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理论的根基所在。古典经济学是很少考虑负债问题的。更遑论考虑到厂商的行为会在负债之下产生的扭曲。
而这正是辜朝明先生的厉害之处了。将厂商的目标函数从利润最大化变成负债最小化,正可以完美的解释衰退中的经济。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理论是有渊源的,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也和辜朝明的论点有着类似的地方。只是,费雪只是从银行的角度入手,并没有从微观的借款主体厂商入手分析这一去杠杠化的过程。而从厂商出发解释经济的去杆杠化过程,辜朝明是第一个。
这一论点不仅是对新古典厂商理论分析范式的挑战,也是对经典金融理论的挑战。传统的MM理论认为,厂商的负债率对于企业的价值是没有影响的。所谓的杠杆率与企业价值的无关定理。至今仍然是金融学理论的分析起点之一。之后的调整,也是从这一参考系出发(比如加上税收,比如加上不完全信息)。
但是辜朝明的论点却可能要令这一经典定理改写了。如果辜朝明的理论是对的,那么在负债率不同的情形下,厂商的行为会发生变化,EBIT的改变可能就不仅仅是MM定理中财务杠杠作用那么简单了。如此,MM定理的分析逻辑可能就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我一直觉得分析师的眼睛要比经济学者的眼睛要明亮,他们在市场的第一线,那种嗅觉,绝非蹲在书斋里头的学者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