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的内因是什么?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方式是否还能继续?为什么说保增长、稳控胀的实质是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享受多久?中国经济的未来依靠什么?……
这些问题,在读完《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袁浩著)之前,我还一无所知、一无所思。
初读此文,实为文名所吸引。经济真相是冰冷的倒可理解,可到底这份冰冷中却又有多少真相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这颇令素有探究好奇心者动念。
如果说这只是作者吸引眼球的惯用手法,展卷之后,果真开窍,一释自己对当前经济现象的诸多不解。
宏观经济,对普通百姓来说,先不论国民经济中那些“供给与需求、增长与速度、生产与消费、就业与失业、通胀与紧缩、汇率与贸易、各要素比例关系”等众多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仅那些诸如“GDP”、“NDP”、“PMI”、“PPI”、“CPI”等遵循拿来主义而横行于报端的洋为中用之专业术语,就足以令草民们望而却步。因此,此类话题,更多地只是限于少数精英人士之间,令我等常生“王谢堂前燕”之憾。
然而,在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下,这些“王谢之燕”却于一朝之间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对文章印象最深处,是作者以区区260页文字为载体,将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的起程,到三十余年来辉煌而尴尬的发展历程的宏大全景,用直白的词句、清晰的表达,叙述得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数据详实而无故弄玄虚、脉络纷繁而倍觉条理清晰、见解深刻却浅显明了,套用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颇有些象静坐茶馆,一边品着茶点,一边聆听艺人对历史片段的回顾,既痛快了感官,又增长了见识。
最令人豁然洞开、掩卷长思处,是作者对中国经济现状、困境与前景的分析。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高增长之后,开始步入调整期:以廉价出口优势带来的长达近十年的年增长率10%以上的风光不再,区域发展巨大差距致生的民工大潮正渐渐褪去,人口红利带来的低薪酬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实体经济被房地产挤压造成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4万亿基建投资带来的通胀压力象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高悬全民之顶。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本书的作者在指出了上述诸多问题后,又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转型。
怎么转?翻开自十七届党代会之后的众多文件,我们都能看到关于转型的各种阐述,但我却均觉过于笼统、空泛,不易为普通人理解和参透。
作者在《真相》一书的第4章,用三个“改”字形象地做了精准的概括:体改、土改、金改(此项包括税改、汇改、股改)。实现转型,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这是中国经济顺利转型的第一道难关。怎么破解?作者在第七章里,用精炼的笔墨,指出了若干条路径,令我印象最深的,不外以下几条:一是注重制度创新,确保活水源源不断;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三是打破国企垄断,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营造百花齐放的大环境;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升级促转型。最后这条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