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巨头需知维基经济学_维基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维基经济学 > 网络巨头需知维基经济学
菁菁河边草 维基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11-09 12:11:16

网络巨头需知维基经济学

网络巨头需知维基经济学

    文/菁菁河边草

    在互联网发展的这十多年间,很多人与事都几经浮沉,然而,有几本书似乎一直贯穿始终,令人难忘,<<数字化生存>>,<<蓝海战略>>,<<世界是平的>>,<<长尾理论>>,一直到最近的那本<<维基经济学>>(WIKINOMICS)。跟很多译文书一样,觉得老外写东西就一个特点:啰嗦,一个idea在序里有了,前言里有了,各章里有了,结语里还得有。另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书对普通从业人员,尤其是小网站运营者意义不大,基本上供给网络巨头看的(特指员工人数在一千人以上的公司CEO)。好比,长尾理论这样的东西,除了百度帖吧,AMAZON这样的大户,谁能用得上呀?维基经济学将myspace,youtube,linux,wikipedia,flickr,second life这些作为它理论的应用典范,所以对互联网的从业者还是有些借鉴意义的,从现在开始,请忘记:SNS,UGC,web2.0,hypernet,the read/write web。开始学会使用这个新词:WIKINOMICS,它会让你在VC面前加分的!

    为什么想写写有关维基经济学呢?
    一来是因为自己做了一年零二个月的中国式WIKI,二来是因为这本书写得真不赖,通俗易懂,我应该承认,在阅读的时候我发出很多次会心的微笑,这跟两位作者在成稿之后将书交给自己的妻子们审阅有关吧。三来是因为这本书号称是一个900万美元研究项目的成果,想想这么多钱,就出一本书的话,那稿酬岂只是千字千元呀。对我这样喜欢写字的人而言,真是种折磨。

    五道口的小资书店:光合作用书房里也摆上了这套书,包括每套书里都有17XIE.com这个网站的书签,17XIE号称就是要利用这种协作模式来做共同写书的网站。

    

 

维基经济学是什么?
    维基经济学有一个这样的说法:wikinomics,the art and science of peer production。所以说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 peer production,对等生产。 唐.泰普斯科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在每个经济部门参与革新和财富创造。这种新的革新和财富创造的模式被称为:peer production or peering (对等生产)。
    然而,请我们不要忘记前提,对等生产为什么可行?为什么在过去不可行?
    我还是偷懒,用用书中的论据吧。由于技术,人口,商业,经济和世界的深刻变革,我们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众共同参与经济活动的新时代。过去的大多是小规模的协作,协作往往只发生在亲戚,朋友,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和工作同事之间。太多的人,在知识,权力,资本的流通中遭到忽视,从而只能参与经济的边缘活动。现在,形势改变了,信息技术越来越容易获得,使得每个人对合作,创造价值,竞争所需要的工具了如指掌。例如:从免费的IM、SKYPE软件,到公开的软件资源(几乎所有领域方向都有免费的开源软件,我一个弱女子都用开源的软件建了两个网站),全球外包平台。协作变得容易了。
    中国人喜欢说缘分,其实什么是缘分?缘分就是各类关系的存在,而信息技术的发达以及低成本,使得关系的产生更容易,有缘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聚集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力量。
    维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开放,对等,共享及全球运作
    开放的注解:Apache成为网页服务器,Linux成为操作系统。MYSQL成为数据库。Firefox和万维网本身成为浏览器。透明是商业成功的新力量,而不是令人担心的事情。支持透明并积极公开。明智的企业支持透明并积极公开。这会降低交易成本。
    对等的注解:linux的发展经历,以及它后来成长起来的庞大社区。协作生产社区的参与者有很多不同的动机,为了参与,为了好玩,为了利他主义。尽管平等主义是基本原则,但是总有一些人有些相对高的权力与影响力。(中国互联网社区更需要领袖。)
    共享的注解:知识产权。共享的效力不局限于知识产品。它可以延伸到其他资源,例如计算能力,宽带,信息和科学知识。比如skype的创始人就说过:打电话要收费的观念属于上个世纪。互联网上的每一个BIT天生就是为了复制,传播而生。
    全球运作:世界是平的。

维基经济学不是WIKI
    不过。我还是想先说一点,维基经济学不是指WIKI,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借鉴并论证了这样的思想,模式。做事先做人,学WIKINOMICS得先学WIKI。有一天当我在某个QQ群里提到WIKINOMICS的时候,有个同学直接问我:有汉化版么?巨汗。它可不是一个建站系统呀。
    中国有多少个网站?CNNIC在2007年7月公布的数据是:截至6月份,中国网站有131万个,网民大概是1.62亿。在多如牛毛的网站中,以WIKI技术,思想,模式来做运营的网站大概是多少呢?假若是千分之一的话,那就是1310家,WIKI网站的用户也按千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的话,大概是16.2万人。千分之一的这个比例,我想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以前不是有一个大家都还算首肯的统计,说只有百分之一的网民会贡献内容么。而WIKI比BLOG的门槛又高了一层,再以十分之一的概率相与,也不为过。了解数据的最大好处在于我们即使要浮夸之前也有个清醒而靠谱的数据,何况这里指的还是真正会来贡献内容的用户,而不只是注册了就跑掉的那种,在中国,WIKI确实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国外的维基百科(WIKIPEDIA)却红火的真叫人眼热
    WIKI这个产品讲究的是协作,大家在基于信任的基础上可以本着客观的态度来贡献内容(或者知识),恶意修改的人会存在,但正义的力量居多,而且跟很多互联网社区一样,它也一样存在领袖人物。WIKINOMICS其实是一个造出来的词,意思是wiki+economics,在书中,作者举了无数例子(互联网的,非互联网的)来证实: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
    WIKINOMICS应该比WIKI的意思更广泛。它指的其实是一种模式:到公司外面去寻求战略方向和伟大的想法。调动网络社区贡献其思考和知识是必备的条件。维基经济不是别的,就是如何驾驭协作以获取更强竞争力的艺术和科学。


世界即将改变,网络巨头是否做好准备
    互联网行业真的很丰富多彩,城头变幻大王旗,经济学家们声嘶力竭地提醒着我们:协作改变世界!做为互联网从业者,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呢?尤其是巨头们。
    对小公司而言,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协作浪潮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作者用浓墨重彩描绘出蓝图:对私人或者小型企业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诞生,甚至可能是一个黄金时代,可以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或者雅典民主的崛起相媲美。大规模跨国,跨学科和跨文化合作一下子变得非常经济而又有趣。我们自己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交换系统。
   对大公司而言,似乎有一点悲哀,以传媒界来看,堡垒被攻占了。专业者的知识生产者不得不与业余爱好者共同分享舞台。上千万的人们在博客空间(blogosphere)分享他们的新闻,信息和观点。播客,视频分享类网站,移动照片博客网站,在网络上创造出来一个生机勃勃的,不断更新,人人相连的自由发表信息和新闻的潮流。维基百科(WIKIPEDIA),一个成千上万的爱好者集体创造编写的任何人都不拥有的百科全书。它只有五个全职员工。今年九月份的时候,它宣布,维基百科英文版产生第200万个条目。全球ALEXA排名第八。截止2006年8月,myspace 已经有1亿名用户,大约每周增加50万名。这些用户的个人创意,关系网和档案是创造网站价值的最主要动力。然而,无论是wikipeidia,youtube,myspace都没有海量的员工。像中国这样门户级的网站动辄就几千名员工,是罕见的。
    旧网络关心的是:网址,点击,吸引眼球。
    新网络关心的是:社区,参与和大规模协作生产。
   

    网络巨头可能从“博客”的那场战争中得到了甜头,所以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这才是危险的事情。
    然而,还是要引用柯瑞.道特罗的话:对未来的态度:铁匠在啤酒中撒下眼泪,悲叹自己没有办法在铁路时代卖马蹄,但是这并不会使他们的马蹄更受欢迎。那些变成学习机械师的铁匠才会保住自己的饭碗。


转载请通知作者,保持作者原名。

msn:lady-grass@hotmail.com
blog:http://ladygrass.blog.sohu.com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网络巨头需知维基经济学”的回应

小狼狗(旺旺) 2008-11-20 17:05:33

才女呀。汪汪~!

菁菁河边草 2007-11-11 08:29:29

祝贺出头!

Maki 2007-11-10 07:55:22

"跟很多译文书一样,觉得老外写东西就一个特点:啰嗦,一个idea在序里有了,前言里有了,各章里有了,结语里还得有。"

嘿嘿,这个习惯就好了...我大学这几年不知道写了多少万字的essay,全部得这么整...前言就得点明idea,第一段还得突出讲,是为thesis statement,然后每段都得涉及,supporting statement and examples.而且为了保持全文的统一性,各章不断强调一个idea是常见的.结语更是要有,conclusion不需要心意,但是一定得把整个文章(特别是thesis statement)换种说法概括一下重说一遍...

国外的essay就是很麻烦...可是不这么写就拿不到好分数啊...我熬了这么几年,总算熬出头了...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