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WEIRD,不夠freak_魔鬼经济学3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魔鬼经济学3 > 夠WEIRD,不夠freak
李白 魔鬼经济学3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6-17 05:06:51

夠WEIRD,不夠freak


     什麼是freak?根據本書作者的說法,freak就是那些去思考和反省別人視之為理所當然問題的人,他們不會被傳統和道德束縛,善於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或者新問題)。那什麼是WEIRD呢?WEIRD是心理學家Jonathan Haidt在他“The Righteous Mind”裏面定義以美國民主黨為代表人的共同點,WEIRD是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 rich,democratic(西方,高等教育,工業社會,富有和民主)的首字母縮寫。Haidt在“The Righteous Mind”想知道為什麼美國左右兩派總是吵得不可開交,互相看對方不順眼,研究後他發覺原來左右兩派的人用不同的標尺看“道德正確”這件事,WEIRD的人(多數是左派)看待道德問題只集中在“是否有人受到傷害”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特別注重社會福利;但右派的人除了注重“是否有人收到傷害”這個問題外,他們還會看其他的問題,例如在家庭和集體裏面的輩分與尊重的問題、在集體裏面付出與收穫之間比例公平與否的問題還有就是宗教與信仰上面靈魂是否潔凈的問題等。左派在思考道德問題的時候不但不會考慮右派考慮的這些方面,甚至他們會認為有些右派視之為“道德好”的方面其實是“道德壞”的,例如左派不認為國家主義是民族自豪和榮譽,反而認為是地區狹隘。

     在這本Think Like A Freak裏面,兩個作者並沒有說到這些人與人思考深處哲學的不同,這本書主要是說如果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但這本書卻顯示了兩位作者思維裏面的WEIRD特徵,而我認為這些特征阻礙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根源或者令到他們用了錯誤的方式和人溝通。

     例如在書的一開始,他們說到他們收邀去參加英國政府舉辦的一個大概類似智囊團的會議,會議的目的是收集意見解決英國政府的昂貴的全民醫保制度。這兩位作者為了表達“人們傾向濫用免費產品”的道理,用了個比喻,說如果汽車製造商可以讓買車的人隨便換車,你猜會造成什麼影響。結果英國首相聽了之後沒什麼表情,之後很快退出他們那組的會議,而且沒有回來。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兩位作者會用到這個糟糕的比喻,特別他們是事先知道首相的兒子由於有先天性疾病,一直都和醫療系統打交道,可能在首相心目中,醫療系統是位於“神聖”的地位,而將醫療系統和車商做比喻可能是一種“褻瀆”。WEIRD的人思考的一種特徵是他們很少會覺得有什麼是“神聖”,這種特徵有時候幫助了他們,但有的時候會阻礙他們明白非WEIRD的人感受。比喻這個行為是要特別小心的,例如男人很喜歡將女人比喻為車,非常多女人覺得這是一種冒犯,也並不說男人一定有惡意視女人為消費品,因為大多數男人愛車如命甚至多餘命,但這種愛是多數女人不理解的,很多女人會認為把她們比喻為一件死物為大冒犯。比喻是為了生動有效地溝通,但要慎用。

     WEIRD的特徵除了令他們溝通有點問題,有時還會令他們有一種偏見,他們甚至用這種偏見引導讀者。例如在第三章“如何找出問題的關鍵”,他們舉了一個例子,說德國的某一省份自幾百年前宗教改革以來劃分為北部是羅馬天主教,南部是新教,幾百年過去了他們發現南部地區平均來說一個家庭比北部地區的家庭賺多了一個百分點的收入,研究學者們無論怎麼找都找不到除了宗教歷史以外其他的原因解釋到這個百分點的分別。兩個作者解釋到可能改革派的新教更加有挑戰精神,更傾向於創業也傾向於用更多的時間放在工作,一個家庭裏面的女性也更傾向工作而不是留在家裡照顧家庭,所以南部的家庭的平均收入比北部的多,結尾兩位作者還要非常引導地加了一句,應該學習南部的敬業精神。

     我覺得這個例子選得特別不好,首先我沒有說他們這樣的推論是錯,很可能是對,但我的問題是:到底有必要想這個問題?為什麼作者單純地認為賺錢得越多就越好,特別在這個例子裏差別只有1%? 保守一點的羅馬天主教比較傾向於大家庭,所以母親多數留在家裡照顧孩子,為什麼作者們又不想一下專職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呢?可能由於是大家庭,獨立支持家庭的爸爸傾向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不是創業,為什麼作者們又不考慮下爸爸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對孩子的影響呢?我想有可能WEIRD的作者在考慮這個例子時忽視了一些傳統的價值觀的原因,而這種忽視導致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解釋有點淺。

     對問題考慮的淺還表現在最好一章“放棄的好處”裏面。兩位作者對這個話題還是很驕傲的,因為在他們的podcast裏面關於這個話題的那一集經常重播。在這個章節裏面他們主要說到沉没成本(對付出的太多不捨得導致即使看見未來發展是不利於自己的利益也不肯放棄);時間成本(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別的)還有事物的偶然性對未來的影響。但我覺得他們還沒說到一個重點就是:那些很擅長通過放棄而獲得成長的人,他們是以”我“為本,而不是以目標為本(goal-oriented)。

     太多人懂得設立目標,但不懂得思考目標的意義;很多人即使是感到自己利益受損,經常被壞心情折磨,但依然不放棄,並認為是鍛鍊意志的表現,殊不知其實是因為長久以來個人的價值只依附到一個不變的目標,假如我們相信我們每天都成長,也就是我們每天都變化,我們的目標又怎可能長時間不變呢?那些不怕放棄的人,往往知道目標是通往想變成自己“心目中的人”的手段,並不是終點,此路不通還有別的路可以走。需要思考的是我是什麼人,我想成為什麼人,我想對其他人有什麼影響,我想對這個社會有什麼影響,怎樣才能令我快樂,這種快樂是外在還是內在的等等這些問題,當然這個話題太大,但是從這個章節裏面的故事可以看出,那些善於放棄的人確實是善於思考這些大問題的人。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Hunter S. Thompson和朋友討論“目標和人生”這個話題的,喜歡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http://www.farnamstreetblog.com/2014/05/hunter-s-thompson-to-hume-logan/ )

     儘管是這樣,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因為作者們確實提供了很多小靈感,我一直聽他們的podcast,他們不會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或者系統,你要自己去做這一步,但我在他們那裏經常發現思考的火花。還有就是他們真的講了很多好故事,要知道真的並不是每個出色的作家在每本書都能講到好故事,在這本書之前還聽了Gladwell的新書“David and Goliath”,雖然Gladwell是很出色的作家,但他的新書真的沒什麼道理可講,而且故事講得囉嗦又爛,聽到第三章就放棄了。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2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夠WEIRD,不夠freak”的回应

李白 2014-09-05 23:17:26

@阿猪呆呆花 對我來說每本書都有其意義,我從來都不“慕名”看書,或者把書分高低看書對我來說不單是吸取知識,更加是一種提供材料自己思考,令自己變得一個更well-rounded的思考者,令自己表達更清晰和有效。

李白 2014-09-05 23:11:26

@阿猪呆呆花 還有我沒有評價他的價值觀,我的意思是他的已有價值觀,阻礙他們更freak地思考問題,從而阻礙他們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因為要解決問題,很大的因素是要理解問題的另一方的心理,如果困在自己的思考裏面不瞭解對方的心理的話會令解決問題很困難。

這就是因為標榜自己“純理性”(近年很流行主要是流行文化的影響)不是effective problom solver,因為他們忘記了社會大多數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心理問題。

李白 2014-09-05 23:04:18

@阿猪呆呆花 這本書沒有一直圍繞經濟學和統計來講故事,我一直都在聽他們的podcast,他們一直都標榜這本書是“發現問題根源”-“解決問題”,我的疑問是他們真的發現問題根源了嗎?這個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嗎”?這個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淺也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已注销] 2014-09-05 14:33:12

私以为这本书是用经济学角度考虑所有问题,本就没有在传输怎样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可以说他们是为已确立做某事的人提供一些思考方式而已。比如说那两个教派不同的区域。。。从一开始他们问的就是为何一个地方经济比另一个地方好,所以他们试图分析回答这个问题而已。如果一开始讨论的是为什么一个地方民风好、家教好云云,自然有不同答案。这本书完全围绕经济学统计来讲故事、讲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标榜自己是生活的导师,精神的指引。这篇评论却在评判价值观问题,未免有所偏颇。

我倒是觉得这本书更大的问题是分析太浅显。如果你学过经济学、统计学、读过不少类似书籍,那再读此书意义不大。它更适合很少接触此类话题的读者阅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 2014-08-05 06:45:19

正在到处找这本书,先看看,后谈感想

Renovatio 2014-07-11 14:13:22

相当喜欢这篇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