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方能成人_金融是本故事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金融是本故事书 > "诚信"方能成人
葛覃山主 金融是本故事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10 10:09:36

"诚信"方能成人

诚信,方能成人
写在文前:
相信任何一个从读书中获得满足的朋友都有着一个共识:"好书即好人"

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个妙语连珠的老朋友。

可以彻夜交谈,可以相互印证。

乐极,倦极,倒头便睡,嘴角还留着满足的笑。

哪怕心中怀着独自占有的想法,言语之间也不经意地流露出她的好,像中毒一样。
嗯,前段时间,《金融是本故事书》就是一本这样的书。

读起来颇有标题党的潜质,再读却又觉轻快,不矫情。

可能因为对数字向来不是很敏感,自觉学金融是没有天分的,所以从来没有读过这类书籍。

而这本书说"用数据和图表读不懂中国的金融",大有探其本质的豪迈,独辟蹊径,颇合口味。

书不厚,32开的纸张,200页出头,本想择空去读,却被迷住,只半日便已经读完。

如同在一家街头老店内,叫上一盘老醋花生,一盘酱牛肉,再要上一瓶老酒,听着说书人把故事缓缓铺开,好不舒坦。


这本书有“毒”,推荐阅读
整本书以15个"压箱底"的故事为引子,将近代金融巨头的兴衰成败娓娓道来。

概括起来,用书中的一句话说形容很是贴切,很有味道: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
从"顶戴三品花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到一手推动币制改革的孔宋豪门;

从"儒商典范"的晋商乔家到"用人不疑"的隐形富豪程氏家族;

白手起家,富可敌国,大厦倾塌。

历史的长河挟裹着,翻涌着,浩浩荡荡的向远方流去,再大的人物也只是沙粒一颗。

不过,任他们多么洪水滔天,权倾天下,那也是漫漫岁月之前的事情了。

回到当下,从这些“金融巨头”“商界大佬”的兴衰举止之中,学到一些什么,才是则本书于我们最大的用途。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将浩浩荡荡的千年历史长河置于我们的目光之下,随着书中的叙述,轻轻的拨开水面的迷雾,静静地去抽丝剥茧,细细条理。

在你会发现近代数百年金融业的兴盛荣衰,是如此的脉络清晰。

时代的机遇与个人的抉择碰撞,糅合,掀起滚滚浪花。

而从些这些“时代骄子”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如说话与处事之道,遇事的沉着泠静等等。不过,现世已经有无数人物传记,成功学说去讲述这些,我就不再啰嗦。

在我看来,除去机遇与能力,使得他们得以缔造庞大的商业帝国的因素,莫过于两字。

诚—信!

对他人诚,对自己信
对,你没看错,就是"诚信"二字。

有人说:"这恐怕算是世间最俗,讲的最多的道理了。"

几曾何时,我也这么认为,甚至看到文章列出“诚信”的小标题就快快略过。

但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从未真正了解过"诚信"二字。

细说开来,大部分人对诚信的认识,都存在着两种误解。

第一种,是将诚信当成是一种行为规范,只知道做便是对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的。
砍樱桃树的华盛顿,借书准时归还的宋濂,冒着雨也要赴约的小明,这些陪着我们长大的“小伙伴”为我们塑造出了诚信的光环。

告诉我们诚信是好的,甚至是高尚的。

但事实上,诚信是典型的利益产物。

在漫长历史中,人类不断进行试错,因违信而被惩罚,因守信而得以延续,最后不断反省才认知到:

遵守诚信才是个人发展的最高效途径。

延伸至商业之中,便是"契约精神"。

清末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便是因“诚信”二字,而得以走上“官商”顶峰。

胡雪岩家境贫寒,十三四岁便进钱庄做学徒,从杂役做起,不到二十岁,就做到了“跑街,相当于今天的业务员。

在此时,他与今后影响他一生的王有龄相遇,二者相谈甚欢。

彼时的王有龄挂着一个虚衔碌碌无为,因祖辈为官在京城留有余荫,故而想入京跑官,但盘缠成了最大的问题。

胡雪岩默默记下,回到钱庄四处周转,三日后将八百两白银放在了王有龄面前。

王有龄记下这份恩情,入京得了门路,便一直从知县做到了浙江巡抚,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省委书记,而胡雪岩的产业也随着王有龄的步步高升遍地开花。

最后,浙江省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粮食运输和财务往来,都交由胡来负责。

在这个故事中,胡雪岩付之以“诚”,王有龄报之以“信”,二者的人生皆应“诚信”而彻底改变。
不知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热衷于“厚黑学”“办公室政治”,总想着别人身上都带着一把尖刀。

别人提出的请求、要求,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够帮忙,变成了凭什么?为什么?

“学会拒接”本没有错,甚至是交流中的必备技能,但千万不要为了拒绝而拒绝。

高效工作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你谨守“诚信”二字,良好的协作关系会带来强大的处理能力,如同双核较于单核的提升。

此外,“诚信”的每一次付诸,都将成为你闪亮的名片,这也就是口碑。

当然,前提是与同样的诚信之人作伴,这需要一些辨别能力。



第二种误解,是我们往往认为诚信是对他人而言的,很少关注对自己的承诺。
在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很普遍:

与他人约定往往准时,自己规定时间便会因各种原因而耽误,认为无关紧要。

但事实上,这是我们对诚信最大的误解。

当诚信付诸于他人,我们收获的是来自他人的回报,是一时一刻的,功利一些,回报是不确定的;

而将诚信付诸于自身,我们将收获自身能力的不断成长,自信的提升,回报是永恒增长,且永不会逝去的。

而决定一个人一生高度的关键,就在于此。

时至今日,谈及上海,我们都知道它是全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业的风向标。

而回顾上海金融崛起史,就不能不提缔造上海金融业的“华人买办”,不能不提洞庭东山豪门“席家”。

在租界时期,上海聚集了各国的外资银行,企业,为了于中国企业进行生意往来,便设立“买办”这一职位,由中国人担任。

这一职位权利极大,该公司所有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几乎都要经过他的手。

而上海的著名豪门"席家",便因此崛起。

当时,正值青壮的席正甫来到上海打拼,有野心的他盯准了“买办”资格,为此他不断努力:

初到上海,就苦学英语,与外国人打交道。

向在洋行做会计的舅舅走关系,成为钱庄跑街,不断丰富经验。

同行业内的佼佼者交好。

随着多年的不断积累,最后在沈二园的推荐下,成为了汇丰银行的买办。

这个职位在席家世袭三代,缔造了席家豪门地位。

在这个故事中,席正甫对自己许下了约定,要做洋行买办,这是付诸承诺。

随后他并制定了一步步的计划,并最终成功,完成了承诺,这就是于自己做到"诚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职业规划”,很多人也都制定过自己的职业规划。

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付诸的承诺。

而要完成这个承诺,我们就要按照规划中的预期,一步步的去完成。

一个月精通PPT制作技能/office技能

连续写作3个月

每天做工作复盘,总结成功和失败。

.......
虽然相较席正甫这样的金融巨头,距离太过遥远,但“于己信”的道理是通用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做出过很多很多的承诺,但决定人与人差距的,不是我们的承诺以及规划不正确。

大多数情况,是我们没有完成对自己的承诺。



诚信是件小事,很多人都错了,你呢?



如何在交际中,善用“诚信”
现在越来越多的“说话术”“厚黑学”等等,号称神器。

相较于他们,“诚信”二字虽然朴实无华,逻辑没有很多精巧之处,但却“无往不利”,实在担的上“超神器”三字。

而在与人交往中,善用"诚信"这件超神器,可以分为两类来说。

一.在于他人“诚信”上

首先要在工作细节与经历中,学会辨别,择取“诚信”之友。

其次做到付诸于他们以“诚”。

要相信,只有你付诸以“诚”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以“信”,才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以诚相待。

二.在于自己“诚信”上

认真对待自己向自己许下的每一个人承诺,准时高效的完成,甚至“今天晚上要看一个小时的书”这样的承诺。

要记住:承诺无大小!

故而,总的来说,无论诚信的对象是谁,核心都是两个字:承诺。

许下承诺,履行承诺,这一过程构成了“诚信”,也构成了我们个人成长的原动力。

就最基本的方面来说,时间管理,管理也的不是时间,是我们对他人以及自己的承诺。

所以说,“诚信”不是一件小事,善用诚信,你的人生一定会不一样!

参考资料
1:头图:《诚信:一脉承传的立人之本》作者:作者:山东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长 王志民

2:故事事例:均采自《金融是本故事书》原文,忠于原文。

3:荐书:《金融是本故事书》,包含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独特解读,揭示中国独特的商道文化(无复杂生涩的图表数据,通俗易懂)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