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逻辑|你不可不知的财富观_选择做富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选择做富人 > 财富的逻辑|你不可不知的财富观
JJ酱 选择做富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09 01:07:34

财富的逻辑|你不可不知的财富观

财富是大多数人渴望并追求的东西,也是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的。可是大多数人却对财富缺乏基础、系统且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希望股市一夜暴富,最终落得倾家荡产;有的人通过法律灰色地带求取不义之财,最终身陷囹圄;也有的人抱怨制度不公,仇视富人。

正是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淡化甚至歪曲了“钱”、“财富”的本质,才造成了当今社会急功近利、阶级对立的现象普遍。财富是什么,财富的逻辑又是什么,徐建明写的《选择做富人》这本书里可以给你解开很多答案。这本书不是急功近利地灌输如何理财的方法,而是层层剖析、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非常通透、本质、系统地解答财富的规律。

这是非常推荐大家看的提高财商的书。以下是读书的心得笔记:

一、需要厘清的概念
钱。也就是money、货币。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代表着是背后所能买到的东西。因此说,钱的本质是索取权的凭证。

资产。资产唯一的意义就是可以带来收益,一个不赚钱的资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资产和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用钱可以买一项资产,比如用100万买一个企业,就是在放弃了100万货币的索取权的同时获得了这项资产未来的收益权。

财富。广义的财富概念定义为凡是能够为其拥有者带来效用的有形或无形的市区。钱是财富,资产也是财富,一个人的学识、能力、人生经历、健康的身体等也是财富。

资本。资本和资产有细微的区别。资产当然是资本,除此之外,打算用来购买资产的钱也属于资本,甚至可以转化为资产的财富,如一个人的经营能力,也是资本。构成资产的各要素都要资本。货币是资本,专利是资本,技术是资本,管理经验是资本。资本最大的本质甚至唯一的本质就是逐利性。

二、财富的逻辑
2.1 财富的产生、分配规律

在理解财富的产生、分配前,先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进行社会经营生产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精神和科学技术。广义地说,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财富产生:人类的生产过程是财富的创造过程。生产过程不是只有劳动这么简单,还需要资本、土地、企业家精神、社会公共服务等要素共同作用才能创造出财富。

财富分配:生产创造出来的财富要在各生产要素中分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而形成生产要素价格体系,财富的分配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决定。

举个形象的例子:女工生产了一件衣服,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假设是100元,那这100元属于这位女工吗?显然不是,生产衣服需要棉花、线、流水线等原料设备,这些都是成本。扣除后才是生产这件衣服创造的价值。在工厂里生产衣服,还需要扣除房租、物业费、水电费等,以及广告、营销费。而工厂在一个和平的商业环境中运作,也需要为政府缴纳税收。而设立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不是慈善家,也是要赚钱的。而最终衣服能达到消费者手中,还需要销售人员、配送人员、甚至保洁人员等等,最终分到女工手工的还剩多少呢?

在财富分配中,投入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型收入,投入资本获得的收入是资本型收入。

劳动型收入:也称时间型收入、主动收入。劳动型收入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一旦不投入也就没有收入了。而且老公型收入往往是用劳动时间衡量的,也叫时间型收入。

资本型收入:也称财产型收入、被动收入、价值型收入。价值型劳动收入的多少取决于该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别人的认可,它在你已经停止了工作以后还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2.2 财富的基本运行规律

2.2.1 一个人拥有的财富恰好是其对社会对净贡献

一个人的报酬就是对社会对贡献,贡献越大,报酬越多。而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对社会的索取。通过向社会贡献获取财富,然后用这个财富来消费,向社会索取。而贡献减去索取的差值就是向社会的净贡献值,也就是手中的财富,是保留的向社会索取的权力。前提是社会给予一个人的报酬能真正反映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是一个理想情况下的结论,但是财富的本质特征。

2.2.2 物以稀为贵

由于财富分配的最终裁判者是市场,如果希望能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蛋糕,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拥有财富中不可或缺的稀有要素,也就是物以稀为贵。在改革开放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处在资本短缺而劳动力过剩的时代,所以拥有资本的人赚的钱比拥有劳动力的人多得多。而中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将主要依靠企业家精神和科学技术,用时髦的话讲,就是创业创新。

2.2.3 万有引力定律

财富只愿意留在正确对待它的人身边。富人拥有财务,不是因为他们巧取豪夺,而是财富被他们吸引到身边。而穷人缺少财富,也不是因为被别人剥夺走了,而是他们对待财富的态度让财富离他们而去。

三、有关财务自由
理财就如同问路,必须要知道起点和终点才能找到最佳路径。终点是人生目标,起点是现在的财务状况,而找到的那条路径就是实现目标的理财方法。所以理财没有统一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什么方法最适合取决于理财者的起点和终点。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终生的现金流渠道,保障自己和家人过上理想的生活。所以只具有时间性收入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

如何实现财务自由,有三种现金流通道:

1. 经营实业。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可以不断扩大规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尤其是前期。适合综合性人才、情商高的人。

2. 创造知识产权。特点是启动费用低,生产、储蓄、携带容易且便宜,毛利率高并受法律保护。而且通常与创作者的专长爱好一致。作家、作曲家、软件开发者获得版税,发明者获得专利权收入,知识参股分红,转让特许经营权等都属于这一类。适合知识型人才、智商高的人。

3. 构建投资组合。核心是先要有资本,人人都可以做,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只有通过长期的复利收益才能够实现投资收益的巨大增长。这种现金流渠道是最稳定且持久的,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基石。适合感觉型人才、财商高的人。

通常,实业-股权投资是彻底改变一个人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而平时所接触的股票、债券、黄金、p2p等投资只能为已经有了相当财富基础的人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经济水平。只要想一想就知道,绝大部分的富人都是通过实业-股权的投资方式成为富人。

四、富人的思维
有这样一个统计,那些彩票的中奖者五年后——不需要太久时间,仅仅五年之后,他们中90%的人又回到中奖钱的生活状态。一个人最终是穷人还是富人,不是靠所谓的机遇、运气,也不是靠贪污等违法手段,而是选择。选择了富人的生活方式,选择了富人的价值体系,选择了富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你就成为了富人。

先来复习一下基本的财富观:一个人拥有的财富恰好是其对社会对净贡献。

那么富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第一:他们的生活更加自律。基本财富观告诉我们,富人意味着付出更多而索取更少。一个不懂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个在生活上缺少自律的人,他对社会对索取就会失去控制,再多的财富也会挥霍一空。

第二:他们要承受更大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正比,要成为富人必须承担超过常人的风险。承担风险通常也意味着承受更大的生活磨难。

第三:他们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占有的资源越多,也意味着其责任越大。

成为富人,并不意味着更开心,更幸福,更荣耀,而是意味着付出更多,承受更多,承担更多。

那么,如何成为富人?

第一步是决心。真正地确定自己想成为一个富人。

第二步是积累。要想成为富人,对社会永远要付出大于索取。

第三步是放大能力。积累每个人可以做到了,但这样永远也不能成为富人。想成为富人,要想办法放大你的能力,使你能够创造出比别人高十倍、百倍、千倍的价值来,这样你就能获得十倍、百倍、千倍的财富。

如何放大能力,这需要建立一个杠杆系统。就像阿基米德要翘起地球,需要力气、支点和杠杆。力气就是你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支点就是找到你的产品或福利的盈利模式,杠杆就是一套系统能够放大你的产品和服务。在网络经济中,网络往往充当着杠杆的作用,使你的产品或服务面向成千上万的受众。

松浦弥太郎说:要把钱当作我们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建立一个清楚的认识是前提,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和钱建立亲密的联系,要钱愿意留在你身边。还是那句话,钱只喜欢正确对待他的人。不妨花点时间,检验一下自己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构建现金流渠道吧。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