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问题_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 三个问题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6-25 12:06:40

三个问题

问题1:市场体制的构建,是否会使得原来的Power(权势)消亡?

一种可能的情况(似乎正逐步被证实存在)是,在这个不完全的市场体制下,原来的Power被嵌入到市场结构里面,然后穿着看似公平的市场机制外衣去发挥作用,比如制定交易规则,比如操纵资产交易价格,比如滥用信息优势,比如优先”排队“。

最令人担忧的循环会因此出现:Power带来收入,收入投资于政治和社会权力带来更强的Power,而且Power嵌入并操纵这个市场机制。带有power的社会结构被强化和固化,非市场化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增大,社会流动性进一步下降;社会不公和矛盾加剧。

问题2:转型经济是否存在公平模式?

既然被叫做转型,就意味着这是一场带有改良色彩的改革,或者是体制外的改革。进一步说,是保留了原有的资源配置和权力结构的改革,而不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来看,似乎没有什么理由改变这种改革的基本理念。至少无论从历史实践还是从理论逻辑来看,都无法证明,如果改革以更激进的形式进行,就必然会有更好的结果。

这种改革的模式,保留了不对称和缺乏制衡的资源配置结构,必然出现的特点就是存在法律和制度的真空,使得有违法理、显失公平的转制方案得以制定并实施。

不平等和腐败的根源不在于转型本身,而在于公有企业制度建立时对私有产权的消灭。为了更长期的效率和公平,在上述的改良式改革模式下,短期内的不公平恐怕是不得不承受的代价。需要的执政人的平衡智慧和民众的耐心。

问题3:财政分权+Political ”急“权的Political结构往何处去?

作者对中国的这种体制根源有深刻的理解。从历史到地理到人文,都有详细的考据和分析。经济和财政的地方分权,加上一个基于GDP的地方官员考评。从历史经验看,这种体制简单易行有效,对促进经济发展是有效果的。

但是,这种简单粗放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的中国经济。政治组织的激励机制要比经济组织的激励来的复杂得多。当中国对政治组织考核采取简单的经济激励指标(如GDP),问题就产生。

有些遗憾的是,作者的讨论到此为止,对于替代方案讳莫如深。这完全可以理解。谁来考核,用什么来考核,这些远不止是技术问题。复杂多变的中国经济形势面前,对地方政府最理想的考核体制,也许需要很繁复的探讨和研究。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案,如果没有把社会评价体制(或者说民主评价)考虑在内,都是自欺欺人。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