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超稳定结构,以及它能维持多久?_犬与鬼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犬与鬼 > 另一个超稳定结构,以及它能维持多久?
shuli 犬与鬼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18 08:08:54

另一个超稳定结构,以及它能维持多久?

很多人用超稳定结构来形容中国古代史,个人并不赞同;但战后日本某种意义上却可以用这个词。相对于欧美社会的风起云涌,一亿中流以后的日本社会就没怎么大变过,但却也让人捉摸不透。

日本经济是个谜,不仅是因为长达十多年的经济通缩,央行使尽各种手段也没办法,更是因为在90年代初泡沫破裂之后,这么多年以来经济一直停滞,不像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泡沫破灭之后,产能出清后经济会迅速恢复。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辜朝明提出的是资产负债表式的衰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基本上垮了,所以即使公司赢利了,也会将其投入到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而不是进一步投资扩张,由此,企业的投资规模在下降,更无力带到经济发展,通缩便一直无法解决。

这个算是目前解释力较强的理论,但问题来了,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垮了,为啥不能够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而且,资产泡沫的破灭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其形式上并无不同,为啥日本企业修复起来这么困难?这些问题,如果仅仅从公司层面来考虑的话无解,必须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结构。

《犬与鬼》提供了这么一个视角,从日本经济内部结构、政治社会文化来解释日本面临的停滞。按照个人的理解,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自肥和自大的官僚机构导致的大规模无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由于会计政策和政府干预缺乏自主性和竞争力,教导遵循和缺乏创新的教育导致的教育失败——这些使得经济长期无法出清,大规模财政投资并无效率,新的经济增长点匮乏,由此,经济便处于长期停滞状态。

日本的官僚体系比喻成一部开动之后没有停止键的战车,在追求自肥的道路上没有止境。
方式是各个部门都会建立各种直属机构、私营企业、公益法人,然后通过将合同交付给他们,以获得贿赂;退休后可以直接加入这些机构,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利益。通过股权和人事上的联系,官僚机关和这些经济组织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从国家财政中不断地获取经济利益。至于这些财政支出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效率,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大量的财政投资就这样被消耗于河流工程、砍阔叶林种针叶林、各种标志性建筑、运输蔬菜的机场,这些投资年复一年的被花出去了,养活了据称创造了五分之一就业机构的建筑业,而且使得削减这些投资的举动投鼠忌器。

难道日本国内民众看不出来?显然不可能。问题在于官僚是事务员,是免于民众压力的,只有政务员才是直接与民众相联系的,受民众选举的影响,要求代表民众的利益。政务员难道也一样的受腐蚀了?这个问题很难直接回答,我更倾向于,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仅凭个别政治家的力量是根本无力与之对抗的,他的种种举措打在官僚机构这个擅长于推脱责任、转变压力、建构迷宫的怪物身上,攻击力只会消弥于无形当中。这大概也是当年毛自己面对的情况吧,所以才会有后面的种种发动群众来对抗官僚机构。

略懂一些会计学知识的人都会对日本的会计记账方式感到奇怪,从理论上来说会计账簿应该如实地反映企业地基本资产负债情况。诸如飞帐,以历史成本记账这些手法无疑地会歪曲企业自身的经营状态,进而导致整个行业乃至整体国民经济数据的失真,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在官僚指导下的各类金融企业的大规模地掩盖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在行政指导下,金融风险从一个部门蔓延到另一个部门,无怪乎日本经济迟迟无法出清。这种情况与日本文化中的为集体利益而造假并不能算造假,官僚机构的自视甚高而又权力过大密切相关。

关于日本教育的种种问题,主要在于强调顺从而忽视创新,这其实可以算是东亚文化圈中的普遍现象,在制造业为主的时期,这种顺从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未必比西式教育下面的人才要差,但在现在这种强调个人创新能力的环境下,便体现出了巨大的劣势,日本失去的十年很大程度上便是在互联网这一块上远远落后,新的经济形态迟迟不能出现,导致了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动力上远远落后于美国。

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也并不远,不受民众约束而又喜欢施加管制、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官僚机构,迟迟不能出清的企业过剩产能,大规模无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较为匮乏的大众教育。所不同的就是目前中国还没有经历大的经济泡沫破灭过程,一旦发生了,可以想见的是官僚机关趁机的大规模财政扩张,在刺激经济的同时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需求,然后就是走上日本的老路。然而日本能够在负债是GDP的100%以上的情况下支撑这么久,中国大概是不行的吧。

政治机构都有扩大自身权力的冲动,而其过分扩张便是与民争利,加重财政和民众负担,直到最终整个社会体系无法承担而导致整个体制的崩溃。为限制其扩张,长久以来的政治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是权力分立,民众监督,其他的种种,都被证明是有缺陷的。日本的情况,只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日本如此循环下去,必定有一天经济无法承受,到时候会如何,将是一件值得观察的事情。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