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翻译了“共产主义”吗_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 胡适翻译了“共产主义”吗
李寅初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9-10 17:09:02

胡适翻译了“共产主义”吗

郎咸平教授素有“大炮”之誉。“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新帝国主义在中国”,这样的“炮弹”不时响彻报刊,颇为骇人。近日读到他与杨辉瑞教授合著的《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一书,有很多感想,不吐不快。在这本新著里,两位教授一诉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从亚当·斯密到司马迁,从欧洲资本主义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大开大合,霸气凌厉。

然而,两位教授的诸多论述,读起来如饮烈酒,痛快是痛快,但回味却不多,总有空泛之感,比如两人认为司马迁是自由经济思想的鼻祖,堪比亚当·斯密,这话听起来很长民族志气,但于学理上说十分勉强。当然理论的问题,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我所能一一辨析。但书中有一些史实性的错误令我如鲠在喉。虽然两位学者成名已久,但也不应该如此马虎。兹举一例:

该书第二大章的前言标题为“是胡适误把‘communism’译成‘共产主义’?”从标题看,作者似乎对究竟是不是胡适将英语“communism”一词翻译成汉语“共产主义”还心存怀疑,但在接下来的正文里,作者在讨论了“communism”的含义后,笔锋一转,存疑之心一扫而空,说道:

“1921年,胡适把“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我很想了解他为什么会犯这种翻译的错误,因为“共产主义”这个翻译词根本就没有一点和谐的意思在内。”

然而,郎咸平、杨辉瑞两位教授,在这里却是打错了板子,将“communism”译成“共产主义”者,并非胡适,而是日本人。近代以来,汉语受日语影响之大,远远超出常人想象。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策、经济、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等,数不胜数。

在这些外来语中,就有“共产主义”一词。据日本学者宫岛达夫等人的研究,在1870年,日本学者加藤弘之第一次用日文片假名音译了“共产主义”一词,后来屡经演变,于1882年,在日本学者城多虎雄的《论欧洲社会党》一文中才出现了汉字“共产主义”一词。

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将 “共产主义”一词引入中国的呢?我对此还不太了解,不敢妄下判断,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引进时间绝非1921年,首译者也绝非胡适。因为,就在郎咸平所言“1921年”的前一年,也就是1920年,上海即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即是“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不是胡适翻译了“共产主义”一词,但胡适的反共立场,却可谓众人皆知。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轶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据说在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胡适对北大同仁曾经说过三句话:美国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来了,有面包,没自由;他们来了,没面包也没自由。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胡适翻译了“共产主义”吗”的回应

tg912 2014-06-28 20:45:25

“司马迁是自由经济思想的鼻祖”,确实有点牵强,不过司马迁确实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对此钱穆《中国经济史》也有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