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偏执碰撞出的狂人_最后的狂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最后的狂人 > 理性与偏执碰撞出的狂人
老爱书 最后的狂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4-15 21:04:20

理性与偏执碰撞出的狂人

对于邹恒甫,相信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也会有所了解。这主要源于他与北大前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的公开矛盾以及去年他在微博上揭露的“梦桃园事件”。然而,在多数人眼中,更了解的是张维迎,邹恒甫则显得有些陌生。而这本《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就是让我们近距离地观察了这位自诩为“中国经济学第一人”的狂人。

一本书是否值得读,要看这本书是否能带来除了书内容本身的其他东西,站在读者角度,可叫做“有用性”。《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这本书通看之下有些“八卦”性质,又有些“自吹自擂”的味道,而邹恒甫的语言又充斥着狂妄和怨气,但在仔细品位后。这本看似非常另类的自白书,或者个人传记,除了让读者深刻认识邹恒甫之外,还带给我们如下的思考:“邹恒甫会不会成为中国最后的狂人?邹恒甫的今天会不会成为我们的明天?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理想?”而这些,和每个人确实是息息相关的。而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还是邹恒甫的处事风格和他做学问的标准。

关于邹恒甫,无论学历、经历,还是学术成就,毫无疑问他都是一位顶级精英,是最优秀的学者,但是他的特点也很鲜明,在我看来他首先是一个偏执的“愤青”。有些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称为“愤青”的人还被以偏执来形容,其实愤青一词并不能完全的斥之以贬义,因为大多数愤青虽然很容易失去理性,但是大多还是就公共议题表现自己的愤怒,然而邹恒甫与张维迎等经济学家的恩怨显然和他们之间对于大学教育、国家经济问题的观点争议同时并存,甚至还要更多,这里凸显的就是他性格中的偏执状态。邹恒甫因为自己在北大以外办学以及曝光北大内部的丑闻,受到张维迎的排挤,因此就直接指责张维迎甚至对他的个人品质都提出了很多质疑,在某种层面上他的这种指责明显丧失了公正。

而张维迎等人对邹恒甫的态度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从邹恒甫打算将世界级大师引进北大讲课开始,张维迎的那种酸酸的态度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做文人相轻,而且还有很强烈的嫉妒心。邹恒甫也打心里看不上张维迎、茅于轼甚至吴敬琏,他认为学者就要有学者的态度和风格,但是现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同时从政、从商,这在邹恒甫看来就是欲望膨胀的结果。

谈到这里,其实这是现今社会的通病罢了,并不是什么新的看法,中国学界自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没有恢复民国时期的独立学术的精神,更参杂了深重的功利主义色彩,这是物质决定论的异化。学者们难免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氛围内,保持始终扎根象牙塔做好学问的唯一使命,邹恒甫认为这就是不务正业,也正是中国难以产生大师和大师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我很认同他。邹恒甫的身上虽然有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狂妄、自大、偏执,但是身上也有很浓的自由、独立的精神,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的学界非常难得,敢于直接向院系领导提出不同意见,敢于向教育部长告状,并试图改变大学管理体制,值得人尊敬。

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不仅仅要产生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更要产生出社会文化的标的,这一点邹恒甫很清楚,他自己的求学经历更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在我看来,理科、工科等自然科学的壮大,技术设备等硬件上是要有一个强大的支撑才行,而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就要有储存大量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和大师级的学者,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以此为基础大师的时代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哈佛大学至今已经为世界各国培养出了许多精英和领袖,其中的管理方式和具体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来邹恒甫一再提及西方学者的优点,而极端贬低国内学者也是值得商榷的,更兼之在一些学者强调经济学要符合中国自己的特点后他非常排斥,这些都是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解读。国内经济学家不论是否在国外学习过,都不可能否认经济学学科是舶来品,但是有一点更不能否认即这些经济学家的价值观形成大多在国内,也因此经济学在他们的身上有了很重的中国文化背景。当中国文化背景与舶来的经济学相融合后就有一种新的东西,可能它身上有很多毛病,但绝不能彻底的否定,以所谓的正统权威反对中国化的经济学者。再者,中国的国情确实不同于国外,不论邹恒甫是否承认,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整个体制都有别于国外,因此谈中国化的经济学并不过分,或者说并不能一概否定。

邹恒甫的问题在于其人格中的自信已经超过了某种临界点,他深厚的经济学功底没有让他变的更为谦逊,总是以学问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有问题的,学术与生产力是不能直接等同的,他们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的阶段,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因此就必须有脱离学术从事实际问题的准备。当然我认为中国当前参与经济决策的学者中并不包括张维迎、茅于轼之流,因为他们的私心太重,执政党和政府也没有完全的信任他们,他们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也始终不能成为执政党的主流经济政策。邹恒甫虽然没有深入到体制中从政、从商,但是他的观点确是让我关注了,他的观点其实与郎咸平的观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根本上是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就像他对自己的称谓“中华民族穷人的最忠实走狗”。

有时候经济学就是需要有“良心”的,但是总有一些经济学者总是站在所谓的理性经济层面谈论政策制定,这样的学者总是认为自己学到了真理,殊不知却丢掉了人最为根本的东西。邹恒甫在国有企业和中央、地方财权分配问题上的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即将国有企业的分红和盈利投入到社会保障和二次分配中去,体现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改变国有企业垄断和特权的形象,这一步骤不仅将提升国家财政的利用效率,还能强化国有企业在社会的整体观感,更能促进国有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何乐而不为。至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的分配上,要进一步的巩固中央财权,保证财政透明化和整体化,彻底改变地方各自为政,大搞政绩工程的结局。

一个人容易的是要么理性、要么感性,甚至偏执,但是很难有一个人能集这几种意识于一身,邹恒甫就是这么一个几近疯狂的人。他理性的时候能把经济问题与现实结合起来,一点也不输给那些在政界和商界的同行;他感性的时候能把穷人的利益放在心中,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始终的目标并持续影响高等教育和社会本身;他偏执的时候甚至让人讨厌,虽然我也不喜欢张维迎等人,但也不喜欢他的那种批评方式。理性和偏执是天平的两端,他们之间的碰撞总是能产生一些意外的效果,邹恒甫这个狂人就是这种意外的集中体现,当然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去细细的品味其中的妙道,而非邹恒甫的那种“狂”了。

展开全文
有用 51 无用 6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理性与偏执碰撞出的狂人”的回应

老爱书 2015-10-09 09:04:40

你的逻辑不错,说的很好

山人到此 2015-09-25 17:14:13

借用java的思路,就是类:“经济学”下有个子类:“中国经济学”。
父类中原有方法若干。
然而这些父类中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子类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在子类中添加了若干新方法,并且还(有可能)重构了父类的若干方法。甚至可能还从其他类(领域)中引入了若干方法。

老爱书 2014-01-13 20:44:21

我觉得是

小谷圆西 2014-01-10 14:16:36

成功的人是不是都会有偏执的性格呢

妖ャ孽 2013-10-22 19:51:40

非常有用 也让我从一个清晰的角度了解院长

永远自由的心 2013-07-20 00:16:01

一片叫好声中有如此清醒的认识甚好!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这种超级大国!

拖网速 2013-04-22 14:27:25

我赞同桑同学的观点。国学属艺术,而经济学我觉得应该属于科学,尽管人们对于后半句还存在分歧。

老爱书 2013-04-22 14:13:24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主要强调的是两种学术的研究方法都是有特殊性的。国学在国外依旧是国学,但是研究方法不同,这很正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可能是一种,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认同。

某桑的桑 2013-04-22 10:27:37

抱歉我不能认同你的说明,国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原本就具有特殊性,不能和经济学混为一谈。

老爱书 2013-04-22 09:37:26

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国学在中国一个样,而在国外变为所谓的汉学,研究方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特色。普遍性并不排斥特殊性,经济学也是这样。

1253197054 2013-04-21 19:04:12

楼上所言极是!意义之说,便掺杂主观意识、价值取向。 大家在定性上具有较一致的认识,因无具体数据标准,每人心中各有定量标准,分歧永存。 因个体由主观意识,于是生死意义之说仅对个体自身具有绝对意义。意义因个体自身而具有自意义。重要的是彼此之间不互相强加于,乃至不加于它物,于是个体便自在、自由。

song 2013-04-21 18:02:10

其实价值观不同的人,看邹恒甫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崇尚弱肉强食之类的丛林法则,而不关心劳苦大众,不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关心人权和自由意志,不在意宪政,不关心民生和社会福利,才会产生出什么中国特色之类的经济这种看法,认为存在就合理。难道一开始走错了路,还要一直走错下去?

某桑的桑 2013-04-21 17:10:06

我有一点疑问,经济学应该是研究普遍规律的吧?你可以说说中国的经济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中国的经济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样说不通吧?

老爱书 2013-04-19 15:47:29

不是卡斯特罗是格瓦拉

2013-04-19 15:36:13

卡斯特罗,古巴的革命领袖,类似中国的毛主席的地位。

欣欣快跑 2013-04-19 13:58:50

这个头像是谁啊?请教

椎名林檎㍿ 2013-04-19 13:46:53

很有见地,分析得很透彻

丁子虎 2013-04-19 13:30:48

很中肯,值得一读。

1253197054 2013-04-18 17:34:01

此评论很客观、有深度……跟邹公可谓知己耶

猫娘 2013-04-16 08:12:39

本萌神预言有不准过么!

老爱书 2013-04-15 22:05:24

谢谢历史

老爱书 2013-04-15 22:05:01

谢谢小猫

留给历史 2013-04-15 22:03:31

 一个人容易的是要么理性、要么感性,甚至偏执,但是很难有一个人能集这几种意识于一身,邹恒甫就是这么一个几近疯狂的人。他理性的时候能把经济问题与现实结合起来,一点也不输给那些在政界和商界的同行;他感性的时候能把穷人的利益放在心中,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始终的目标并持续影响高等教育和社会本身;他偏执的时候甚至让人讨厌,虽然我也不喜欢张维迎等人,但也不喜欢他的那种批评方式。理性和偏执是天平的两端,他们之间的碰撞总是能产生一些意外的效果,邹恒甫这个狂人就是这种意外的集中体现,当然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去细细的品味其中的妙道,而非邹恒甫的那种“狂”了。

我觉得老爱书 最后一段特别亮!

猫娘 2013-04-15 21:52:49

邹恒甫的问题在于其人格中的自信已经超过了某种临界点,他深厚的经济学功底没有让他变的更为谦逊,总是以学问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有问题的,学术与生产力是不能直接等同的,他们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的阶段,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因此就必须有脱离学术从事实际问题的准备。

分析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