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规律存在吗?_吾民无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吾民无地 > 普遍规律存在吗?
木兆 吾民无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2-06 10:12:53

普遍规律存在吗?

书本身只值三星,一星给东方社的编辑,排版纸张、封面设计都无可挑剔。
全书讨论的是土地制度、城市化和户籍制度问题,三点都是时政热点,在保证粮食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战斗中,以农业国为基本国情,这些问题都无可避免。全书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也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像很多博士论文一样,属于空泛的学术研究,真正落实到实践,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经历过贫苦的农村生活,农村被类型化为贫瘠的、没有生气和希望的存在。这样的农村在中国的确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同样存在着富裕的农村,如果农村富了,是否还需要城市用冷酷的、缺乏人情的节奏来改变它?城市化不应该成为所有农村的唯一出路。
华北大面积雾霾的成因之一就是城镇化的结果,村镇在技术条件运营经验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建造小作坊,这些作坊产品质量和生产率都极其有限,却是城镇化的标准之一,被政策性地保留了下来,可怕的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部分小作坊很难进行符合环境标准的技术改造,资金上也成问题,又无法退回到纯粹的农业环境中,不能好活也不能速死。在用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前,城镇化本身的问题更应该被好好解决,不能让一种存在隐患的形式与感染更多的地方。
全书引用的时政资料并不新颖,对于改革进程加快的今天,有些建议已经落后了。作为一个宏观政策问题的研究者,高屋建瓴地用俯视的视角看待问题是必要的,但是站得高不能成为不近人情的借口,任何对宏观政策的书写都应该以可实践性为价值衡量标准,不能付诸实践的政策就是一纸空文,在这点上某些学术研究着应该学学总菊,总菊的政策虽然引人呵呵,但都能立竿见影地落到实处。
全书的中心观点被印在了腰封上,作者认为中国应该遵从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以改革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为手段催生内生型城市。
没有农村的中国就是作者眼中中国未来的理想状态。城市难道就是社会组织形态的终点吗?城市的问题会比农村少吗?中国有实现这一条件的前提吗?虽然作者一再强到要摒弃抓住“特殊国情”不放的毛病,但是作者所认为的特殊国情也是“何不食肉糜”层面的,充分体现出来肉食者鄙的特点。很多农村户口的持有者并不想改变自己农村人的身份,从他人角度以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来衡量优劣本身就是幼稚可笑的。农村与城市有着不同的生活步伐和社会形态,不考虑人的因素而单纯以狭隘的小市民心态来揣度城乡关系是可笑的。事实上,城镇化进程祸害的重灾区是那些不贫瘠、不贫穷的、需要土地的农村,而那些真正需要以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来扭转经济局面的地方仍然见不到“城”的影子。
类似本书这样漂亮的研究还会有很多,广大的社科高知分子也在不断地增大研究数目。政策的朝令夕改对于秩序的破坏院大过制定政策基础正义性的产出的价值,城镇化问题,且须三思。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