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一种思维的乐趣_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 体验一种思维的乐趣
SKATH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9-23 05:09:27

体验一种思维的乐趣

《生活中的博弈论》 ——作者 孙恩棣,京华出版社
  
  
  序 体验一种思维的乐趣
  
  
  
  
  
   外重者内拙。
  
   ——庄子
  
  
  
  
  
  “博弈”一词听起来玄之又玄,说白了就是“游戏”的意思。如果需要更准确点,就是有输有赢游戏。可以说,博弈论(Game Theory)是通过“玩游戏”而获得的人生竞争知识的理论。
  
  
  
  博弈就是游戏
  
  博弈论是西方人创立的,英文叫做Game 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也有人将Game Theory翻译为“对策论”、“竞赛论”等,但都不如“博弈论”准确。按照汉语自身的涵义,“博”是用技能争胜的意思,而“弈”则指下棋等对抗性游戏,将Game Theory翻译为“博弈论”更合乎“信、达、雅”的准则。
  
  
  
  游戏是生活的模型
  
  博弈就是游戏,那么游戏又是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游戏是对生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简化的人生模型。
  
  比如象棋,有这样几种角色:老将、相、士、车、马、炮和小卒子,俨然一支军队。当然,比起真实的人生,这个模型过于简单了,但是一样可以映射出现实的生活。而且,惟其简略,那些被纷繁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加明了。
  
  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这是人们痴迷于各种对抗性游戏或赌局最根本的原因。
  
  梁启超云:“惟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也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
  
  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对赌博的迷恋和豪气同样不让须眉。
  
  三明治伯爵当初发明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点心,其实只是为了进餐的时候可以不离开赌桌。
  
  即使乔治·华盛顿这样伟大的人物,在美国大革命时,竟然也在自己的帐篷里开设赌局。
  
  人在打牌时,颇似演戏进入角色,沉醉在一种幻觉之中,为了区区几块钱的赌注,表现得好像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勾心斗角,大呼小叫,甚至牌场无父子,颇失和气。
  
  打牌的人常常感叹:牌局如世事,停牌不和是常事,赢家不如输家精。进入牌局,每个人都自以为跟那些为了金钱、地位、美女而角逐于商场、官场、情场的人们一样。但,这只是一种梦中的战斗,提心吊胆,动用种种手段,目的却渺小得不成比例。就像一场没有流血的战斗,比起绝大多数正在从事人生赌博的人,刺激是同样的,但风险却小得多。
  
  有人反对赌博,说它培养了人的不良欲望。英国有个叫拜特尔的老太太却反驳道:人本来就是爱赌的动物,他是一定要在某个方面捞点儿好处才高兴的。那么玩一局牌把这种欲望发泄掉,算是最稳妥不过的办法了。
  
   拜老太太的妙语不仅仅是在说牌,而是在说人生或更深奥的事理。
  
  
  
  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博弈论原意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的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
  
  人的一生,可以看作是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选择什么专业、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开展一项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该和谁合作、做不做兼职、要不要换工作。甚至是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等等,而这些还只不过是人生决策的几个重大例子。
  
   决策无时无刻不在生活里出现:几点起床、要不要吃早饭、购物、健身,甚至读一本书……不管有意无意,深思熟虑或一时冲动,你已经拿起这本书——这就是一个决策。
  
   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你并不是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的身边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互相影响。鲁滨逊一个人漂落荒岛,干什么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可是,当来了个野人“星期五”后,他就不得不面对人与人博弈的问题了。这时你就需要用上博弈思维了,通过策略推估,寻求自己的最大胜算或利益,从而在竞争中求生存。
  
  
  
  为赢而博弈
  
  台球神童丁俊晖之父说:“人,不能赌,但要博。”
  
  某些正统之士对此嗤之以鼻,恰如匈牙利幽默大师乔治·米克斯所描述的那样,“许多欧洲人认为生活是一场游戏;英国人认为板球才是一场游戏”。
  
  我们则认为,博弈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心态,拿得起放得下的游戏心态。
  
  庄子在2000多年前就看透了:当你用瓦片作赌注时,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倘或换成黄金,就会大失水准。
  
  善博弈者为赢而玩,就算把他丢到海里,他也能衔条鱼爬上来;就算天塌下来,他也能捞到天鹅。为赢而玩决非“不擇手段求贏”。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有時候輸贏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只要是MBA或是在大学主修经济的人,几乎都会在课程上正式接触到博弈理论,不懂博弈理论的人在和这些人过招时,难免会屈居下风。笔者的宗旨就是要帮助大家在策略上胜过生活中的竞争对手,或者起码能并驾齐驱。
  
  
  
  怎么读这本书
  
  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博弈论教科书都是翻译作品,而且多以数学语言为主,读懂它们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并且得下大力气。
  
  用高等数学演绎博弈论是专家们的事情,对于我们大部分读者来说没有这个必要。正如我们都会使用电脑,却没有必要人人精通电脑的二进制工作原理。
  
  学问不仅仅是用来装潢门面的,更重要的是要和实际应用结合。对于博弈论来说,如果我们能够用它解释历史、分析现状、预测未来,就已经达到活学活用目的了。而本书正是要帮助读者实现这一目标。
  
  当然,作为一本系统阐述博弈论的读物,阅读起来可能会比一般的大众书籍稍难一点。
  
  所以,要领会博弈理论的妙处,最好能边读边做圈点,记住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并深入体会博弈案例。这样才会让您更深刻地掌握博弈论的精髓。
  
  本书还将以精彩的案例和智力游戏题挑战你的智商,为你揭示生活中种种诡异的悖论。
  
  · 一桩看似不利的事件可能大有益处。
  
  ·公司里的第二把交椅最不好坐。
  
  · 斩断后路,可以提高谈判胜算。
  
  ·“烧钱”反而肯增加财富。
  
  · 貌似愚蠢的炫耀可能让自己更安全。
  
   我们并不是为了博弈论而读博弈论,更多的是为了体验一种思维的乐趣。本书还会将过于艰涩的知识点以及一些“题外话” 放在延伸阅读部分,不读这些内容不会影响你对博弈论的理解。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
  
  
  
   ——《生活中的博弈论》请认清是墨绿封面 作者孙恩棣 京华出版社 定价28元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3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