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簡論--《貨幣戰略論》和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 閱讀總結_货币战略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货币战略论 > 貨幣簡論--《貨幣戰略論》和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 閱讀總結
醍醐灌頂 货币战略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07 17:07:45

貨幣簡論--《貨幣戰略論》和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 閱讀總結

貨幣簡論

1.貨幣之產生是為節省交易費用。物物交換需物品種類、數量、時間上配合方能成事,含義著巨大的交易費用。為了節省交易費用,人們把一種物品分離出來,所有物品都跟它交換,它能跟所有物品交換。
 
2.因此,貨幣的本質用途是協助人們進行交易,降低交易費用。貨幣的三大職能是貨幣制度降低交易費用的表現。
 
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貨幣節省交易費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交易費用。幣值不穩定會使價格信號失實,容易誤導生產者和消費者。若幣值穩定時,商品價格的波動就純粹是由於不同商品之間的交換比率(相對價格)發生變化,而不是同時包含了貨幣與貨幣、貨幣與商品間的交換比率的變動,因此價格傳遞的資訊就是準確、清楚、不含雜質(即不含幣值不穩的資訊)的,也就是以貨幣協助人們進行商品交易的費用(使用貨幣制度的費用)降到最低。
 
4.因此,貨幣政策恰恰是因為貨幣制度有問題才需要的,如果貨幣制度本身沒問題,根本不需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本質是穩定幣值,使幣值不會偏離其所量度的實物價值而致通貨緊縮或膨脹,而非天真或不現實地用來刺激經濟。
 
5.為何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無法成效?
 
(1)通脹發生後,由於存在貨幣幻覺,生產者以為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便擴大生產。由於生產者確實擴大了生產,所以實體經濟中的物品(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真的是增長了。然而,幻覺總會破滅,凱恩斯想利用貨幣幻覺來達成政府干預經濟的目的,不但是只會短期有效,而且終究會帶來難以下嚥的苦果——貨幣經濟與實物經濟脫節到一定程度,後果必然是經濟危機! 因為貨幣幻覺而增加的產量,最後會因幻覺破滅而變成過剩的產量,導致生產者又要劇烈地收縮生產,於是產生了經濟波動。是的,所謂的商業週期或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的成因,既不是馬克思所說的是因為什麼社會化大生產與私人所有制之間的矛盾,也不是凱恩斯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什麼市場自發運作會導致總需求少於總供給,而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出錯——有些是像貨幣政策那樣使市場中的價格信號被加進通脹的“噪音”而受到扭曲,干擾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有些則是工會、最低工資法、社會福利制度、稅收政策、貿易保護主義等“惡法”侵犯私人產權,破壞、甚至是索性廢除了市場機制的價格準則。
 
(2)難以量度一國之內的貨幣供應量,即貨幣當局幾乎無法確定幣量,勿論準確的調控。若實體經濟的物品數量與貨幣的流通速度不穩,便很難知道與物品數量的變動匹配的幣量了。更大的困難在於,自從現代社會有了銀行制度之後,貨幣乘數的出現使貨幣數量變得越發的難以把握。一國之內的貨幣供應量,實際上絕大部分是商業銀行創造的存款貨幣,中央銀行印出來的紙幣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個零頭——若R很小,使貨幣乘數很大。中央銀行雖然可以直接控制基礎貨幣,以及通過法定存准率來間接控制商業銀行創造的存款貨幣,但經濟體內實際上存在著多少真正有效的貨幣數量是受到很多中央銀行難以控制的因素影響的。說到底,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要靠企業的投資,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企業的投資生產決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貨幣幻覺的影響,但畢竟最重要的因素還是經營環境、制度環境。
 
6. 為什麼現代的貨幣數量與物品數量經常會發生脫節?
 
1)易於操作。現代的政府只要悄悄地開動印鈔機就可以源源不絕地印出其面值更是遠遠脫離了紙張作為物品價值的紙幣,在貨幣理論的指導下只要做得不是太過份,不至於滑向動搖統治的超級通貨膨脹,人民埋怨歸埋怨,承受還是承受得起,那就無怪乎10%以下的所謂“溫和”的通脹會成了家常便飯。然而,如《利息理論》一講所言,複利的殺傷力很厲害,因此哪怕每年的通脹水準不算很高,但對於時間很長的投資或儲蓄而言都仍是極為可怕的殺手。
 
2)凱恩斯的貨幣理論主張政府以貨幣政策製造通貨膨脹對付經濟蕭條,為政府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脫離實體經濟的增長而增加貨幣數量提供了號稱“科學”的藉口。
 
3)現代的西方或發達國家大多工會林立、福利制度遍地,干擾了市場運作,使得它們的經濟制度缺乏適應局限條件變化的彈性,尤其是勞動力的價格(工資)有極為嚴重的剛性。通過人為製造通貨膨脹,可以短暫地瞞天過海調整價格、提高彈性,從而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因此連作為貨幣學派的領軍人物的弗裡德曼都認為政府搞點溫和的小通脹對經濟而言是“潤滑劑”,這其實是基於經濟制度缺乏彈性的局限而提出的折衷性的政策建議,通脹在本質上並無什麼潤滑劑的功能可言。
 
7. 貨幣數量與物品數量經常會發生脫節,即通脹/通縮的危害。
 
貨幣是量度物品價值的尺子。既然是一把尺子,它自身的長度就不能變來變去!你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用來量度長度的尺子,今天的一米是這樣長,明天的一米就變成那樣長,物體的實際長度並沒有發生變化,但用這把變來變去的尺子去量物體,今天量出來的長度與明天量出來的都不一樣,你叫工程師還怎麼能建起長、寬、高都確定的房子來?類似的道理,如果貨幣這把量度物品價值的尺子變來變去,今天的1元是1單位物品,明天的1元是1/2單位物品,可是物體的實際價值並沒有發生變化,但用這把變來變去的尺子去量物體,今天量出來的價值與明天量出來的都不一樣,經濟體中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怎麼做出正確的生產決策與消費決策?
 
在貨幣價值不穩定的世界裡,人們見到的那個貨幣價格的變動,混雜了兩種因素——供求變動與通脹,而人們只應該對供求變動作出反應,但人們無法辨析到底有沒有發生通脹、或發生了通脹具體又是多大,於是根據價格作出的反應或多或少都是錯的!經濟不穩定(經濟波動,或所謂的商業週期)的根源其實是這個原因!——是貨幣所代表的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脫了節,根本不是什麼所謂的“市場失靈”。而且,脫節得很嚴重時,經濟危機就會爆發——往往會是以股市暴跌、貨幣危機(幣值大幅貶值)、金融危機等為先導。
 
8.要穩定貨幣便要下錨(勾住一目標)。下錨有四法,對應四種貨幣制度。最好的貨幣制度是以一籃子物品的價格指數為錨。
 
【本位制】,如金本位或銀本位。這制度,貨幣的本身就是錨。但因為金或銀的供應量不足,不夠彈性,會把經濟發展約束得太緊了。金本位制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黃金的供應量不足!這是導致佈雷頓森林那樣的變形的金本位制崩潰的根本原因。
 
【法定通貨(fiat money)制度】,今天英美使用的。這制度彈性最大,但間接地以物價指數及經濟指數為錨,過於空中樓閣,調控有很大的麻煩。那所謂無錨的fiat money制度,其實也有錨。這是由中央(或聯邦)銀行看著物價指數(一錨也)與經濟指數(二錨也)來調控利率與貨幣供應量。這制度有三個缺點:
一,看著物價指數調整是間接的錨,不是可以直接成交的指數,雖然貨幣的供應量與上述的兩個指數的連帶關係存在,但調整的反應要有六個月至兩年時間,而整個調整期可以長達五、六年,其間可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二,兩錨不容易兼顧,往往有衝突,顧此失彼。
三,因為上述兩點,fiat money制度的錨不夠明確,容易招來政治與壓力團體的左右。
 
【钞票局】,今天香港采用的制度(即联系汇率【局部美元本位制】,与今天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性质不同,后者是不需要征求对方意见的)。这制度大国不适用。有兩大缺點。
一,香港的聯繫匯率制是必須持有美元儲備。
二,難以控制幣量。一個經濟體裡的貨幣供應量其實遠遠不止中央銀行發出的紙鈔(基礎貨幣),更多的是商業銀行創造出來的存款貨幣。這些存款貨幣的數量雖然與基礎貨幣有關,但並不是被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因此有些時候很可能會出現中央銀行想調節貨幣供應量,但基礎貨幣的數量雖然變化了,存款貨幣的數量卻沒有如其所願地變化,於是貨幣供應量的變動達不到中央銀行的目標,使得物價水準依然不穩定。再加上如美元那樣的國際貨幣可以“漏出”到國外,中央銀行想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就更困難了。也就是說,如果中央銀行根據它所持有的錨儲備的數量來發出(基礎)貨幣,由於從基礎貨幣到存款貨幣的中間環節極其複雜、而如果這貨幣是國際貨幣還會“漏出”國外,從而使得一國的貨幣供應量還是不穩定,於是還是不能穩定物價水準。
 
【以一籃子物品的價格指數為錨。】這是最好的貨幣制度。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對生活、生產是重要的物品,按一定的數量比例組合起來放進一個籃子裡,計算出它目前的價格,如100元人民幣現在可以買到這個籃子裡的物品組合。然後中央銀行完全不需要持有這個籃子裡的物品,只需看著這一籃子物品的價格往哪個方向變動:如果價格上升,中央銀行就以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回籠貨幣,使之價格回落;如果價格下降,中央銀行就以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放出貨幣,使之價格回升。一旦貨幣盯緊了這一籃子物品的價格指數之後,所有的匯率管制可以全部放開,與一切外國貨幣的匯率隨得它自由浮動。因為這個時候,匯率如果有所變動,反映的是外國貨幣的價值發生變化,而不是本國貨幣——本國貨幣的價值已經與這一籃子物品的價值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不會有變化。聯繫匯率制的本質是釘著錨(如黃金、美元)的數量,而此法的本質是釘著錨的價格指數。
 
有人會說:這不是價格管制嗎?錯!這裡管制的是物價水準,不是物品之間的相對價格(真實價格)。以下就用一個數位例子來說明這個鉤住一籃子物品的貨幣制度,是不會控制物品之間的相對價格的。
 
假設最初豬肉是10元/斤,米是5元/斤。100元勾住一籃子物品為 5斤肉、10斤米。當豬肉價格漲到 20元/斤,一籃子物品的價格隨之上升到150元。此時央行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來提升貨幣面值,使一籃子物品的價格從150元變回100元。
 
假設貨幣供應量調整後豬肉的新價格為x,米的新價格為y,可列出方程式如下:
 
150/100=20/x,150/100=5/y,
 
解方程得x=13.33,y=3.33。
 
這樣,因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整,一籃子物品的價格指數從150元返回100元,則豬肉價格相應從20元下降為13.33元,米的價格從5元/斤變成3.33元/斤。
 
這裡,政府並沒有去控制肉價、米價,政府做的只是調整幣值,籃中各物品的價格,會根據各自的相對價格,自動升的升,降的降,使總價保持在100元。這個例子中豬肉漲價而政府還沒減少貨幣供應量之前(即一籃子物品的物價指數是150時),豬肉與米的相對價格是4:1(20:5);政府減少貨幣供應量使一籃子物品的物價指數重新返回到100後,豬肉與米的相對價格仍然是4:1(13.33:3.33,數字略有出入是因為計算時小數除不盡做了四捨五入的處理,如果用精確的分數來計算的話,是40/3比10/3,比例是一絲不差的4:1)。
 
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調控完全沒有影響籃子內物品的相對價格,所以鉤住一籃子物品的貨幣制度根本無所謂政府全面控制物價的問題,政府改變的只是用貨幣來表示的物品的名義價格。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