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国家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_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 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国家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云际007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12 12:12:14

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国家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读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科斯的几篇简短的论文开启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大门,经济学家们通过分析制度设计中的产权制度和交易费用来重新思考国家、企业和市场。诺斯则把产权制度和交易费用的分析运用到经济史的分析中,让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我们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技术的进步,但作者通过分析狩猎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古罗马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骑士制度以及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得出,人口的增加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每一次制度变迁都是人口的膨胀和旧制度下边际生产力的下降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社会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狩猎社会只有打猎、兽皮缝制、石器制造这些分工。到了农业社会,就有了农民、铁匠、石匠、建筑师、商人等较多的分工,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则出现了门类繁多的工业以及丰富多样的服务业。

之所以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主要的动因是人口的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旧有的制度下会出现边际生产力下降,通俗一点说,人口的增加将使狩猎不足以维持生存,所以只能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则又引起了农业人均生产力的下降,则必须发展商业和工业。马尔萨斯担心人口的增加会引起资源的不足,最终导致世界的崩溃,事后看来,人口的增加并没有导致世界崩溃,反而促成了经济的繁荣。哈耶克揭示出,在马尔萨斯的年代里,分工比较单一,人口的增长确实会引起资源的不足,但是马尔萨斯没有预见到,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复杂化,同时分工的深化和复杂化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经济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繁荣。

上面的逻辑主要是说的是分工,但分工自然的隐含一个问题,那就是交换,没有交换就不可能分工,没有分工也没必要交换。交换则涉及一系列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用于交换的产权是否受保护,二是交换的契约是否受保护。如果没有保护,则交换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也即交易费用较高,如果受到保护,则交易费用将降低。

什么因素影响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呢?毫无疑问,国家的法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是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的基础,所以,国家的制度设计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经济衰退的关键,对国家的分析成为经济史的结构和变迁分析的钥匙。

传统上,对于国家的理解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剥削理论,一类是契约理论。剥削理论主要是马克思及其信奉者持有的,利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国家的本质属性,认为国家是某一阶级实现暴力专政的工具。而契约论则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奉行的观点,认为国家是社会公约的履行者。作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他认为国家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博弈的规则,这种规则通过法律、制度等来明确规定。国家的目的有两条,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使得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个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使税收增加。通俗一点说,国家就是制定一套界定产权的规则,这套规则肯定不是削弱国家的作用,而是加强国家的作用,比如不动产登记制度,就是国家作用的强化,同时国家通过立法保障私有产权和市场交易,促进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增加税收。要理解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两条是关键。


要想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则仔细阅读他关于两次产业革命的分析至关重要。我们一般理解认为产业革命缘于蒸汽机和其他一系列重大发明的产生,但是,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促成了那么多重大的发明问世?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积累是一方面,但是基础研究并不一定会导致技术发明。作者认为正是西方社会中出现的专利法、版权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界定了发明者的产权,能够使发明者获取发明收益的较大份额,才激发了发明的积极性。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国家制定专利法、版权法和商标法呢?则源于人口的快速膨胀和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必然提高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是技术创新的前提。

这就是作者分析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采用的理论框架:人口的增长促进分工深化,分工深化要求交换的便利,交换的便利则要求交易费用的降低,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是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而国家的制度设计是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的基础。所以,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国家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