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症状_1929年大崩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1929年大崩盘 > 泡沫的症状
阿伦 1929年大崩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3-09 11:03:05

泡沫的症状

就像作者在序中写道的那样,每一次股市崩盘都会导致该书的脱销和重印,对去年的中国股市崩盘和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关注,又促进了这本书的流行。

书中没有太多的融入作者的感情色彩,而是以一种相当平和的心态去重温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书中的一些主要描述和观点:

崩盘前的众多迹象——历史上每一次股市崩盘多多少少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这些迹象无疑可以作为识别股市泡沫的可靠依据。
1、192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2、1925-1928年,佛罗里达州房价的暴涨和暴跌(类似保证金的10%订金的杠杆化交易方式,极大的催生了房产泡沫)。
3、1927年美联储放松银根导致的流动性充裕。
4、1928年股市的火爆行情和大起大落,成交量迅速扩张(1928年全年成交量增长60%)。
5、保证金交易的扩张(证券经纪人贷款:1920年代初的10~15亿 -> 1925年底的20~25亿->1927年底的34.8亿 -> 1928年底的60亿)。
6、经纪人贷款利率的狂飙(1928年初的5% ->1928年底的12%,而美联储贷款利率仍然是5%,导致了商业银行的针对经纪人贷款的无风险套利)。
7、美联储对资金供给面影响的坐视不管和政府的无所作为。虽然美联储1928年大肆抛售政府债券(6.17亿减少到2.28亿),但是1929年的头几个月,每次抛售只有几百万美元政府债券。1929年1月,美联储的再贴现率是5%,而证券经纪人贷款的利率在6~12%,这使得大量非银行贷款迅速流入股市,并最终大大超过银行贷款。美联储只是行使“道义上的劝告”,除此之外保持着令市场消沉的沉默。1929年3月26日,短期拆借市场的利率达到最高水平 20%。
8、股票变得“稀缺”,那时是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大好时光。
9、投资信托的兴起和盛行。
 * 由于投资信托也发行债券和优先股,借助财务杠杆的作用,在股票上涨时,可以获得数倍于股票上涨的收益,但是在股市下跌时,也会导致数倍于股票下跌的损失。
 * 1921年前只有少数的几家,1926年底大约有160家,1927年新成立140家,1928年新成立186家,1929年新成立265家。1927 年,投资信托募集资金4亿,1929年募集资金30亿(至少占到当年新募集资金的1/3),并在1929年秋季资产总值达到80亿。
 * 对于投资信托的过于青睐,使得投资信托的上市获得高于发行价的可观溢价。信托发起人通过股票认购配额进行的赚取溢价差额的转手交易变得十分流行。
 * 投资信托的杠杆收益催生了拉斯科布的乌托邦计划:如果公众出资200美元,并向专门设立的财务子公司贷款300美元,购买500美元的股票。每月25美元的债务偿还计划可以让公众在一年内还清债务,以获得股市的永久性并持续上升的收益。
 * 投资信托的过度“繁荣”,极大的抬高了其资产溢价。为了骗得民众的信任和博得声誉以支持这种可观溢价,信托公司纷纷雇请经济学家支撑门面。保罗卡伯特撰文指出:欺诈、疏忽、无能和贪婪是这个新产业的常见缺点。
 * 1929年9月,投资信托募集资金超过6亿,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疯狂状态。
10、学者、银行家、媒体和大众。乐观主义盛行,人数众多,观点鲜明。怀疑论者被斥为少数主义,并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当作笑料。社会大众广泛的参与到股票买卖活动中,进入股市的女性日益增多,她们谈论股票就像谈论自己的老朋友。“政治家忘记了自己的政见,律师们忘记了自己的官司,批发商忘记了自己的生意,医生们忘记了自己的病人,店主们忘记了自己的店铺,牧师们忘记了布道,甚至女人也忘记了自尊和虚荣!”

崩盘后,全美自杀率在20年代后期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从1925年的12.1人(每10万人口)到1929年的14人,但在1929年后自杀率明显上升,从1929年的14人到1932年的17.4人,达到最高点,并在1934年回落到14.9人。股市的火爆行情加快了盗用资金事件的增长速度,崩盘前这些事件都隐匿了起来,但在崩盘后,这些事件都被完全的暴露了出来。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