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的第一本书_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 学习理财的第一本书
二当家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9-03 18:09:39

学习理财的第一本书

大概十年前,在读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图书,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提到的富人和穷人对于金钱的看法,具体一点,就是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然后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对这两者进行了区分:资产就是那些每个月给你带来收入的东西,负债就是那些每个月让你花钱的东西,于是自住房子,代驾的汽车,甚至你买的任何家电家私等,通通都成了负债。在美国这个理财思想都已十分普及的国家,罗伯特对于财务的极端看法,还是让不少美国人都震惊了,于是才有了连续90周畅销书排行榜前几位的成绩。当然,罗伯特清崎关于财富的看法还是很深的影响了我,于是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都明白财商可能是衡量一个人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明白是明白了,但到了学习的时候,你就明白这个领域的东西是多么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富爸爸系列图书中都只是给你一些非常简单的科普,而不做深入的探讨,因为估计连他也没有足够自信,能把财务知识这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说得足够深入浅出。于是笔者跟大多数人一样,看了很多的理财图书后,发觉大概是两类:一类是教科书,写得异常晦涩难懂,这些教材最适合的深夜失眠的助眠工具;第二类就是科普类,告诉你大概财务是什么回事,读完感觉就是隔靴捎痒,你仍然不知如何使用财务知识。对比下来,一种写的太深,难以理解。一种写得太浅,没有干货。当时笔者就在想,为什么没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著作,可以解决我的求知欲望呢?于是因为找不到,关于财务和投资方面的学习,就放下了。N多年过去了,在理财方面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
有时就是机缘巧合,在我近期准备重新阅读理财领域的书籍时,一本书出现了,就是今天准备推荐的书籍《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放在以前,我是不会读,因为书名听起来太鸡血或者太鸡汤,有时一些书就是如此,本来好好的一本书,因为起了一个听起来有点俗气的书名,就很容易被埋没,比如之前杨照先生写的《故事照亮未来》,如果只看书名,就很容易与《故事中的大智慧》之类地摊书被列入同一类型。(事实上这本书见地和文笔都极好,罗辑思维每天早上的语音推送文章,很多就是出自本书)。有了杨照先生这本书的经历,笔者决定看书不再标题党,于是有了这本书的阅读体会。从书名来看,这本书是关于财务报表的,作者是台湾大学会计系教授刘顺仁所著,既然是大学教授,写作方式就多少带有学究气,但十分特殊的是,本书的行文和表述中,学究气非常少,反而多了很多生动例子和比喻,这样就让这本书变得可读性较强,这在这类专业类的书籍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有些人可能有会有疑问,读懂财报是非常专业的技能,为什么你会把它作为学习理财的第一本书。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学习理财的目的是什么?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理财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财富,并让它增值,纯粹为了学术目的学习理财的人应该少之又少。既然学习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财富的增值或保值,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市面上大多数的理财书是告诉你各种投资方式,比如定投基金,购买国债,甚至有些还有讲到信托,少数会讲到股票。而很多人也都明白,在各种投资中,风险最大的是期权期货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其次是股票,稍微少点的是基金,最后才是国债之类。理财专家会建议大家,最好购买基金,因为基金有专业的投资专家管理,他们对于市场有多年经验,且有各种风险规避方法,所以交给他们理财,自己就能跟着搭顺风车,这种方式美其名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说法有没有错,基本也不能说错,包括美国这个全民理财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也是遵循这样的建议。但作为一个真正想通过理财获得财富增值的人来说,仅仅通过将钱放给基金经理去操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退一万步说,即使是要将钱放给基金经理去操盘,市面上有那么多基金,购买哪一只,也是个选择问题,总不能闭着眼睛选一个吧,所以即便是以最保守的方式进行理财,也得有一种辨别哪些基金是潜力股的火眼金睛。而这本书《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就是帮助你炼出火眼金睛的一本武功秘籍。
阅读财务报表,其实就是通过一套特殊的语言(富爸爸语)去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正如医生会用他们的专业语言来讨论病情,IT工程师会用计算机语言来交流技术问题,律师会用法律语言来分析各类案件,财务报表就是会计师所用的语言,只不过是书面化的语言。以前学习阅读财务报表的时候,就会学习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在刘顺仁教授的书中,他还提到了另外一张表:股东权益变更表。通过这四张表,在分析一个公司的运营情况的时候,就能得到足够多得信息,当年之所以有财务报表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对股民公开他们运用资金和经营获利的情况,有了财报,到底运营情况如何就一清二楚,想要掩饰也不会那么简单,客观上是保护投资者的一大保障。而投资的本质,就是找到一个能帮助资产增值的媒介,不管是哪些方式,最终还是落实到公司这个最根本的经济活动体身上,银行贷款是给公司,基金公司也是投给公司。所以如果没办法辨别哪些公司具备投资的价值,那么不管经过多少复杂的途径,最终投资还是会亏损。这也是前文所说即便要投资基金,也得懂得财报的原因,如果你分析得出,基金经理把所有的资金都投给了一些财报有问题的公司,那么这只基金你就不能购买了。(难道基金经理不会看财报?他们当然会看,但出于其他原因考虑,有时他们也会选择短视冒险的方式,虽然知道风险很高)。
在本书中,提出了管理者阅读财报的方法论:一个坚持,两个方法,三类活动,四项报表,五项修炼。具体内容不再一一赘述。这是内部人通过财务报表时应该采用的方式,通过报表挖掘问题,改善经营。而作为外部投资者,着眼点就要有所不同,刘教授提出了避开财务报表陷阱的十一个贴士,并从每个贴士中提供案例,辅助理解各种财务报表中的陷阱和问题。同时在高阶篇中,还提及了如何对公司进行内在估值的方法,这些都是之前阅读其他同类书籍中所未能做到的。不过阅读是阅读,到底是否有用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刚好在阅读这本书的期间,笔者的一位朋友过来跟我推销了一款收益型的保险,这款保险的投保方式和收益如下:你可以选择你的孩子或亲戚的孩子,投保受益人写自己。每年投2.6万,连续投5年,然后从第三年起,你可以每年领取7000元,一直领取到这个孩子80岁,如果中途投保人不幸身故,那么还可以一次性获得10万元的赔偿。这样一款保险,听起来是否十分不错,如果在以前,我至少还认为是一款不错的理财产品,但学习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如何进行内在估值的方法,那么这款产品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拿笔简单计算一下,在前五年的投入总共是2.6*5-7000*3=109000,假如每年按照7000元领取,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1岁,1岁时开始投保,那么总共是70年的时间,第三年可以领取,大概可以领取68年,减去前三年的投入是65年,总共可收回的钱是65*7000=455000,即投入109000,在65年收回455000,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4.17倍。如果你找到一个投资回报率是5%的项目,同样投入109000,猜猜看,65年后这笔钱会变成多少,2598549.161,259万多,如果是投资回报率3%的项目呢?744468.1181,74万多,也就是保险公司拿了你的钱,即便按照3%的利率来计算,最终他们都可以赚回28.9万,当然,这种算法是按照不提取利息的做法,事实上,只要保险公司从第五年开始,拿着你109000的本金,每年只要获取7%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他就能赚钱,假如保险公司最终以每年10%的投资回报率连续运用你的这笔资金,除去每年给你的7%,它还能剩下3%,最终65年后,它可以拿到744468的金额,而且还不用还你本金。即便中途投保人身故了,无非是把这笔109000的本金还给你而已,再怎么样也赚到了之前的利息差。这样划算的生意,谁不愿意做。从这个侧面也再次说明了理财的重要性,如果你每年能找到一款回报率接近8%的项目,投入10万元,连续投25年,本利滚入再投资,那么这笔款项会变成68万,所以啊,投资理财要趁早。
学习理财,关键在于应用,懂得如何借助财务报表,去分析一家公司的运营情况,去估算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这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你就具备了投资者的眼界和思考角度,那么相信你管理财富运用金钱的能力也会变强。

展开全文
有用 1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