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的咆哮_最后的狂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最后的狂人 > 狂人的咆哮
书海冲浪者 最后的狂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4-24 21:04:02

狂人的咆哮

在我以为,所谓的狂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有着过人才学,而性格又放诞不羁的狂荡之人,他们横溢的才华使人折服,但由傲而狂的生活姿态又让人惊愕不已;另一种是钟情或沉迷于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陷入疯狂状态的人,要么让人可怜,要么使人发恨;最后一种是自我认知失调,根本不知道天外有天,是夜郎自大型的狂妄之徒,因为愚蠢而让人发笑。
        
以如此的标准来看,邹恒甫无疑是一个狂人,而且是一个复合型狂人,兼具有第一种的张狂和第二种的痴狂。一方面,他是当代经济学圈子里的异数,以非常另类的姿态睥睨着芸芸众生,时不时口无遮拦的对那些学术红人无所顾忌的大加挞伐——他自信得几于偏执,认为自己和林毅夫勉强算是三五流经济学家,国内其他经济学家根本都“不入流”,并多次点名道姓的骂张维迎,骂“三纲五常”(樊纲、易纲、胡鞍钢、张五常),调侃海归们“绝大多数”都是“欺骗中国人民”,而最近那句“北大淫棍太多”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另一方面,他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不但为此对自己在国内外学术圈里的人脉大加利用,而且还贴经费、贴时间、贴精力,尽心尽力的帮助他所教的那些学生们,以至于到了痴迷的状态,并且时常调侃自己是中华民族穷人的最忠实走狗。
        
但是,深思之下,邹恒甫的狂虽然令人错愕,却是有坚实的资本支撑,一句话——他有可以狂的理由。他有傲人的学术资本,在经济增长理论、货币和财政政策、国际经济等诸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在2003年全世界5500名著名经济学家中排名247位,在2012年全球十多万名经济学家中排名第96名,稳居华人世界第一的宝座;他有眩目的职务职称,他是建国以来中国第一个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董辅礽讲座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教授,曾经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系主任,入选“千人计划”,还是世界银行的研究员;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并在全国各地高校推广,开启了我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新模式,为西方名牌大学输送了千余名的优秀经济学人才——林毅夫认为他对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所作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人和机构。
        
如此来看,邹恒甫的学术成就如此之高、社会贡献如此之大,对办学的痴狂也是有目共睹,而他的“狂嘴”所大放的那些“厥词”都只不过是一些大实话而已,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他为什么会因此不但饱受争议,而且还成为了学术圈子里的怪胎,甚至敌人呢?原因很简单——他在“逆潮流”而动:当别人频频以讲座、办学、预测等邀名牟利的时候,他在默默无闻的埋头作学问;当别人进入投行为资本卖命效忠的时候,他在为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培养人才;当有的学校声称自己培养了多少亿万富翁的时候,他在为能够做中华民族穷人最忠实的走狗而自豪。纯就学术品格来讲,其实哪怕算上学术成就,他的存在都是一面镜子,所反映出来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光明和磊落,还有站在他对立面的那些学术人物的功利与猥琐,更有我们这个社会的浮躁与阴暗,更有我们文化传统与教育体制的毒瘤与弊端。所以,这本书名义上是在写他自己的狂,实际上却是剑锋直指中国的教育体制,可能每一个阅读的人对此都是心有灵犀。
        
我深刻的理解邹恒甫的境遇,以及他内心的悲愤和外在的张狂,这无不是缘于他对中国经济学术更高的追求和期望。中国人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传统中,人们追求的是整齐划一,对突出者、对优秀者采取种种挫折与打击,最终导致的是整体平庸、集体沉沦,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携带了2000多年的病灶。而在当今学术界浮躁之风、阿谀之风、抄袭之风、腐败之风愈演愈烈之时,即便有人不愿意同流合污,但也没有勇气、没有胆略、没有实力去抗拒或铲除这些不正之风,似乎无人能够避免沉沦。当此之时,邹恒甫以莫大的勇气,选择了坚守,坚守自己的纯粹,坚守自己的良知,坚守自己的理想。他勇敢或者是无奈的,站在了整个已经庸俗化了的中国学术界的对立面,站在了学术道德的高地之上,扮演了一个悲情的唐*吉诃德的角色——用自己的率真映衬了众人的虚伪,用自己的真话割开了伪善之徒的面具,用自己纯粹的行为为这个病入膏肓的社会照入了一抹感人的光亮,提供了一丝温馨的希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树立了一个全新的道德标杆。
        
事实上,我在读这本《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时,时常感到奇怪,这到底应该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里面除了他的诗文和最后附录中的专业论文,除了他几篇嬉笑怒骂的书信,更多的文章都是别人写的,都是别人写他的,甚至是引自别人的博客。当然,他编辑此书是有目的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编辑这本书的动机与目的呢?是与北大的那场口水官司之后,因为社会的质疑而承受重重压力的他对自己的剖白之举,以证明自己的品格吗(如果谁要是想要从中窥探北大事件的真相,了解学术圈里的八卦的话,只怕是要失望的)?显然不是。无奈的呻吟从来就不是他的风格!从书中他所一贯犀利的狂言狂语来看,这更象是一种对当今社会、对学术风气、对经济学人的一种犀利的指责,一种战斗的姿态,一种狂傲的咆哮,借以唤醒世人的学术良知罢了。
        
邹恒甫说,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他只是做了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应该做的一点点小事,于是便成了狂人,但他不想做最后的狂人,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中国人超过他……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狂”自有一种风流底蕴,那才应该是学术之人的真正姿态,才真正是我们社会的希望所在。所以,当象他这样的狂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学术人才涌现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社会创造力勃发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最具希望的时候……2000多年的病灶自然不是一夕可以去除,也非一个狂人的咆哮能够奏效,但是,我深切的希望,他在这本书中所发出的这愤怒的咆哮,足以振聋发聩,能够警醒世人、唤起良知,能够借以自省、借以自励,并且由此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社会风气来,那么,善莫大焉!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狂人的咆哮”的回应

留给历史 2013-04-25 08:58:07

书评很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