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谈经济周期的根源:从太阳之歌进入死之舞蹈_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 > 西谈经济周期的根源:从太阳之歌进入死之舞蹈
秋泽 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16 20:09:23

西谈经济周期的根源:从太阳之歌进入死之舞蹈


--利息与存款是格格不入的。哈耶克25岁时候提出的“活期存款100%准备金制度”在被阿姆斯特丹银行坚守了150多年之后,也消逝了。--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很惭愧,我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经济为什么会有周期,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甚至我都没有真正想过存款与贷款有什么区别。
    贷款是什么?粗浅地讲,就是我给你一笔钱,到期了,你连本带利地还给我,就是贷款。那市面上的存款又是什么?就是我给你一笔钱,到期我取出来的时候,你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看懂了没?两者有区别吗?没有。
其实存款和贷款边界模糊正式因为银行的“原罪”,或者文雅点叫“现代信贷组织的本性”,而这一本性就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一、经济周期:银行的起源与本性
这里不得不先说一说银行最早的起源是什么。众说纷纭,这里我只说我知道的版本:
银行原来是有一帮拥有保险箱的人做起来的,当时别人家的金条放在家里不放心,于是委托这些有保险箱人的代为保管,就诞生了所谓的银行。
那么你从一个正常人类的道德与通用法律角度来想,这个保管人的职责是什么?是保管。那他应该赚什么钱?是保管费。
但是,很荒谬地是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钱存在银行,有给银行保管费吗?相反地,银行还会给我们支付利息,那不是奇了怪了?他们怎么赚钱?其实大家都知道,银行拿我们的存款出去放贷了,而这就是银行所谓的“金融中介”(intermediary)的自身定位,而中介与保管人是格格不入的,正如存款与利息是格格不入的一样。
你想想看,放在古代社会,你会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很明显地这是银行在不道德地挪用你基于信任委托他保管的钱。银行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银行基于“大数原理”的统计技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让所有的钱都原封不动地躺在金库里,我可以放贷出去赚钱——这就是“部分准备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的来源,也是银行发展腾飞的基础,也是现代信贷组织的本性,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说说的主题。
正如《商界导言》里说的那样:“银行家,贪婪的饕餮者”,其原始的发展基础就是不道德的,而这一不道德的行为与动机逐渐被政府发现,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发现了银行给政府融资带来的巨大便利,于是政府就给了银行挪用民众金钱的特权,让不道德的东西合法化了,甚至国家自己也去开银行了,不仅融资,还赚取巨额利润(历史上政府与银行联结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西班牙的查尔斯五世与著名的Fugger银行大家族的故事)。而得到特权的银行,作为一家逐利性的企业,其本身的贪欲驱使它必然追求不断地去拉存放贷,扩张信贷,而这就造成了经济周期循环的根源。
二、经济周期:信贷扩张的虚假繁荣
银行的放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创造行为,尤其是将活期存款放贷出去。当一个人存放1000元的活期存款在银行里时,他是认为自己拥有这笔钱的使用权,而且其流动性与现金无异。而当银行将这1000元放贷出去的时候,拿到这笔贷款的借款者会认为自己也拥有这1000元的现金,于是这个世界上就多了1000元的“虚拟”的钱,而这1000元又会进入银行体系,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而这就是所谓的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货币乘数,而正是这样缺乏储蓄后盾的信贷扩张才是我们经济不断在繁荣——衰退的循环里行走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信贷扩张必然会带来经济循环周期呢?因为信贷扩张必然会以信贷紧缩为结束,正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首先,由于Moral Hazard的存在,银行会不断地追求信贷扩张,而信贷扩张带来的缺乏储蓄后盾的虚假繁荣,最终会让生产结构紊乱。银行想要信贷扩张,所以银行肯定会以相对于没有信贷扩张的时候的利率更低的利率水平来发放贷款,以促销贷款。而当企业家们不断拿到相对低成本的融资款项的时候,由于逐利性和moral hazard的人性作用,企业家会倾向于做一些原本他们并不敢、并不会、并不能的投资或者经营,而这一类投资项目或者经营项目的生产效率往往比非信贷扩张时期企业家所选择的项目要低很多(投资泡沫的诞生,产能过剩的形成等等),最终过低的回报率和项目风险损失会让企业家难以偿付银行贷款,而这会出现几种局面:第一是企业家变卖资产,偿还银行贷款,然后知道市场不好,做生意难,开始变乖,不向银行借款。第二是企业家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贷款变成坏账,银行吸取教训,觉得市场有风险,贷款更谨慎。前者降低了社会对贷款的需求,后者降低了银行对贷款的供给,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市场上那些由银行创造的缺乏储蓄后盾的信贷货币流通量都会大大减少,也就是所谓的M2会大幅度减少(直到Cipolla《14世纪佛罗伦萨的货币政策》这本书,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社会上存在另一种“虚拟的货币”,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M2),随之而来的就是信贷紧缩之后的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开篇。
其次,银行本身的信贷扩张能力不是无极限的,必然会减速甚至停止增长。因为从银行拉存款到银行放贷款,至少存在三个货币泄露环节致使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无法无极限:第一就是存款端,说白了就是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等等非银行存款形式的资产,金融开始脱媒,银行存款慢慢减少;第二就是准备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拉来一笔存款,需要交纳20%左右的存款准备金,这笔钱会冻结在央行,无法进行放贷;第三就是贷款端,银行拉来100元的存款,扣除20元的存款准备金之后,还剩下80元,但是银行未必能把80元都放贷出去,可能是市场不好,可能是银行自己不想,最终可能只放出去60元。然后这放出去的60元又会经过以上三个泄露环节,存款端泄露一些,准备金泄露一些,贷款端泄露一些,这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不可能是无极限的。因此,银行的规模扩张必然会减速(前几年银行的资产规模都是追求翻番,你看今年哪家银行还敢喊这个口号),减速的信贷扩张速度是市场的必经之路,除非政府不怕票子毛了,社会动荡了,拼了命地印钞票来支持信贷扩张。
所以,总结一下:银行的moral hazard致使银行逐利,追求信贷扩张,信贷扩张下的企业家们拿着银行贷款,由于moral hazard做一些原本不会做的低效率的投资与经营,一些对他们自己来说是赚钱的,但对这个社会来说是浪费资源,降低效率的经营与投资,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错配,最终导致企业的利润回报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于是银行变得更加谨慎,不轻易放贷,于是企业家变得更加谨慎,不轻易借贷,再加上信贷扩张能力由于三个泄露环节的存在已经走到尽头,三个因素一叠加就带来了信贷紧缩,随之而来的就开始经济周期的下行期了。
而回归根源,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其实更准确应该是现代信贷组织的本性,或者更准确的是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带来的,而所谓的部分准备金制度为什么会存在?是因为人类的贪欲。而由于一些非经济因素,例如技术的进步致使人类虽然一直在重复繁荣—危机的循环,一直在人性的贪欲所演绎的追速度逐利益的漫漫长路上行走不断,但是整体社会的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确实一直走高,所以,没有人想改变。
正如哈耶克的《the fatal conceit》里说的那样:“货币的政府监管历史是一段不断欺诈和欺骗的历史”。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西谈经济周期的根源:从太阳之歌进入死之舞蹈”的回应

2015-06-17 11:25:12

其实马克思就不应该批判资本主义,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着这件事。

渔夫 2014-08-30 14:35:57

做为一个金融从业者,moral hazard也许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怎么说呢,其实我想表达的也不是这个意思,文笔不好,见笑了,正在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