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超调、理性预期和魏玛通胀史_纸与铁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纸与铁 > 汇率超调、理性预期和魏玛通胀史
醉卧巴山听夜雨 纸与铁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04 18:01:32

汇率超调、理性预期和魏玛通胀史

尼尔弗格森的经济史名著《纸与铁》更像是一部末日堕落史,它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一战之后魏玛共和国物价和汇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如果使用汇率超调和理性预期理论,可能会对于理解魏玛通胀的动态变化有所帮助。使用汇率超调的框架,可以将魏玛通胀史简单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一战当中,政府给予企业很多补贴,所以一战结束,德国企业手中握有大量的通货,这样导致了一战刚结束后的通货膨胀和企业为了规避通胀而形成的投资热潮。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汇率超调的现象,即汇率贬值的幅度要远大于通胀的幅度,这就对德国的出口形成了一种刺激。使得魏玛共和国经历了战后的一段短暂景气。

第二阶段:随着汇率超调从短期均衡到长期均衡,德国汇率开始升值,通胀继续,这主要是大量的投资者开始了解到德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应该长期贬值,并且预期到德国汇率已经超调。这种现象使得魏玛共和国有些尴尬,因为魏玛共和国的高层希望汇率贬值,方面刺激德国的出口,能够恢复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冲击其他战胜国的经济,并以此来施压,使得战胜国能够理解,如果继续强迫德国用贸易盈余来偿还战争赔款,这将会导致两败俱伤。但是汇率升值使得这个经济杀手锏不好使了。

在此阶段德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出口萎缩,前期投资规模过大,所以出现流动性紧缺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一个小细节是:凯恩斯是看空的德国马克的,没想到马克升值,在炒作德国马克时亏了一大笔钱。凯恩斯很郁闷。

第三阶段:为了稳定经济,并且逃避赔款义务,魏玛共和国的高层决定继续超发货币,希望能够达到第一阶段的理想效果,但是时过境迁,风光不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1、大家预期魏玛共和国将持续地用货币超发来补赤字,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偏左的政权,财政支出、特别是福利和补贴特别多(魏玛政府特别害怕工人造反,所以可以将这种行为称为德国版维稳),加上赔款压力,财政压力很大。这使得通胀被理性预期到,不再出现之前的汇率超调。

2、魏玛共和国时期社会动荡,工人阶级的势力庞大,在公会工资谈判上,工资的增幅甚至要高于物价的涨幅,形成了“工资-价格螺旋”,使得通胀刺激投资不再可能。因为企业的资金都已经用来发工资了。

3、通胀也没有刺激出口,反而形成了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恶性通胀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影响了出口,而且在进口贸易中,不再使用贬值预期严重的马克,而是直接用外汇交易,贬值对进口并没有影响,而且德国人民为了规避贬值,疯狂地消费,这也增加了贸易逆差。

第四阶段:货币制度改革,利率飞涨,企业破产数量大增,历史经验证明制止恶性通货膨胀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关键是决心。

题外话:汇率超调理论是德国裔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出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提出的,可能只有亲历者才能对魏玛共和国通胀和贬值的动态变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吧,正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汇率超调、理性预期和魏玛通胀史”的回应

大冬瓜 2013-01-10 22:04:15

克鲁格曼 说魏玛政府垮台是由于后期布吕宁的通缩政策造成的。
克鲁格曼和尼尔·弗格森前几年有过论战,尼尔·弗格森说过美国国债是要爆跌的,克鲁格曼说根本就不可能的,现在看来是克鲁格曼暂时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