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放弃现在所谓的“中国模式”_“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 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放弃现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治壹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06 23:03:37

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放弃现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读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所谓中国模式不外乎高度集中和高速增长两个并存的特征,这不同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高速发展模式,并且将高度集中想象为高速增长的原因。基本逻辑是政府集中资源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政府集中的资源,主要是财政,金融,土地等资源,向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倾斜,从而短时间内推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其实很多学着都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的成功实际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民营经济崛起的结果。关于中国发展动力来源,是国企还是民企的争论其实已经很少,但关于外资与民企的争议确不尽相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们始终有一个观念是国外有先进的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大量的资金,中国什么都缺,所以发展经济靠农民创业是不可想象的,必须依靠外资的引入,对外资也形成了长期的最惠待遇。而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由于其天然脱胎于国有经济的关系,受到很多非议或原罪的束缚。
黄的分析实际上开启了我们对外资优先策略的反思,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很有意义。外资对民资的挤出效应越发突出,用黄的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失败与家电产业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外资优先的上海模式与民资优先的浙江模式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从来不缺创业精神,但为什么民营企业始终做不强做不大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国。黄将原因归结为中国的制度劣势(相反印度有制度优势)。这种制度束缚包括收入分配,包括户籍制度,包括外资民资不公平的准入政策,不公平的税负政策,不公平的金融政策等等。中国今天民营企业弱,或企业长不大的问题,关键原因是国内金融市场不开放,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而想联想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香港融到资金,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考虑去国外上市其实就能反应中国金融市场的问题,从银行到资本市场都不为民营企业服务。
如果说张维迎,周其人等把中国经济的成功归结为放活民间,而不是国企改革,那么黄亚生又进一步否定了外资引进,再一次将中国经济成长的关注的放到民营经济上。他认为并没有什么中国模式,中国的成功不过是对全球共同的普世经验的利用,与那些成功经济体的基本经验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而中国未来进一步可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放弃现在所谓“中国模式”,即要彻底解除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建立一个开放,平等的主体环境,才能彻底释放中国内在的创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走上内生增长之路。
可喜的是从十三五规划当然建议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中央要彻底消除内外资差异的所有政策,并进一步向民资开放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这是向正确的道路上迈出的积极步伐。但步子迈的还是有点慢,不是引入一两家民企搞混合所有制就是开放了,没有自由竞争,就很难真正激发活力。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