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移动公司的短信,说免费赠送20G的流量,两个月内有效。平时手机每月流量不足百兆,移动为何送我天量免费服务呢?背后当然必须有一个讲得通的逻辑:我最近换了一个新的手机,安装了不少新应用,数据流量猛然增加。移动公司为了培养和鼓励我这样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赠送了天量流量。先让你放开了用,等你习惯养成后,他们便会通过收费模式赚取利润。这是用未来的收益补贴现在的成本(况且,这成本对移动来说几乎为零)。 这正式本书里讲到的一种免费模式。
免费是一种策略。
很多提供免费服务的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比如Google,Facebook,腾讯等等。我们搜索不要钱,聊天不要钱,那他们的钱从哪儿来的呢?他们当然有自己的盈利模式Google有AdSense;Facebook有广告收入,有第三方app分成;腾讯有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其实,你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发帖,每一次聊天都在为这些商业帝国们增砖添瓦。
免费是一种态度。
最典型的便是开源项目。每天,都有无数的技术极客和爱好者们不知疲倦得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代码。他们不辞劳苦,不求回报,最大的快乐就是分享自己的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个优秀的项目不断诞生,互联网因他们而更加开放。
免费是一种模式。
开源项目的发展和维护都是需要成本的。无源之水不能长流,再好的项目,也需要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维基百科是最好的免费知识库,创始人Jimmy Wales为了保证好的用户体验,坚持不代理广告。每当资金紧张时,就会在首页呼吁大家捐赠(貌似不支持中国用户,我两次捐赠都失败)。不过,像维基百科这样有号召力的网站毕竟是少数,免费+收费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Linux是免费的,但是很多公司提供收费服务。QQ是免费的,但要活的增值服务需要交费。还有很多软件提供免费的试用期。
每一种充裕都创造出一种新的匮乏。
随着科技的发展,免费的东西越来越多。软件免费了,信息免费了。但正如一句古老的经济法则所说的,“每一种充裕都创造出一种新的匮乏”。免费事物的增多则导致了注意力匮乏。你写一个免费app放到已经拥有几十万app的应用商店里,会有几人发现?你发一份文章免费给大家看,会有几人关注? “物以稀为贵”的定律是永恒的。当注意力称为稀缺时,我们发现即使免费的东西也需要花精力去推广,求关注、求赞、求吐槽... 在货币之外发展起克里斯.安德森所称的“注意力经济”和“声誉经济”。
正因为市场上既有货币经济,又有“注意力经济”、“声誉经济”,这个社会才是名符其实的“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