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与宿敌_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 宿命与宿敌
老范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1-24 00:01:05

宿命与宿敌

几年前看过老外制作的《凯恩斯大战哈耶克》MV,一共两集,用RAP Battle的形式生动介绍了两位经济学大师彼此对立的观点,颇为新奇有趣。几年后偶遇尼古拉斯•韦普肖特(Nicholas Wapshott)的同名大作《凯恩斯大战哈耶克》(Keynes Hayek: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旋即入手,并用一周的时间快速读完,对二人的生平、性格和思想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以1927年寂寂无名的哈耶克向春风得意的凯恩斯借书作为引子,拉开了二人长达一个世纪的思想交锋的序幕。凯恩斯以《和平的经济后果》暴得大名,随着《货币论》的出版,声望如日中天;哈耶克以伦敦经济学院的四场演讲,即《价格与生产》一书的主要内容,取得该校教职,随后在《经济学刊》上发表《对凯恩斯先生货币纯理论的思考》向凯恩斯开炮。你来我往几次后,凯恩斯一举推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征服了各路信徒和各国政府,开创了凯恩斯时代;而此时的哈耶克为了撰写《货币的纯理论》,错过了正面回应凯恩斯的最好时机。虽然不久之后哈耶克也推出了轰动一时《通往奴役之路》,但当时无论是学界、政界还是社会舆论,都已经是凯恩斯的天下,哈耶克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凯恩斯去世后,为了反对失去控制的凯恩斯主义浪潮,哈耶克在1947年邀请了多位信奉自由主义的学者召开了著名的朝圣山会议。然而由于成员萎缩和派系纷争,哈耶克辞去了主席之职,黯然返回奥地利,陷入人生的最低谷。到了70年代,一直遵循凯恩斯主义照方抓药的美国出现了经济低增长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局面,宣告凯恩斯主义的破产。而哈耶克在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极大的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影响力,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纷纷投向哈耶克的怀抱,进行大规模的削减政府开支和减税,终于使经济摆脱了滞涨。在两位主角退场之后,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争论演变成咸水经济学家和淡水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政府管制和自由市场之间的争论,迄今没有定论。

凯恩斯的启蒙教材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哈耶克的启蒙教材是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巧合的是书名完全相同,然而这几乎是二人唯一的相同之处了。

人生信仰方面,凯恩斯认为,人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哈耶克认为,人只能服从于自然规律。(P36)

人物性格方面,凯恩斯非常自负,但也经常改变主义,承认自己的错误;哈耶克的立场则完全基于他确信自己每一点都是正确的。(P72)

研究角度方面,凯恩斯认为,理解经济学应当从整体自上而下的观察供给、需求和利率等诸多元素的交汇点,即后世所谓“宏观经济学”;哈耶克认为,理解经济学应当着眼于构成经济的成本和价值等不同元素,即后世所谓“微观经济学”。(P98)

社会认知方面,凯恩斯认为,极权主义的倾向根植于个人的道德选择,即道德影响制度;哈耶克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发展到后期必然引发暴政,即制度决定道德。(P162)

理论风格方面,凯恩斯基于人类的乐观天性,送上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人人可以得到就业的观点;哈耶克却是个怀疑论兼悲观论者,认为力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有可能招来意想不到的后果。(P170)

凯恩斯和哈耶克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他们之间的争论与其说是在驳斥和修正对方的观点,不如说是在建立和宣传自己的理论。他们彼此试探,又坚定的拉开距离;他们投入激情,又谨慎的保持冷静。在对方的得意中,隐忍着自己的蛰伏;在对方的落寞里,描绘出自己的宏图。

两派根本对立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两套截然不同的理论工具。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长期坚持哈耶克的理念,短期采用凯恩斯的手段,或许才是一条适应性最强的“中间道路”。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