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申克的救赎》谈蓝海战略_蓝海战略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蓝海战略 > 从《肖申克的救赎》谈蓝海战略
蓝皮 蓝海战略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8-28 13:08:42

从《肖申克的救赎》谈蓝海战略

看《肖申克的救赎》之前,我对几乎所有电影都保持着非常好的胃口。国产片、港片、文艺片、黑帮片、警匪片、悬疑片……
一部《肖申克的救赎》,破坏了我和老婆继续看其他电影的计划。至少在这个周末。
点开《虎胆龙威4》,只看了10分钟,唉,布鲁斯威利太老了,身手不够敏捷,他怎么应付火爆场面啊。
点开《导火线》,甄子丹好像挺能打,又怎样呢?
点开《超市夜为眠》看结尾,太符合俺的猜测了,没劲。
点开《越狱》,哇靠,这简直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现代版嘛。

用监狱、疯人院这类特定场合为背景来讲信念的片子,《肖申克的救赎》是最出彩的。也许出彩二字都不能概括这部片子的经典。影片的节奏、隐忍和最终爆发,都在导演平静的叙述下静静流动,不张扬,不压抑,正如一粒种子的坚韧,它不屈服,也不反抗,只会悄悄的找缝隙,生存,发芽,然后开放。开放的一霎那,所有努力和屈辱全部被释放出来。作为观众的我,也释然了。

故事其实很普通,在我的不完全记忆中,至少有数十部电影采用了同样的手法:一次错误判决,将某位精英人士从平静生活拽入无尽深渊,承受牢狱之苦,接受冤屈、侮辱和莫名攻击。但他没有消沉,在狱中发挥所长,既赢得了狱友们信任与好感,同时也为争取自由积极行动。最终,逃狱成功,恶人得到惩戒。影片结束。
没错,这是个大俗套的故事。要命的是,导演偏偏用这个一个烂情节拍出了一部经典片。
很明显,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拍什么,而是怎么拍。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些有关常识和大白话的说教。不喜欢的朋友可以跳过了。

写作上,曾经有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辩论大赛,缘起好像是马原的小说在当年引起了好坏之争。“写什么”的一派认为马原没写出什么经典故事,所以不能叫好;而“怎么写”一派坚持马原的写法开创了文学新格局,堪称中国当代文学一代宗师,值得树碑立传。
当年文学青年的我,虽然不懂理论,也没太多阅读经验,但起码知道味道是品出来的,不是论出来的。马原的小说对味,就是好。对味的就是经典的。这还不够吗?至于对不对别人的口味,和我无关。经典从来就只是个人的经典。什么狗屁话语权,去他妈的。

再说到电影这块。早些年,国内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一个和八个》《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霸王别姬》……在当时的观众心中,这些影片有很高地位,但影评界就没这么简单,他们的讨论重心在于这些导演是否揭中国的短。简单点讲,就是讨论电影应该“拍什么”的问题。而讨论的结果,将决定这些电影是否能在银幕上与观众见面。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大,幸好随之而来的全民盗版行动将它化解于无形。到今天,BT的广泛应用更是真正解放了观众们。这个时候,真正被观众喜欢与否,和影片的主题还有很大关系吗?NO!电影怎么拍,拍出什么质量,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最后,我还得生拉硬扯把商业常识一起谈了。
这一两年,创新的商业概念特别多,“蓝海战略”是其中耀眼的一个。顾名思义,蓝海是指竞争不激烈的行业或区域,而红海则对应竞争激烈的行业。蓝海战略的核心在于分析和指导各位开辟蓝海,规避红海的惨烈竞争。重要的是,蓝海战略并非指导和鼓励经营者们去发现蓝海,而是创造蓝海——这一点我才认为是此概念的核心。简单点说,蓝海战略的意义在于告知各位:企业成功与否,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

且看《蓝海战略》这本书中所举的例子:马戏团、航空公司、葡萄酒……全部是竞争激烈而且市场相当成熟的行业。但正是这样的行业中,太阳马戏团、西南航空公司、黄尾葡萄酒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无他:自身创新,找寻差异,突出卖点,开创蓝海。(从这点来看,《蓝海战略》不仅仅是本阐释商业概念的工具书,还是一本挺不错的企业励志读本哦。)

那么,如果贵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巨头林立,而自身的财务报表又很难看,是不是马上就动了转行的心思去寻找蓝海?且慢,首先市场上没有一片完美的蓝海在等着你;其次,即使你侥幸第一个踏入某片蓝海,怎么保证它不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厮杀成一片红海?
别埋怨,别转行,也别蛮干,赶紧从企业自身想办法,创新是唯一出路,坚韧一点,总没错。 《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就是凭借这个成功逃脱。和您老人家的处境相比,如何?

P.S:本文并非《肖申克的救赎》和《蓝海战略》出版商冠名赞助,如需投放本博广告,请搜索“蓝皮火车”。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