民间金本位的顽强存在,表明法定不可兑换的货币制度终究还是要受到一道‘体制外’的约束。其积极含义,是货币当局维系币值稳定的政策取向,总会在民间得到最大多数普通人的衷心拥护。毕竟,令我辈赞叹不已的‘黄金条款’,讲到底也还是合约过程中的一个麻烦,要是法定货币能够保持币值稳定,这种麻烦还是能少则少,能免则免的。
17. 从这个现象的分析中,我自己得到一点见识:只有本国的普通人把货币看得像黄金一样贵重,人民币才有机会去实现其远大的抱负。
18. 新现象给我们上的是一门新课,要点是过大的贸易顺差终于显示出对国人福利的负面影响。在打通的市场上,国内通胀的抬头不过是真实汇率在强制性地调整。
19. 区别也有一点,美元是国别货币,也是全球货币,所以美元走贬的后果全球持有美元的人一起分担。人民币呢?基本还是中国自己的货币,人民币币值贬损,倒霉的知识本国全体持币人。
20. 我以为靠央行负债的来的基础货币,只有在与经济增长需要相适应的限度内,才是真金白银。超出了限度,通胀上来了,就算不得真金白银了。政府不用真金白银买东西,违背市场经济的最一般准则,一定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扭曲和损失。正本清源之道,就是把央行的基础货币替换下来,让其他财政性资源上场。
21. 大科学家牛顿当年买股票失败后发过的著名牢骚-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到今天依然没有失效。
22. 那是‘逆向淘汰’的结果,贵金属货币遭废黜,没有别的道理,恰恰是因为其锚太牢靠。
评论:不然。贵金属遭废黜的原因是其总量太小,跟不上经济增长的规模,从而限制了交易的进行。举个例子,总不能买0.00001两金子的大米吧。
23. 讲到底,黄金的物理属性不能抵抗晃动货币之锚的社会力量。在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经济里,非人格化的制度安排,终究受制于在传统、历史教训、现实的经济政治力量等约束下的人的行为。结论是,以央行行长为锚 - 或以任何其他人为机制为锚 - 的货币制度,不但不是偏离理想货币体制的例外,反而集中而醒目地反映了人类寻找可靠货币之锚的全部困难。
24. 军事方面的无能与失利是一小部分原因,社会经济政策的失败才是根本。其中,超级恶性的通胀终于把全体国民推向了国民政府的对立面。
25. 选锚之举为的是维系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无论怎样打算盘,人民币当然应该择善而从。
26. 20世纪各国的经验也充分证明,要把经济搞上去不容易,因为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行。但要把经济搞下来,只一条就足够,那就是滥发货币、大搞通胀。
27. 宏观经济的学问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货币。宏观调控的事务多得不得了,唯有货币才是牛鼻子。
28. 好比一口锅,已经烧的很热,但下不了决心撤火,反而锅下加把柴,锅上压个盖。那样的结局,不是把饭烧糊,就是把锅烧炸。因此,如果说‘大松货币’是一错,‘管制物价’就是再错。反通货膨胀要谨防一错再错,还是考虑‘釜底抽薪紧货币,松动物价促生产’吧。
29. 所以,在宏观上坚持货币不能大松,真正根治了通胀,才是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根本之策。中小企业遭遇的融资困难,要靠加快民间金融的开放,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些事情,靠松货币是松不出来的。
30. 从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入手,奠定宏观稳定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推进要素市场的全面改革。
31. 对外开放带动内部的改革,整个国民经济受到结构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其中最基本的,是巨量人力资源从原先收益很低的部门转向收益较高的部门。这种结构生产力的释放真的是革命性的。
32. 中国改革开放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重新界定权利,以此增加人们的经济自由,过去农村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把人民公社那种管头又管脚的体制,逐步改成资源的农户使用权、经营权和转让权。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