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思想突围者_八〇年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八〇年代 > 勇敢的思想突围者
左页 八〇年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1-15 17:01:32

勇敢的思想突围者

文/左页

1840年,林则徐为禁烟到了广东,发现中国的军备不如洋人,所以他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泡,并同时派人翻译外国人的刊物,把收集到的资料交给了魏源,后来编成了我们熟知的《海国图志》。日本人后来把这部书翻译成日文,还促进了日本的维新。但是,直到1861年底的“洋务运动”,中国才真正走上一条锐意改革的道路。许多的有识之士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接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没有立即展开有效的改革,而依然不思进取,白白浪费了20年的光阴。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则徐就是一位“新知新觉者”,但为何这位当时在皇帝和百姓心中都如日中天的士大夫选择了沉默呢?深厚的历史根基造就的守旧心理,以及士大夫普遍的迂腐是我们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原因。但是蒋廷敝说,林只是“怕清议的指摘,所以不敢公开提倡改革”。在被贬黜去往伊犁的途中,林则徐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到,“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敌,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他嘱咐友人好心保管书信以免外泄。

林则徐是一位不畏强权的民族英雄,但他并不是一位“勇敢的思想突围者”,尤其在一个几乎把“改革”视为生命线的现代中国,林则徐的沉默无疑很难让人接受。早在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初,“改革”就慢慢的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 “信仰”和“文化特质”,它对立于古老中国的静态和沉闷。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种“文化特质”被打破意识形态钳制的知识分子再一次的彰显。那个时代也被今天受制于“市场极权”的我们建构为充满了浪漫和理想主义,被人们一次次的怀念和歌颂。柳红的《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和梦想》就是这样的一本充满了历史伤怀的书籍。

作为60年生人的柳红,其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刚好和这个民族最为年轻焕发的年代不期而遇,所以她在记录那个时代时,她也是在书写自己的青春诗篇。于是,她能看出一群知识分子的浪漫和勇气,尽管她记录的即不是哲学家,也不是诗人,而是一群被我们视为最为“理性”的经济学家。在序言中,柳红动情地说道,“1980年代,集中了今天久违的激情、想象力、热忱、浪漫、理想主义、人文精神”。所以,从一开始,这本书就注定是一本没办法“克制”的历史书籍,它没有古板的历史书通常有的结构,而是由一篇篇专栏文章组成,按照作者的说法,是“碎片”式的,只是简单地按照被记录的经济学家的出生年代分成三代和三部分。其中以单个的人物为线索,结合大量的采访和第一手资料勾勒出一幕幕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我们无法尽述作者所记录过的每一个知识分子,从第一代的薛暮桥、孙冶方、马洪、蒋一苇,到第二代的刘国光、董辅礽、孙尚清、吴敬琏、厉以宁、赵人伟,再到第三代的“农发组”、“莫干山会”和“天津会议”,《论坛》春秋,以及最早提出西部开发计划的“中青一代”等等,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群英图”,文章细节生动,笔触细腻。经济学家们的勤奋、勇气、浪漫和纯真无一不尽收眼底,唯一的遗憾是本书作为一本记录经济学家的历史书籍,缺乏对于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史的连贯陈述。这也或许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其实对于中国80年代的经济学家来说,在意识形态上大胆突破的意义大于他们在经济学思想史上的智识贡献,他们作为学者的人格和道德勇气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去学习和继承的,而柳红很成功地传达了这一点。

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在80年代经济科学思想领域众多“思想突围”的意义呢?卡尔•曼海姆在其著名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中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习惯于把自己的政治目标披上“科学”的外衣。其结果就是,科学思想被“政治化”,而政治却被“科学化”,“每一种科学态度类型也同样开始拥有了某种政治色彩”。那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次严重的“思想危机”。此一“危机”直接导致了知识分子热衷于“彻底地”反思文化、思想、知识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本质,仿佛是要自己挖开自己的心脏。作为在这场“危机”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西方知识分子之一,卡尔•曼海姆延续和继承了马克思“意识形态”形态理论,它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思想的意识形态化。从这一角度思考,我们能理解,80年代经济学人的“思想突围”的实质不是科学上智力的单纯增量,而是某种政治上意识形态的突破,需要的是勇敢,甚至生命的代价。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固有的活力,但同时也有它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束缚,不过每一次的突破总还有些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都需要某种勇气和远见。1902年,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出版,因为译文艰涩难懂受到梁启超的指责。此时的传统文人开始译介西方的经济学思想,并试着慢慢从传统的思想钳制中摆脱出来。我们可以理解,一批从传统中走出来的文人为开风气之先,让国人了解现代科学思想之急迫心情,但困于国人的接受能力和传统思想上的束缚,每一步又不得不谨小慎微,80年代,也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其实那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今天的我们却开始学着怀念,怀念那逝去的纯真而又激情的时代。


《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和梦想》:柳红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刊稿于 长江商报 11.1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