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交易费用是理解张五常经济学的关键——《新卖桔者言》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_新卖桔者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新卖桔者言 > 理解交易费用是理解张五常经济学的关键——《新卖桔者言》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
周猫又 新卖桔者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20 16:02:34

理解交易费用是理解张五常经济学的关键——《新卖桔者言》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

新卖桔者言
 张五常著
2011-2-15至2011-2-20阅读

【本人水平有限,只记下自己能理解的内容,不排除有误解的地方,仅供参考。】

张五常是实证主义经济学家,比起纯理论的推导,他更偏爱用实证的方法去验证理论。
他认为,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成见,不断打破常规定式。
他用得最多的理论工具是需求法则和产权理论。他认为任何经济理论,如果含意着产权对人类行为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都是谬论。交易费用是他分析经济时最常考虑的因素。

【实证的科学方法】
① 一般的经济学家总是以理论分析为起点,然后引用真实世界的例子做证据。而张则是先以一个真实世界现象为起点,然后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前者“求对”,后者“求错”。
② 任何科学推出来的假说必须要能被证伪才能作为理论使用——甲的出现会导致乙的出现——甲与乙一定要是可以观察到的才可以验证。其他非实物,无从观察的模型、假设的新概念,到了复杂的真实世界,往往难以检验。
③ 解释现象要从调查真实现象入手,要知道现象的细节。另一方面,要推测某现象的出现,我们要调查有关的局限转变,而细节也尽可能要顾及。
④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可以像物理学一样可以略知现象的大概,然后就可以理论推测出整体。五常认为在科学方法上是可能的,只是经济科学不像物理一样有人造的实验室,真实世界的变量太多无法控制。所以仅凭理论去推测现实世界,往往会出错。

1 ▲卖桔者言(一九八四)
 在年宵晚上到香港街边卖桔子。在讨价还价中观察到实际买卖中的定价行为,提出价格歧视理论的反例。
价格歧视理论认为要实行价格歧视,付不同价钱的顾客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必不同。但张五常发现实际上掌握价格讯息的不同才是导致价格高低的决定因素。讯息较少的人付价较高,讯息较多的人不愿付出高价。而讯息的多少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没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多少及可用性,正比②调整时间的长短,正比③预算中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正比)
 因此,张五常得出结论说价格歧视理论的实施的必要条件错了。

2 会走动的资产、私产可以养鱼千里(一九八四)
 以香港用浮笼养海鱼和美国人私养三文鱼为例反驳了“海鱼无法保障为私有”的观点。
张五常在华盛顿自家海边房子后面的小溪改成鱼塘,有一天发现三文鱼一条,遂突发奇想在小溪里种小鱼苗,利用三文鱼最终又出海洋后会自动返回出生河的特点,3年后在河口收获成鱼。
此举需要三个私权保障:一,让河口的捕鱼权利界定为私有;二、让河鱼的产权界定为私有;三、禁止渔民在海中网捕三文鱼。如此一来,三文鱼产量大增,捕捞成本大降,价格下降。
但是由于渔民团体的反对,私养海鱼迟迟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

3 科斯的灯塔 (一九八四,反驳以“公共品”的概念支持政府干预的观点)
庇古(A.C.Pigou以外部性的存在而支持政府干预的首要人物)1938年提出,由于灯塔要向过往的行船收费很困难(即交易成本的存在),私营灯塔必然无以为继,但灯塔有社会贡献,所以这时由政府建造灯塔是必须的。
萨缪尔森1964年则把问题一分为二,他支持政府建灯塔,难收费是理由之一,就算易收费,他认为在经济原则上还是不应该收费。因为他认为灯塔是公共品(public goods),具有非竞争性(即一方的使用不影响其他人使用),同时,因为灯塔的边际成本为零,假如灯塔收费,则会阻吓某些船只对灯塔的自由利用,有害于社会。既然边际成本为零,为社会利益计,灯塔不应该收费,但不收费的话私营灯塔必然亏本,所以灯塔最好还是由政府免费供应。
张五常认为,“公共品”的概念有很大问题。一般认为“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无法以收费的方式排除他人使用)的特征。非竞争性的确是公共品的特征,但外部性并不能作为放弃市场改由政府接管的理由。比如无线电视节目是“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是现在私营的有线电视节目找到了收费的办法,效果并不比公营电视差。
关键是收费难的问题。收费难的问题并不是必然无法解决的。科斯1974年调查了英国早期的私营灯塔制度,发表了《经济学上的灯塔》。张五常从中发现,政府可以以授予私营灯塔专卖权的方式,一并解决收费难和搭便车(free ride)的问题。只要进入了港口就一定要收钱。(我问:但是,港口的数量是有限的,船只对港口没有太大的选择权,私营灯塔收费会不会变相垄断,抬高价格?英国最终取消私营灯塔就是因为收费太高)

4 补鞋少女的故事(一九八六)
劳力私产化以及自由发展带来收入的激增。收入有增长,用于知识投资的钱就增加了。

5 ▲荒谬的“定律”——兼于林行止商榷(一九九二)反驳格雷欣定律
“劣币驱逐良币”指十六世纪中期英国流通的金币有新有旧,有人把旧币磨掉小量的金,用掉,然后把新币收藏起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多是劣币。
此定律谬误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到卖家的反应。明知是劣币,为什么卖家要收?就算收,为了补偿损失也一定会相应提价。
6 走火入魔的“风水派”(科学方法与局限条件 以事实解释事实之逻辑错误)
 有许多现象经济学至今难以解释,不是因为理论没有用,而是因为世间的局限条件千变万化。经济学理论的有效运用,事先要准确地把有关的局限条件研究、调查、鉴定、简化。
 不了解真实世界的局限条件,仅仅沉迷在数学方程式和理论本身,是不可能找出真正的答案的。
 交易成本是最重要的局限条件。(张五常最常用的是讯息费用)
 市场经济之所以出现许多异常现象(比如股市泡沫),是因为讯息费用的存在。市场的讯息费用不仅奇高,而且讯息有真有假;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利,而不同讯息会落在拥有不同的人的手上。
 因此,实际上不是市场出错,是因为人类社会无法保障市场讯息的真实和自由的流通,所以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
 在市场因为没有人能知道局限条件的整体而引起的波动中,或然率往往使某些数据有联系性地出现。这种联系并不能被当做理论使用。
 股市上的所谓图表派,是因为或然率容许有不尽不实的数据联系而促成的。张五常称图表派为风水派。
 问题是,以市场的数据来解释市场,本质上是以事实解释事实,在科学方法的逻辑上,这是不可能的。
 某现象的出现导致另一现象的出现这一因果关系的证明必须要有理论支持。
▲马歇尔说:最鲁莽、最不负责任的研究者,是有意或无意地以事实来解释事实的那一类。只因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统计数据上的关联,便断定两者有因果关系,是典型的以事实解释事实,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7 讯息费用与类聚定律(二○○二)高档卖场和低档卖场形成的原因
 询问价格的讯息费用过高导致质以类聚。
 比如夜总会的小姐质量非常平均,是因为客人没法个个人都问一遍价,顾客只能知道个大概的平均价,这时仙女就会被拉低价格,而丑女根本就没人要。最终结果就是同质化。
 质量的讯息费用高,也会导致质以类聚的情况。比如服装市场、盗版碟市场、艺术品拍卖行。
 厂商辛苦维持名牌的品牌形象,是为了以名牌做品质的保证,作为消费者认名牌可以降低质量的讯息费用。名牌比同质量的产品高出的价钱是厂商用来维护其品牌形象的费用。所以名牌店都是明码标价不二价,为的是保持名牌高质的形象。
 一个故事:一个人把一块烂石头拿到高档玉石市场去卖结果卖出天价。

8 欺骗定律:咸水草与淡水蟹(二○○三)
 卖家一律欺骗和一律不欺骗会有相同的效果。
 但市场中欺骗行为成为行规后,欺骗后的价格已经保持均衡。此时禁止欺骗行为,则为了维持最低利润,卖家只好升价。最后效果是一样的。
 欺骗行为要得利,是要你骗而其他竞争者不骗,而你又可以成功瞒天过海。
【问】眼镜业曾经的暴利是如何可能的?

9 从中国发展学得的工资定律(二○○九)
工业的工资由农作的收入决定。农作收入高,进城做工人的工资就必须提高才能吸引农民来。

10 炒黄牛的经济分析(二○○九)
 只要有价格管制,导致供给不足,就会有炒黄牛的现象。
 炒黄牛分两种,一种是炒黑市。商品受到价格管制时,黑市的出现减少了人们找关系和排队轮购行为导致的租值消散。
 租值消散:租值消散理论的核心是,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 E:一件物品的市价值七元,政府管制只准卖五元,那两元的差额没有清楚的权利界定,在竞争下租值消散会出现。这消散会通过市价之外的其他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出现,例如排队轮购。但排队的时间成本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只在边际上替代了那两元的所值,所以是租值消散的浪费。
 另一种就是炒票。可以炒高,也可能炒低。张五常认为,炒黄牛行为对私营剧院基本上没有坏处。私营剧院目的是尽可能把所有票都卖出去。定价的时候已经考虑好利益最大化的定价方式了。所以剧院只管把票卖完就好,是黄牛还是真顾客买都不影响。
黄牛实际上是帮助影院做出价格分歧,按照需求的不同灵活地调整价格满足市场需要。本质上就是一种预测需求的一种投机行为。黄牛发挥了自己预测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投资期货的投机行为本质上一样的。
【问题】出售后允许转让的票比不允许转让的票买得起钱?允许黄牛组织存在的票房总收入比不允许的高?

11 垄断可能是竞争的结果——为微软说几句话(一九九九)
市场上所有竞争者的目的都是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把对手杀下马来,实际上不都是想垄断吗?垄断就是竞争自然发展的结果。
只有一种垄断要反对,那就是由政府管制牌照、或由政府立法阻止由竞争而产生的垄断。
只要市场是自由的,规则是公平的,竞争产生垄断者是自然淘汰的结果。而且为了保持垄断地位,垄断者无时无刻都要防备无数竞争者的反扑,所以他的价格不可能是无可动摇的垄断之价。政府凭什么阻挠?

12 ▲独裁、民主、市场(二○○五)
张五常认为,在事关社会利益的重要决策上,独裁政府的出错率比民主政府的低。(此处的独裁不是只一人说了算,而是没有民主投票制度,由专家和领导做决策的制度,即我国的制度)
 民主投票的问题在于投选票不是投钞票,钞票者需慎重考虑切身代价与切身利益,而选票者则对此不够重视,只是模糊地希望他人的钱可以投进自己的口袋,没有明确的代价与肯定的回报,容易受煽动与误导。
 而受到适当约束而负责的独裁政府,不受压力团体的左右,做政策较为忠实于实际的社会效益和长远代价。
 但是论判断经济投资的准确性,无论民主还是独裁都比不过市场,要是不存在交易费用和无法界定的产权,就没有外部性问题,我们也就不需要政府来做公共政策了。市场可以办到的,政府绝对不插手。
【辩之】“公司与政府的性质相同。既然市场不能办到的公司可能办到,政府也有类同的职责了。”
→其实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提到的有稳定较长任期的官员有利于摆脱选举的压力,更加负责和考虑长远效益的道理一致。但是,选择了较少的民主参与又要如何保证官员不会为自己谋利?只有加强法制才能成。
【疑问】要论证没有选举压力的一党制,政府制定政策考虑就会较负责长远依然很苦难。而且独裁和自由市场制度真的可能结合在一起吗?
我想最终还是人民自身素质的问题,民主也好不民主也好,假如人民自己明白事理,主动监督政府,政府出错的几率就会下降。我认为人民自由的程度与其自律的程度应该是成正比的。

13 ▲配额:前车可不鉴乎?(二○○三) •出口从量税的经济分析 (二○○五)
六十年代,香港出口美国的成衣只在最低档的地库销售,品质奇劣,价格很低。但后来美国对香港成衣进口实施配额制度后,香港成衣业短短十年发展迅速,七十年代后期,香港出口美国的成衣的质量达到最高级,价格飞涨。用需求法则和租值概念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一、 【需求定律强迫质量上升】配额制度下,加上相同的运费后,优质产品的相对价格比低质的下降了。比如,优质卖2元,低质卖1元,相对价格二比一,加上运费1元,则相对价格变成三比二,即一点五比一,优质的相对价格下降了。需求定律看的价格是相对价格,所以对优质的需求量上升了,人们会更多地出口优质品。
二、 【配额提供成本上升空间】配额给每个受配者一定垄断权,配额之价代表垄断租值。租值的存在容许有配额的竞争者提升成本。而且香港政府允许自由转让配额,使有能力的厂商得到更多配额,也使配额的价值上升,使成衣的相对价格下降更多。均衡点是质量提升的成本增加在边际上与配额的租值相等。
2005年初,美国按照世贸组织规定,取消配额制度,转而要求中国自动限制出口。北京推出从量税,希望能以此提高出口质量。
理论上,从量税可以起到限制数量的作用,同时增加的税费和加上运费的作用一样会降低优质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使更多的优质品得以出口。但是,这税款的价值远低于之前的配额市值。没有足够的提升成本的空间。张五常建议凡是出口的纺织品一律取消盈利所得税,只抽出口从量税(适当提升),这样厂商有了提高成本的空间,又达到限量,增值的效果。

【深究】从日本的经验看地球一体化的不幸形势(二○○九)
日本最错一着在于实施农产品保护主义,限制农产品进口,导致地价上涨,房价跟着上涨,房价一旦上涨不易下降,最终房价泡沫累积最终暴跌。而日本政府又不肯让日元贬值,不让银行破产,阻碍市场恢复。

14 要冷静地处理中国农业问题(二○○四年)
张五常提出处理中国的农业问题必须要坚持三个原则
① 农业人口一定要大幅下降,弃农转工商。允许农地自由出租。农民占人口比率至少要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五,全职农民才可能达到小康之家。
② 一定要放弃农产品自供自给的保护主义。让农产品自由进口。市场的发展会转向劳动密集的农产品那方面去。比如蔬菜种植和饲养业。
③ 加强教育,大量向农民廉价提供知识教育。让他们有能力自力更生。

15 痛批《新劳动法》(二○○八年一月一日起实施)最低工资、终身雇佣制,公司合约的本质
像中国这样人口多资源少的国家,大搞福利经济愚不可及——也没有资格。新劳动法的执行有一个肯定的效果,那就是生产力最低的人受到损害。……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要最低下的人能有自力更生的机会,层面高一级的众君子的生活用不着我们操心。
我们需要的是雇主与劳工自由签订合同,但是由于劳工法律知识不足被骗被拖欠工资,应该以法律途径和普及法律知识的方式解决,而不是由政府强行干预合同签订。

 任何企业或公司或工厂都是一个合约组织,组织的形成是降低交易费用,自由选择的合约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政府干预合约的选择,就是强行增加交易费用,断了经济发展之路。
张五常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九四三年夏天,张7岁,桂林大疏散时独自坐火车顶到柳州回合看母亲。两人一起坐船到桂平去。船上乘客三十人,找江边苦力十几个拉船,乘客合资雇用。起行后,有一人拿鞭子监管苦力,见偷懒的挥鞭而下。此时母亲告诉他说,那个坐在船头的判头老板是苦力们委任的,那个在岸上拿鞭子的监工也是苦力们聘请的。
▲问题来了,到底谁是雇主,说是被雇的?自甘为奴,聘请别人鞭打自己,这可能吗?
 张五常认为,双方的关系其实是合伙人关系,合伙的目的是降低成本而获利。
 【引申】以此是否可以解释张五常认为政府的性质与公司的性质一样的原因?这种观点有哪些争议?
 张五常一九八三年发表的《公司的合约本质》理清公司的本质:
一、 科斯说公司替代了市场不对。公司用一种合约代替了另一种合约,例如以劳动合约代替街头摆摊的市场产品合约。
二、 科斯说厘定市价的交易费用过高,没有错,但公司内的监管行为是起于劳工的酬薪一般不是直接以产品市价量度,而是以工作时间作为一个代替。(proxy)
三、 从重要的件工角度,按件数算工资,劳动市场也就是产品市场。如果一件工厂内所有产出程序皆由件工处理,老板不过是个中间人(代理人),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是分不开的。
四、 劳工或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合约的安排不仅变化多,一家公司可以通过合约的伸延而串联到整个经济去。结论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可以有界定,但从产出的角度看,公司的或大或小是无从界定的。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如劳力、土地)的市场与产品市场分为两个市场,张五常认为是错的。市场是权利交换的地方,扩大起来只有一个。其中的合约安排千变万化,各个不同,而不同合约安排的选择,一般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

张五常并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他最崇拜亚当•斯密,但不同意他所谓自私会自动增加社会的福利。自私也会增加社会的祸害,因为自私会产生交易费用。而交易费用过高不利于人类福利的增加。斯密只考虑到无形之手的好处,没有考虑到交易费用的存在。
交易费用是张五常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市场也是一种组织,和公司、工厂一样,都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产生。假如世界上没有交易费用,市场不会产生。市场本身也有交易费用。
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假如政府干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那么引入有形的手可以接受。



展开全文
有用 17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理解交易费用是理解张五常经济学的关键——《新卖桔者言》主要内容的读书笔记”的回应

一滴水的blog 2016-01-19 11:29:42

好啊!感谢

半夜起床要尿尿 2012-08-11 13:30:51

lz好人

秋木枕流 2012-06-11 17:40:12

很好的一篇读书笔记 帮到我不少呢

周猫又 2011-02-20 23:17:28

恩,我改为实证了。

NeoCon 2011-02-20 18:43:28

”实用主义“可能不是楼主理解的那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