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深陷“失去的20年”,中国也会吗?_失去的二十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失去的二十年 > 日本经济深陷“失去的20年”,中国也会吗?
出尘 失去的二十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6-02 18:06:26

日本经济深陷“失去的20年”,中国也会吗?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

1、日本怎么了?

从繁荣大萧条,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步入“失去的二十年”,至今仍深陷泥潭,这一切的一切是从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悄然开始的。

在这之前,日本凭借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的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快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中恢复并发展起来的国家,依靠着日本企业的特有的协调性好的磨合优势以及勤勉性高的精度优势,“日本制造”在80年代席卷全球、称霸世界。而此时的美国却陷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泥潭中,超大型企业也面临运营危机,美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衰退期”。然而1990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突然相继破灭,银行体系遭到打击,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从繁荣的天堂跌入危机的深渊中。

高速发展日本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广场协议”又埋下了什么隐患?长达二十年的萧条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都在池田信夫所著的《失去的二十年》中深入的做了介绍。书中所描述的失去的这二十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以及问题的反思,读完后不免令人联想到现今的中国,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上个世纪8、90年代日本所面临过的危机关口,对照《失去的二十年》的描述,每位读者都会有“代入式”的焦虑。因为无论是从当年日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是政府应对经济祭出的应对措施,现今的中国或以发生,或正面临。而结果会怎样,我们能否从中吸取到经验从而规避萧条呢?

2、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没了动力

书中把“失去的二十年”问题首当其冲的归罪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日元的大幅升值虽然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已经埋下了泡沫的炸弹。日元升值之后,日本的出口情况严重恶化,尤其是钢铁、造船等机械制造业失去优势,竞争力急剧下滑。长期以来,拉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立国”模式猝死。再加上当时日美贸易不均衡已经成为日美之间的一大政治问题,美国再三要求日本“扩大内需”,日本政府只好制定了提升内需拉动消费、投资公共事业扩大财政支持的经济增长政策。并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推动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

然而,内需消费启动必须依靠两个条件,一个是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这样百姓才敢放心去消费,日本相对来说保障机制做的还算不错,但这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高税负限制了消费。因为高税负使得普通人无法结余资本,进而会影响个体经济或者中小企业的活力,再加上消费税的提升,这些都成为日本提升潜在增长率或者经济结构转变的重大困境。由此可见另一个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拉动”也疲软无力了。

那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的最后一驾——“增加投资”方面情况又如何?由于政府掌控下的资金流向、非市场化的利率政策、政府支持下的大型企业的优惠待遇以及行业禁入的产业政策,使得投资的效率和刺激经济活力方面大打折扣,特别是日式官僚社会体制下,长久形成的政府工作方式,并没有考虑引导资金配置到可能产生经济结构转换的行业或者中小企业中,而是以部门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投向了大量的基建工程。并且用巨额预算“包养”“IT总承包商”,使NEC、日立等企业固步自封,失去了与世界竞争的能力,并由此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最佳时机,而美国却因IT革命经济重获生机。

3、银行业的信用崩塌

再看看书中提到的第二个原因——从1984年开始,日本开始推动金融自由化,仿照欧美,施行银行和证券的融合,放宽对金融业务的限制。尤其是推行存款利率自由化,引发了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得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涌向了高利息、可融资的不动产和建筑行业,导致日本地价一路猛涨,加速泡沫经济的发展。而泡沫破灭的诱因一般认为是1989年5月日本银行调高法定利率以及1990年3月大藏省对房地产融资实行的总量规定,股市一路暴跌,银行“不良债券”一词正是这时首次出现人们的视野中。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紧接着,作为土地投机主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结果,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当年,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数年后,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这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都是金融体系遭遇到了破坏。

4、日式公司的人事制度失灵

最后书中提到的第三个原因是以“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为特点的日式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种企业系列体制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动,是日本竞争优势的源泉。这种企业调整机制在应对资源价格还有需求水准出现变动这种渐变式的变化方面显得游刃有余,但对现在信息产业中国际分工的构造变化以及新兴国家制造的超低价冲击却无能为力。这时能够通过解体或是重组既存的企业,实现新旧企业更新换代的是资本市场机制。这就意味着要打破维系多年的“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度,日本的劳资双方对这种变化都显示出极度的恐惧。日本经济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雇佣体制以及由此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关键是需要把人才从衰退产业中解放出来实现人才向成长产业的转移,方可释放最大的劳动力效率。

5、中国也会吗?

中国经济目前的进展的种种迹象表明,让日本当年的所陷入的困境的诸多因素一样在困扰着我们,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效力递减;过去的10年,同样席卷全球的“中国制造”勾勒出了中国传统加工贸易和低端制造最为辉煌的10年,而如今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持续不景气,这意味着过去的10年也可能是“中国制造”最后辉煌的10年。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上升了接近30%,即使这样,美国仍然试图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外交压力。地价疯狂上涨,税收不断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导致流动性泛滥,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牛市行情与宏观经济相背离,被普遍认为是资金面的宽松以及政府表明经济托底预期的合力而为,这和日本当时的情况何其相似。

目前已经不能说是居安思危了,因为危险已经发生,并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虽然不可能改变和影响到国家政策,但作为普通人,通过了解日本的历史,需要考虑如何应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如何保证自己的职业生命的延长,如何进行家庭资产配置的调整,避免日式“穷忙族”的悲剧,而这些都是看完《失去的二十年》值得我们掩卷而思的地方。(完)

文/周强(微信公共号:zhouqiangnotes 个人微信号:chance4u)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