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客观揭露当今中国经济的问题所在_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 全面客观揭露当今中国经济的问题所在
Fedihenin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12 00:03:54

全面客观揭露当今中国经济的问题所在

首先得惭愧地承认,本以为自己作为国内顶尖经济院校毕业的学生,这却是自己除经管教材外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经济研究书籍。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喜欢这本书,也很信服郎教授所言所论。不得不说,自己虽然接受了四年的经济管理教育,却还是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形势没有宏观系统的认识,更谈不上所感所悟。

去年逛物美,自己在热销书区买下两本书:一本是梁晓声的《郁闷的中国人》;另一本则是此书了。刚看了下百度百科,查到如下一段话:“郎咸平本能地站在中下层人民一边,为民代言,披露现实,大胆建言,在反腐败、中国经济、房地产、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上,都有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切合实际的建议。”

有人说,郎咸平是个危言耸听的人,具有煽动性,于是又有了如下的调查:
2005年10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接受媒体采访,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引起了社会舆论对经济学家问题的高度关注。为此,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丁学良“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83%的公众支持。在本次调查中,近三分之一(31.0%)的受访者表示,在时常发言的主流经济学家中,自己更愿意相信郎咸平的言论。在调查提供的14位经济学家中,支持率仅次于郎咸平的是吴敬琏,为19.8%。剩下的12人,没有一人得到10%以上的认同率。

当今中国社会信任度缺失程度极其严重,不能总生活在“新闻联播”里,但是当人对现实信息的虚假产生怀疑时,甚至是全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那么这种不安全感就井喷了。郎教授的书,是煽动也好,是直陈也罢,至少在我看来,宏观构架很清楚,条理与论证很清晰,很多现实能说的很明白,我当然要相信。至于作为一个理性公民而言,还需要旁征博引,这又是后话了。

读郎咸平教授《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好像自己更投入,像一个了解真相的过程,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发现了自己学识是如此肤浅,对社会经济的认识如此浅薄。也借一篇读书笔记,把一些简单的思想记录在心里:

 前言和第一章:总体经济形势:衰退与套牢

【1】消费、出口和投资都陷入大萧条:
(1)内需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相当一部分是“三公”消费,而真正反映老百姓消费能力的地方在超市;
(2)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值靠近乎疯狂的固定资产投资:四大国有银行的非理性贷款、铁道部与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2008年底开启4万亿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所有产业在过去这些年的高速增长,可是在今天却导致了中国几乎所有相关企业都被套牢;
(3)愿景: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这些人拥有大部分社会财富。同时,通过这些人形成强大的购买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强劲的利润增长点。企业赚钱后,就能雇更多人,发更多工资,然后这些钱又回到中产阶级手中形成又一轮的购买力。这样,无需政府投资,经济就会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实现自我平衡,进而持续发展。

【2】“非左即右”的错误:
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共产主义本身,而是社会和谐,其他都不过只是手段而已。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想达到社会和谐,不同的是,马克思希望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民主与法治,而亚当斯密希望通过“看不见的手”,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3】民营和个体企业都集中在四大产业:一是房地产和中介;二是批发零售和商贸物流;三是制造业及进出口;四是餐饮服务业及农副产品。这些行业都是利润最薄、税负最重的。

 第二章: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理论:
(1)从下游开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国民党政府直接印纸币来买粮食日用品,立竿见影物价上涨,从下游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2)从上游开始:印纸币建造高铁、高速公路这些项目—钢筋水泥机械需求—扩大产能—新一轮钢筋水泥机械需求—多印纸币。表面上,这些纸币没有用来买粮食和日用品,而是用来支付基建项目,所以不会影响到百姓生活,实际上,企业的利润和工程的腐败最终都进入了个人腰包,这笔钱还是会进入流通领域用来购买粮食和日用品。

【2】根据理论(2),通货膨胀发酵的三个阶段
(1)阶段一:上游印票子,带动大宗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大涨;
(2)阶段二:上游的票子以利润和灰色收入的形式窜入了下游,带领豆油、水果、鸡蛋、猪肉、服装乃至城里的租金进入了上涨时代;
(3)在大家都发现钱不值钱后,垄断企业带头把钱不值钱的这部分商品的价格涨上去。(垄断国企都处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其任何涨价行为都会对整体物价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

【3】商品涨价的三个硬性条件:
(1)少数人对这个商品的价格一点都不敏感;
(2)大部分老百姓无可奈何,最多只能少买但不能不买;
(3)供给是有限的。

【4】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外因论:外汇储备(周其仁):应启动人民币升值,调低出口退税,适度控制贸易顺差的规模,控制外商的直接投资;
(2)内引论:内部要素价格(夏斌):短缺论,即供不应求推动物价上涨,劳动力供给的拐点在2013年,“民工荒”的背后,劳动力其实是一直在增长,只是这个幅度不及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幅,因为需求的异常亢奋
(3)政府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相对货币供应量的比例达到38.32%,这股庞大的支出从上游到下游,驱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非理性的亢奋需求。

 第三章:制造业

【1】通胀之后,中国制造失去其优势,高端工作机会回流到本土,低端工作则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工人工资上涨、美国生产效率提高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导致两国生产成本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2015年前后,北美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在美国某些地区的生产成本将于中国制造不相上下。

【2】工资上涨后日韩道路和中国香港道路的对比:
(1)日韩道路:把用工较多产值较低的产业转移,全自动生产线来应对工资上涨;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内需消费型经济;成功的教育体系和产业政策(游戏、数字内容产业、半导体、造船等技术密集型);
(2)香港道路:把工厂转移到内地,透过制造业积累起来的资本并未投入日韩台所涉及产业,而是催生了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金融危机爆发后,财富顷刻东流。

 第四章:房地产

【1】当前房地产业的特征:
(1)政府垄断土地开发权,有意制造楼市火山,并严重依赖土地财政,让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A-经济依赖: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之的46.6%;B-财政依赖:2010年,在两轮房市调控之下,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比例再创新高,为76.6%;C-金融依赖:房地产贷款(20%),加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和体外循环的信托贷款(60%)(占全部各项贷款比重);
(2)漠视负利率问题,鼓励资金进入楼市、股市,制造经济虚假繁荣:定期存款利率,通胀率和贷款利率间的关系,不能解决老百姓保值无门的问题,只能逼百姓买房;
(3)经济衰退就在眼前,却为了政绩,不顾一切打压楼市:保障房打击房地产市场。

【2】新加坡和香港得以高房价的原因:
(1)政府解决了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房屋供给和公营房的购置方面有详细的规定,使补贴真正落实到中低收入家庭;为服务业提供了稳定的营商环境;
(2)充分实现土地价值,避免无地可用:通过控制土地拍卖量,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高房价的卖地收入流向政府,建造廉租房,降低企业税率;低税率反过来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扩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香港房价贵,老百姓却不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根本没有必要打压房价,相反打压房价就是打压老百姓的资产,政府非但不应该打压,反而应该让房子增值。

【3】房地产调控方式解析:
(1)房产税:在美国,征收房产税不是为了打压房价,而是为了让房子增值,藏富于民;房产税一半给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营商环境改善房屋增值;一半用于教育;
(2)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建立保障房的经济基础是商品房,促进商品房开发和合理分配保障房相结合;

 第五章:产业升级

【1】未能解决
(1)国企没解决:国企的高增长本身和就业增长、出口增加、收入增加无关;
(2)外企没解决:拉美困境:利用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开放市场的比较优势,大量引进外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社会矛盾凸显和没有核心竞争力。原因:简单代工。

【2】招商引资——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1)中国大陆:利用租金、土地和税收优惠;4万亿配套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基本是保护落后产业、保护既得利益,只能妨碍产业升级;“苏南模式”/代工革命:给外国企业土地和税收优惠,让它们来投资建厂,把组装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只能吸引最低附加值产业,因为在这些附加值低的产业里,土地、税收所占的成本比例非常高,反而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根本不在乎这些优惠;
(2)台湾日本:利用教育和人才体系、科技政策和创业环境,给老百姓公平的起点,给千万小企业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

 第六至九章:国企

【1】国企的巨额补贴:直接补贴、信贷补贴、地租补贴和资源税补贴;正确的做法:限制国企享受补贴和免费资源,这样才能逼着国企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来赚钱。即国企赚钱的两个前提:(1)国企赚钱不是靠滥用垄断地位搜刮老百姓;(2)国企赚钱不能自己留着,必须上缴财政,然后返还给老百姓。

【2】电力:电网改革不彻底
(1)模式:发电(电力企业)—上网电价—配电(电网企业)—输配电价—电力公司—零售电价—用电企业、居民
(2)电厂的发电量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计划内电量由电网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上网电价,这部分电厂是能赚到钱的;超计划发电部分,电网则要降价收购,而电网的销售电价则没有变化,这部分电厂因为电网压价而亏钱。因此,对这部分所谓计划外电力需求电厂完全没有动力去满足。所以真正的电荒就是电力企业完成计划电量后,就以停机检修为名不再多发电。国家电网垄断80%的输电网络,中国的电网企业仍然靠传统的“吃差价”(零售电价和上网电价的差值)来盈利。
(3)美国政府的角色:环境保护、监管电价和补贴低收入者。城市周围用电量大的地区有独立发电商、垂直一体的公立电力企业、公立企业的附属发电企业等;农村和小城镇有非营利性的政府资助的发电厂。美国有数百家发电企业,最大的发电商控制的装机总容量不到全美总装机的4%。
(4)改革方法:允许直供电,强制废除电网的垄断批发权;放开两头(市场决定上网电价和零售电价),只管中间(输配电价);放松对零售配电企业的准入。

【3】民航
(1)特点:燃油附加费;航班延误;时刻表;腐败问题。
(2)垄断:三大机场排航班的时间都是以基地公司优先:国航以北京为基地,东航上海,南航广州。三大航空公司垄断了所有毛利润最高的航线。
(3)产权改革:航空公司的本质是在经营两个重要资产:飞机和航线。如果只围绕经营权不改产权,那么国有航空公司就会利用这两个产权上的优势,妨碍民营竞争者公平获得这两个产权。

 第十章:民间信贷
民间借贷活跃的根本原因:2010年开始国家为了抑制通胀,银根收紧,几乎拒绝给中小企业放款,中小企业被挤出正规金融市场,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地下金融市场的钱是有限的,当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贷款利率自然被推高,导致高利贷的出现:
【1】高利贷的非议:
(1)高利息导致许多企业破产:反驳:借不到钱也会破产;
(2)民间资本充满风险,一旦风险爆发结果不堪设想:民间借贷是最没有风险的金融业务,因为他们都是一对一的借贷关系,如果发生毁约只涉及双方当事人。而大金融机构,一旦倒闭将会发生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破产。事实证明,民间借贷的毁约率大大低于国有银行过去的坏账率;
(3)对利息率的错误描述:民间借贷的年利息率一般在30%上下,而且这种借款都是短期的;此外,民间借贷手续非常简便,不需要抵押或担保就能很快拿到钱,没有回扣、中介等费用,因此作为优质贷款,利息高些没有什么不可以。
【2】问题的起因:官方银行系统不会对大量民间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而这些民间项目既有盈利能力又有负债能力;官方银行系统内的风险评估机制有问题,形成了民间信贷的真空,官方信贷系统内的放贷既不看项目的前景,也不看借款人的信用资质,实际上,距离政府越近就越容易借到钱。官方银行越是无法满足这些民间信贷的需要,民间信贷利率机会越高。
【3】民间信贷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官方银行吸收的是陌生人的存款,放贷的对象是政府、国企和陌生人,但是民间信贷机构只吸收熟人的存款,只做熟人生意几乎是民间金融行业的军规,只要恪守就能安然无恙。民间信贷从存款到贷款是自成体系的闭合系统,民间信贷先天在风险评估和项目管理上就比官方信贷要强大,更因为民间信贷支持的民间项目长期表现往往比政府的政绩工程要好,所以跟着民间经济繁荣起来的民间信贷自然繁荣成长。
【4】高利贷的源头:不让民资办银行,导致民资只能潜伏地下钱庄。小额信贷公司和村镇银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道路阻碍重重,才使得民间的发展借贷越来越快。

 第十一、十二章:银行信托和国有银行风险

【1】银行信托的理财产品几乎是借理财之名,行房地产之实;美国房地产次级债券的翻版;实质是变相的竞争存款。(银根收紧,银行缺钱,存款利率低,投资率高才能回笼货币)

【2】国有银行最根本的问题:考粗放经营赚钱:疯狂圈钱,疯狂贷款,吃着稳定的利息差来赚钱;2011年中报显示,手续费和佣金占银行净利润的40%。而发达国家银行进入门槛很低,靠服务赚钱。

【3】国家与银行的关系:国家是银行的靠山使得银行对【2】有恃无恐:企业借钱只有国有银行有额度;所有国有银行的存款利息一样;银行想高息揽储,央行和银监会会封杀;同时,商业银行要“听话”,要把钱放贷给地方政府、支持地方GDP的发展;其次贷给国企买地卖地,搞房地产;最后实行低利率,以保证国债发行的低收益率。

【4】防范国有银行风险的方法:利率市场化;放开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准入。步骤:
(1)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2)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再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利息差消失,同时因为民间资本向民营企业放贷,民间利率会下降;
(3)民间银行通过市场竞争吸收了国有银行储户的部分存款,国有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就会减少,通货膨胀就会消失,利率会下降。
(4)等到利率与国外一样低了,并且经过了前面三个阶段,中国企业逐渐习惯了利率波动,然后再搞人民币国际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就能比较容易适应外部波动带来的利息波动了。

而后面主要探讨了民营企业的衰退以及经济改革的一些办法,这里就不过多记录了。一段定义让自己很有感触:
中国中产定义:年收入8万至11万(国务院新闻办);
美国中产定义:首先,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有一定空闲时间,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最后,具备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修养。中产更多的是一种幸福的状态,是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具体收入多少钱。如果我们非定一个标准,那就是不为衣食住行操心,能定期旅游,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中产。

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路还有很长,周末上海出差,和一个台湾供应商聊起了大陆的各种问题和改革,他也谈到,大陆太大,人太多,还得承认,这两百年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变化比中国还大,既然高速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不得不说别人的视角和心态还是很客观,也希望中国有更多的良心知识分子,如郎教授,为社会改革披露更多问题的症结,提出更多合理化的建议。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