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leiwon】新古典经济学在既有的、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之内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经济活动,可以比喻为服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新经济史理论破除了制度完备的假设条件,通过探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来分析超长期经济发展进程,其中制度变迁成为核心议题,可以比喻为外科手术治疗疾病;而进入《理解经济变迁过程》所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新阶段,制度变迁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意识和意向性等问题浮出水面,可以比喻为西医理论束手无策之后所采取的诸如调理气血等中医疗法。
在本书当中,诺思大量吸取自然科学关于人脑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哈耶克的学术思想,秉承了马克思的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推进到人类自身。依然由于思想太浓缩(笔者认为超越了诺思以往任何著作),在完成摘录笔记之外,我还不得不借助《邹东涛讲诺思》对相关理论框架的梳理来加深理解。按照邹东涛的说法,诺思此次推出的分析框架可以用“环境→信念→行为→制度→结果反馈→修正(或加强)信念→行为→制度……”来表示。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每个人都会抱有不同的目的来学习诺思的著述,或许是想弄清楚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背后的规律性因素;或许是为了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学说史、思想史;或许是对诺思越来越严重的哲学研究倾向产生了兴趣;或许是为了更好地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工作……可能还有更多的目的无法在此穷尽。但值得庆幸的是,诺思的思想和理论足够博大精深,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合意的部分。对我来说,第一种情形是适用的。
受各种学术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逐渐认识到,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一系列鼓励生产性活动的制度安排,换而言之,更多的人在做大蛋糕,而不是整天琢磨如何分蛋糕。看似简单,可就是有很多国家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多种多样:搭便车、设租与寻租、独裁统治、行业垄断、法治不彰等等不一而足。那些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框架之所以稳定存在,是因为在国家内部形成了具有优势谈判地位的政治/经济组织,它们是既得利益集团,它们抵制任何削弱自身力量和自身利益的制度变革,因为在当前体制之下它们能够最有效率地谋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停滞或倒退也是生活在落后经济体的人们集体选择的结果,也是路径依赖的结果——即人们从过去继承而来的信念、制度和人造结构的组合对决策的约束。
发达经济体与落后经济体在初始阶段都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的信念体系会受到不同的环境和经历的影响而分化,而制度就是信念体系的外在表现。有些信念体系催生出适应性效率更高的制度来应对不完美感知下的非各态历经世界,换句话说,面对从未出现的种种新奇事物,社会充分包容创新活动和试错过程,最优制度安排被不断优化,以达成总体社会福利改进的结果,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幸运的。而那些不幸的人们则各有各的不幸——各种类型的不支持适应性效率的信念体系。归根结底,世界如此之大,环境如此之不同,不确定性永远环绕在人类的周围,只有鼓励竞争和创新,容许不断的试错,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才能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人类追求幸福的目的和结果才能趋向一致。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一种手段。但不容忘记的是,不论好的制度还是坏的制度都会反过来强化或修正人们的信念体系。
现在可以环顾周遭,仔细看看中国社会与经济,最后问问自己:我们到底生活在怎样的一个“信念—行为—制度”循环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