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日本,反思中国_失去的二十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失去的二十年 > 镜鉴日本,反思中国
书海冲浪者 失去的二十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5-31 18:05:38

镜鉴日本,反思中国

与在南京大屠杀上的拼死抵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人对自己的民族性格以及现实处境颇多反思与自省。有些还非常深刻,象我曾经读过的内田树教授的《日本边境论》就是其中一例。个人以为,手头这本池田信夫的《失去的二十年》也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本。

1990年,在经历了战后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处于巅峰状态的日本经济突然失速,象脱轨的火车一样快速下滑,资产价格大幅跳水,股票市场一片萧条,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社会前景一片黯淡,至今仍然未能走出泥潭。这段时间被池田信夫称之为“失去的二十年”。在这本书中,他通过对日本这二十年来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试图对整个经济社会进行分析,从而对“为什么会失去”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可以视作是日本人对这二十年历程的一个总结和反思。

池田信夫有着经济学家与资深媒体人的双重身份,他的看法既有经济学家的理性和专业,也兼具媒体人的冷竣与尖刻。在他认为,日本之所以为会陷入长时间的萧条,有以下三条原因:一是政策应对失当。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政府通过实行金融自由化以应对“日元升值萧条”,从而引发泡沫经济。但泡沫崩溃后,又错误的实行过于紧缩的政策,致使经济增长乏力。同时,由于不恰当的经济政策,出现的人口逆流(从城市流往农村,即劳动力流向低生产效率部门)使得经济不景气的问题一再长期化。二是创新动力不足。他说,所谓的“日本奇迹”,只不过是“20世纪传统产业结构创造的最后辉煌”而已。日本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这种创造性破坏力量,没能及时赶上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革命,没能及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以致于投资机会不足,造成慢性的资金供给过剩,自然利率为负,从而始终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三是人才流动停滞。日本僵化的年功序列制度,使薪酬体系扭曲,闲散富裕族不创造价值却占据高位,而大多数年轻人只能沦为穷忙族,得不到机会。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趋于停滞,社会活力不足,阻碍了日本企业的创新以及知识型生产力的提高。这三条原因使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乏力,优势一再丧失,经济自然陷入长期衰退。

大概每个读这本书的中国人都会由此联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当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情形与上世纪80年代,即衰退前的日本有着惊人的一致——同样的房地产暴涨,同样的内需不足,同样的高度依赖出口,同样的本币不断升值,同样是老龄化袭来……正是有鉴于此,现在社会上有关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的争论也甚嚣尘上,乐观者有之,悲观者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两者的情况也并非全然相同。第一,现在中国的情况只会比当时的日本更差,在内部,中国的人均收入还较低,贫富差距巨大,官民对立严重,社会诚信缺失,各个阶层之间断裂,各类矛盾问题高发;在外部,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受到很多国际政治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当前次贷危机余波未平,欧债危机波澜又起,而且周边边境争端不断。第二,中国面临的压力更大。当初,日本进入衰退之前已经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层次较高,即便停滞也仍然保持了稳定。然而,中国一但陷入衰退,接踵而来的则不仅仅是发展的停滞,而且很有可能是社会的剧烈动荡。第三,中国也并非没有优势——因为自身的巨大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以及地域之间的不平衡和较大的城市化空间,还拥有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事实上,这二十年的日本具有龚自珍所说的“衰世”的一切特征——发展停滞,人们了无生机和希望。而中国历史上,曾不至一次进入到所谓“衰世”的阶段,最后不得不借助于用暴力来改朝换代这种极端形式加以解决,而深受其害。愚蠢的人看到别人跌倒只知道嘲笑,聪明的人却能够从中看到警示而懂得避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读者以日本为镜鉴,从池田信夫对日本深陷衰退的原因分析中,从日本这“失去的二十年”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反思中国近些年来发展的成功与失误,继而思考中国的因应之策,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这便是这本书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展开全文
有用 11 无用 3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镜鉴日本,反思中国”的回应

YY 2016-07-25 14:45:09

而中国历史上,曾不至一次进入到所谓“衰世”的阶段,最后不得不借助于用暴力来改朝换代这种极端形式加以解决,而深受其害。——这是最怕见到的一幕

书海冲浪者 2012-08-19 21:32:00

呵呵,猛喝牛奶君

猛喝牛奶君 2012-07-09 19:47:39

这便是这本书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我们通常指的跟我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