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赵路对本书的点评_我们怎样阅读中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我们怎样阅读中国 > 律师赵路对本书的点评
martin 我们怎样阅读中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0-21 10:10:38

律师赵路对本书的点评

翻开这本《我们怎样阅读中国》,我想起的第一件事,是自己曾十分认真请教苏,关于阅读,能否给些指导意见。

今天看来,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意图诚恳,却也空泛无指,毕竟阅读是一件私事,又何谈“指导”?苏却未推辞,而是耐心介绍他的阅读经验:先读前言后记,粗解主旨大意;再读目录,分析结构体例;接着是参考文献,摸清书的来龙去脉,读这本书的同时,可将与之相关的书关联阅读。这是我的第一堂阅读课。从此,那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我,竟也逐渐学会抽丝剥茧,开列书单,慢慢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苏的文字集高度理性与高度感性于一体(简称“两高”),有铺陈的耐性,有激越的感情,有诗人的节奏,有知识分子的方法(简称“四有”)。

苏长于学术方法论研究,他的书评中经常涉及写作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学术研究的方法,例如《黄仁宇的“缅北意识”》谈到细节写作和独立写作;《冯象的才华》讲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讲到准田野式调查等等。这些关于学术方法的思想火花无疑将给后学带来启发性的影响。

对于“自由”“市场”“产权”,苏小和乐于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甚至《我们怎样阅读中国》不吝以“自由”作为全书架构的关键词。我问他,如此老生常谈怎么不厌呢?他却说,讲的人还是太少。的确像苏说的那样,“我们如此不了解自由”。

具有诗人与财经学者双重身份的苏,在智识方面理应具有高度优越感。他的第三重身份基督徒,却决定了他将终身与骄傲为敌。“我们是否具有足够宽阔的视野?而我们对自己的怀疑能力是否足够我们提出某种价值判断?”这样的疑问背后,是他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谨慎,更有着神的身影。(文 :赵路)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律师赵路对本书的点评”的回应

梦醒时*分 2009-10-30 08:39:44

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