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_维基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维基经济学 > 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
铂程斋@喷嚏网 维基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11-13 19:11:07

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

(一)

 回溯到10年前,我们很难相信有一个IT公司可以超过微软。

 微软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建立了一种卖软件的商业模式:开发纯粹的数字产品,大规模生产复制,然后坐拥超额利润。

 全世界的个人电脑上90%以上装的都是windows。就是在这种天下无敌的模式中,盖茨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首富。

 那个时候,有人说:强者通吃。那意思是,除了微软,大家只有喝汤的份了。

 有人说:我们要反对微软的知识霸权。那意思是,没办法,我们只能贸易保护一下了。

 第一世界的软件价格和第三世界的价格是一样的,大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盗你没商量。微软陷入了全世界爱国者的人民战争中:

 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免费策略干掉了NetScape,但是,却深陷在垄断诉讼和知识产权的漩涡中,精疲力尽。

 现在我们知道,就在微软四处树敌把自己搞得满头是苞的时候,它的敌人却在互联网浪潮的掩护下,悄然长大。
 
 最近,google的股票已经窜到了700美元。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我们想知道,一个更大的巨无霸的崛起,意味着什么:

 人们开始相信,没有谁是长胜将军。

 人们都看到了google是怎么在微软眼皮底下长大的,并且知道它如何逃脱了微软的生存法则。

 人们在想:

 google为什么会成功?它如何颠覆了微软的生存法则?

 google会成为一个比微软更微软的公司吗?

 google的自身利益会导致它走向垄断,还是开放?

 谁又有可能超越google?


(二)

 微软怎么赚钱?

 除了卖的是比特外,跟传统的产品是一样的。只有在成为它的客户后,它才提供服务。

 google则完全不同。google卖的是一种关联服务。它的做法是:首先,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自动机器人抓取网页,产生网页的数字收录手册,提供一个简易的搜索框,让用户免费使用。然后,根据用户搜索,自动匹配相应的广告。

 在服务的过程中,“顺便”提供新的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

 在google的系统中,两个相互支撑的部分组合成协调的模式:免费工具+广告系统。免费搜索用来抓人,广告系统用来抓钱。

 google跟微软的不同是,它改变了游戏的规则:你可以拿出点东西先分享给大家,然后再吆喝点别的。

 不是一开始就收钱,并不意味着一直不收钱。不从终端客户那里收钱,并不意味着不从广告商那里收钱。

 google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做了中间人,然后就闷声不响的开始发大财:因为广告的模式太好了,所以,google会不断地开发各种免费的工具,让大家用,然后,它肯定会一直保留挂广告的权力。

 可以肯定的是,google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尚,商业公司的善良建立在其行为恰好与商业模式的匹配上。只要内容旁边可以放广告,那么那种为人类积极扫描图书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让人们在各种设备上看广告的动力就不会消失。
 
 问题不在于,我们想不想看广告,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知道,能够选择。

 我使用gmail。但是,我看见邮件旁边挂着广告,我就知道,不管是人读的,还是机器读的,google是把我的邮件都扫描过的。不然,广告的匹配从何而来,它怎么可能知道我喜欢读书,还是喜欢旅游?

 难怪微软的鲍尔默曾经怪怪地说:“我们和google不同的是,我们从不阅读客户的电子邮件。”

 大家心照不宣。免费,就有隐私的代价,而这种代价,大多数用户是不知情的。

 有时,我在想:google会成为另外一个微软吗?会不会因为对利益的过份追逐,而变得越来越放肆,越来越贪婪?

 我的担心不无道理:在adsense帮助的页面上,都要挂广告;我在Adsense提供的广告内,发现了一些不受欢迎的网站,比如帮学生写论文的网站....

 那个“不做恶”的承诺,已经是一个风中的承诺?

(三)

 互联网的出现,本身代表的是自由、平等、民主和分享。然而,我们生活的时代却是一个被商业过份操纵的时代。

 互联网是让所有政客气急败坏的地方,它又是价值观的竞技场。利益和分享变成了一对跷跷板。

 商人们只想着往自己包里捞钱,但象李纳斯·托沃兹(Linux之父)这样的人不会这么想的。

 人类的文明就是如此真实展开的:

 利益驱动变革,而对公平和自由的追求限制贪婪。这正是互联网的迷人之处。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我们会完成各种大规模的协作,但是,我们又可能不知道,这是否一次商业操纵或引诱?

 大多数人跟商人们看见的东西不太一样。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交互工具,互联网使的所有角落里的人都几乎可以免费的获得知识、技能和工具。

 人们看见组织会被迫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松散,个人会变得越来越自由,从语言到身体。

 商人们,看见的是一个新的屠宰场。他们的脑袋里,冒出的更多的是:用户无私贡献内容、疯狂的seo、病毒加流氓式推广、给用户的机器安木马,狂刷网站流量.....

 大家都觉得互联网太好了:建立一个网站,花钱不多,还可以吆喝大家来免费贡献内容,然后,坐在那里等爆发了开始数钱。这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很多梦都是这样做的。

 然而,回到根本的问题上:

 你有什么样的理由,让用户到你的网站上?

 你有什么样的关联服务,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

 你提供什么样的持续长远的价值?

(四)

 google是互联网时代的榜样,但它并不算完美。

 google改变了软件的价值,但其整个生态链上,对内容的原创的激励不够。过多的价值分享到了聚合者身上,在评定网页等级的方法上,也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来对付垃圾网站的流氓做法。

 我一直认为,google其实,还不够开放。在《维基经济学》里,提到了一个更为完美的典型:亚马逊。

 我相信其观点是对的:亚马逊是在做平台,不是仅仅在做联盟。

 这也正是未来社区的突破点。当微软花了2.4亿元收购facebook 1.6%的股份的时候,我觉得微软不仅是在哄抬物价,而且,微软看见了facebook超越google的可能:

 一个更加开放,可以让所有的人利用的网络,更象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一个能释放创造力,并为创造者谋利的系统,一定会赢。

 用网络来建立专制,能打败陈腐的知识产权保护,但面对更加开放的组织,它遇到的是反对控制的力量。

 如果有人问,谁能够超越google?就让我们想想google是如何在网络上超越微软的:

 在其价值处,颠覆其价值,在其控制处,颠覆其控制。

 那我们自己可否做到?该如何去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呢?

 去读读《维基经济学》吧,这本书比《长尾理论》更实在,你会看见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企业为何被迫做出适应性的变革,每个独立的人可以在这个时代参与创新,找到自己发财的机会,互联网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协作方式,以及我们对科学和艺术的看法,它拥有怎么样的美好的、不可预知的力量和未来。


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展开全文
有用 245 无用 16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的回应

f1geometry 2012-05-19 22:24:58

看好ms,毫无疑问。

Hotdancing 2011-06-01 21:57:27

对比现在,ms算个啥啊,希望他能东山再起。

广隶 2011-03-06 00:21:10

说对了,微软看中了Facebook滴。 我们会看以前的文章,来对比如今的现实,这也是一种有趣的事情

JonnyPeng 2010-11-13 16:07:30

当我想引用你的智慧的时候,我失败了,你让我充满动机地阅读,结果,你聪明地给我说——自己去看吧!MYGAD

lightinglei 2010-06-11 11:46:49

说错了,20年前,ibm比ms强
30年前微软加inter不过是ibm雇佣的工人……

[已注销] 2010-06-11 11:33:27

借鉴下

lightinglei 2010-03-28 01:04:57

十年前ibm可以

cyrillee 2010-03-17 13:16:23

他们都在开拓着自己的世界,现在是开疆辟土的时候,最后会是多极的世界,文章写的很好,顶一个。

薄荷冰茶 2010-03-04 14:08:06

M一个~~~去看看这本书

学峰刘 2010-01-09 12:12:00

为啥成了讨论google的帖子,感觉这个评放在<google planet>更适合

铁拳 2009-11-25 11:06:50

收获不少

小狼狗(旺旺) 2008-11-20 12:14:06

读过,有点东西。

小皮 2008-09-02 11:55:28

作者对网络的商业模式的思考很有见地。

寒鸦 2008-03-07 18:55:03

good 不错 但是wiki还没有看出什么东西

[已注销] 2008-01-18 13:46:25

悟空空。。这是什么话,搜中文哪个好,试试就知道。中文短语稍微长一点,google就会分解成词语,基本上搜不到需要的结果。

SunkillEr 2008-01-16 14:21:38

楼主讲得不错,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买本看看

悟空joseZ 2007-11-28 22:33:10

GOOGLE在中国为什么普及率不是那么高,还有我深刻的发现,现在BAIDU的一定成功与他们在使用上便于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老番 2007-11-28 08:59:48

产品是沒有什麼Profit Margin 了, <5% .提供服务的Profir Margin 分分鍾 > 20%. 這就是道理的所在

mandolinexu 2007-11-18 17:07:43

非常有深度的思考。

lotories 2007-11-16 21:22:36

想看这本书,只是对行业的兴趣

三流水准

lovepotato 2007-11-15 16:37:17

写得不错,昨天刚买了一本。

植被哥 2007-11-15 11:56:59

top一下

随流星而来 2007-11-15 11:51:40

拿GOOGLE和微软比本来就是个笑话。。。

就像拿微软和中石油比一样。。。

helen 2007-11-15 11:09:18

但愿我能看的下去吧

David 2007-11-15 11:03:59

有道理,有空去看看

书香 2007-11-15 10:47:40

《维基经济学》是超前的,作者看到了未来,但人们更愿意继续忍受目前的痛苦而不愿意改变,如欧洲。传统的盈利模式强调封闭、等级,也就是关起门来偷偷赚钱。未来的互联网经济必须依靠维基——群众的指挥才能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迅速的,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到这种模式的广泛存在。问题在于,网民的自主贡献应不应该获得报酬?就如我们在豆瓣上发评论,为其丰富内容增加点击率,我们是不是该分享其商业收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为任何问题提供任何解决方案,但是这本书能够启发我们定见未来,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谁看到了别人还没有看到的,并且早行动一步,谁就成功了!

也许 2007-11-15 10:29:09

悄悄问一下阿,这书有你的评论写得好吗?

库克斯塔尔 2007-11-15 10:13:28

各取所需

菁菁河边草 2007-11-15 10:09:11

已经看过了.

许贝贝 2007-11-15 10:07:51

亚马逊 是指 那个著名的在线书店吗

黑·蓝 2007-11-15 09:32:26

屠宰场的比喻很精彩

Moon 2007-11-15 09:05:21

google找到了完美的搜索引擎(应用价值)和针对性广告(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使搜索引擎成为了杀手级的应用并创造了趋势。但协作没有很好的赢利模式与其配合,所以说这种趋势的发展有待观察可能会以完全不同于作者书中描写的形式出现。

三金 2007-11-15 08:47:45

很精彩,鼓励一下

L 2007-11-15 08:28:31

国内有校内网。和facebook差不多,不过也是kill time
至于google超越微软。。。貌似还不是短时间内看得出来的

Kim 2007-11-15 06:29:48

good comment, but not good book

夏天蓝调 2007-11-15 03:57:37

楼上不懂不要乱总结。
网络是一个信息流通的地方,你知道信息意味着什么不?

大木头 2007-11-15 01:28:47

网络 归根结底 还是人与人的交流

Veneficus 2007-11-15 00:46:32

2007-11-14 21:52:49: cleaner
  2007-11-14 20:57:21: Maverick
    gmail读你的邮件你是知道的,微软那些软件偷偷收集你的信息你还蒙在鼓里


摊手 我还以为网络无隐私是常识来着 微软的那些软件后门什么的只有更多吧 这也是现在专业人士都把注意力放在LINUX上的原因--它是开放式的,透明的,而且免费。只有linux才可能是windows的竞争者

读你邮件的不只是GMAIL 基本所有email服务商都会这么干 这种信息挖掘技术本来就是目前的热门课题 所以重要部门都是有自己的邮件服务

丛茸'' 2007-11-15 00:20:40

civilization

04101096 2007-11-14 21:52:49

2007-11-14 20:57:21: Maverick
  gmail读你的邮件你是知道的,微软那些软件偷偷收集你的信息你还蒙在鼓里
说到这个想到了:抽奖活动中,活动方总是会说一句话 “ 保留所有解释权”。
呵呵 都这样
甚至有时候感觉是合乎情理的

Yuguo 2007-11-14 21:48:19

真希望有人能超越google,因为google现在的服务已经很棒了!

马上路 2007-11-14 21:47:38

未来是整合每个人的网上资源。这是我的想法。

羊遛狼 2007-11-14 21:34:52

很不错的评论

Farewell 2007-11-14 21:33:29

留个爪子

Maverick 2007-11-14 20:57:21

gmail读你的邮件你是知道的,微软那些软件偷偷收集你的信息你还蒙在鼓里

天水一色 2007-11-14 20:43:16

很受益!

terababy 2007-11-14 19:02:22

老调子

college2014 2007-11-14 19:00:54

000

拥趸 2007-11-14 18:21:56

发展很渺茫的,谁也不能预测下一个市场的具体来临时机,大家都在就势。

黑白窗棂 2007-11-14 18:18:32

我想摆脱网络 看来一次一次的是失败~
一个比一个更厉害的强者 和一个比一个更吸引人的童话~

三二 2007-11-14 18:05:43

还有这书的翻译太烂……

三二 2007-11-14 18:04:56

facebook不适合中国用户,还没豆瓣好用呢。

布书鸟 2007-11-14 17:49:31

写的不错,路过

狗尾草 2007-11-14 17:26:37

有意思,研究一下,google已经是过去式了,下一个热点还不确定。

[已注销] 2007-11-14 17:24:33

打个记号。

鱼雷潜艇 2007-11-14 17:22:51

写的不错,顶一个

jocelynli 2007-11-14 17:15:11

为什么不看看myspace和google的结合呢?
facebook的成长虽然很快,但是感觉还是不能找到我所有的需要阿,如果我需要看看朋友们的近况,我才会去facebook, 大约就是kill time.

书香 2007-11-14 17:13:23

是的,亚马逊!

aflying 2007-11-14 17:05:44

超越Google?
这本书到底是说维基还是Google还是facebook?

PabloHoney 2007-11-14 17:02:09

me记号too

kisskisskiss 2007-11-14 16:57:16

wo也做个记号

书虫虫 2007-11-14 16:14:14

我觉得社区网站可能是最后的王者,
比如facebook,它真正得改变了人际交往的过程。
从中产生的商业价值,将远远超过Google的匹配广告。

未来属于facebook之类的社区网站,而不是google.

豆子柒瓣 2007-11-14 15:59:41

说实话,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出来google有超越微软的迹象。

yldc 2007-11-14 15:29:53

有得必有失!信息的交换时刻都在进行,关键是个深度问题!

rice 2007-11-14 15:24:33

所有的语言都被你给淹没!

L.R™ 2007-11-14 14:57:30

回归理性是迟早的事。GOOGLE的价值在于他的用户群体。

xiongmao86 2007-11-14 14:42:07

marked

2007-11-14 14:24:54

隐私,现在毫无隐私可言……

[已注销] 2007-11-14 14:20:43

精彩?
迟早会被超越的,你不可能永远第一。

[已注销] 2007-11-14 14:04:43

我从事了网络广告后才知道 那些砸钱的人实在傻到了极点
只要他们意识到这一点 风波就会平息 时间会证明 所有的软行当 都是泡沫

[已注销] 2007-11-14 12:30:32


精彩。

枫落||Lawliet 2007-11-14 10:24:14

想看看这本书……

北极苹果 2007-11-14 09:30:12

有兴趣,做个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