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当下自己最认可的一种创新形式—开辟新的市场。寻找一个新的领域,建立垄断的企业来规避竞争。纵观市场经济下这些伟大的企业,总是由于它们在一个领域内做到了从0到1式的创新,比如Google的搜索引擎、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的智能手机。
彼得蒂尔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创新观念,从未来的挑战引入从0到1的垂直进步思想;通过1999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挑战和冒险;紧接着就是从0到1的核心观念,以往对我们而言臭名昭著的“垄断”一词化身为我们应该去追逐的目标,告诉我们要避开竞争的红海。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但失败的企业都是死于竞争。
个人最喜欢的章节当属“成功靠的是运气还是技能?”这章,将中国描述为明确的悲观主义倾向让我困惑不解。作者认为由于中国的人口,人均资源的不足将会导致这个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全面达到欧美的水平。我个人可能有点偏执的持有不明确的乐观主义,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不会一直沦为世界工厂,在高精尖行业我们可以逐步做到对外贸易顺差。信息时代的中国我们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不落后于西方,有什么理由认为我们在以后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人均资源更少,是人口大国的日本不也做到了么。其次,未来虚拟经济会不会产成为社会经济很重要部分呢,我非常认同会,这对我们也非常有利。
彼得蒂尔告诉我们要重新找回明确的乐观主义道路,然而我们可见的未来却能沿着信息革命继续前行。
向前看是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幂次法则的论述并没有什么新意;秘密其实就是前面所述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缔造垄断的关键;下面几章关于人员、团队、销售、公司文化上因为自己还难以站在这样的角度上去看待公司,读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也记不住核心的内容,因为同类的书总给我千篇一律的感觉。
可能是对未来的不明确性上彼得蒂尔觉得还不够充分,提到了目前最热点的机器是否会替代人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可怕,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正常的发展轨迹上其实人类应该是已经被基因生物来替代了的,而要替代基因生物的才会是人工智能,但是人类奇特的价值观禁止了克隆技术,导致生物技术没能迎来春天。之后终将有一天人类迎来了地球资源枯竭或其他灭亡的挑战,需要能够经受长时间宇宙航行的话,只有人工智能的发展到达了足够的水平,人类才能避免跳跃进化失败的命运。但是作者认为近期内无法超越但终将超越确实也是共识。
接下来像是作为例证,特斯拉的成功被作为从0到1的典范,并详细介绍了各项因素的作用。
结语也是很有意思的。全文读下来感觉非常顺畅,即使是没什么印象的章节也读得很过瘾,愿这个世界涌现更多美好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