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涩的文字,生硬的翻译,新颖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成为我读这本书的最大阻碍。21万字,两三周才勉强读完,看这书,得细品。
简.雅各布斯的确不负犀利、果敢之名,记得以前看过一点她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让我对这位老人产生深深敬佩,也对其独树一帜的观点理念所吸引,所以在书店看到这本《城市与国家财富》没有犹豫就买下来了。不过在阅读时的确遇到不小阻力。
首先就是翻译问题,翻译并没彰显出变通,给人以直译之感,可能是我英语弱项吧,在向欧美思维方式的转变上有一定困难,所以有时一句话要回读好几遍。(在对待英语方面我希望咱们国家学学日本的做法。)本书的核心词汇之一的“城市腹地”的翻译让我不知所云,没有过多的文字多这个概念进行阐释,读完全书我理解所谓“城市腹地”类似于城市经济辐射范围,一个包括资金、产业、人员流动等概念在内的辐射范围。具体的说,就像咱们的京津塘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这样。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希望有明白的朋友指教。
书中“进口替代”、落后地区的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论述,我很认同,给了我认识这些问题一个新的窗口,开放了视野。
书中提到的的被发展遗忘的地区如果单凭政策式的“输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如果他没有办法发展起来自己的进口替代型产业,那么用转移支付和其它补贴制度来维持经济的运转,就会遇到下面的麻烦:这些制度一方面大量消耗了城市的资源,另一方面却为了发展落后地区的贸易而牺牲了城市之间的贸易;城市的进口物资被转移给了那些不能实现进口替代的地区;城市彼此购买创新产品的消费力被大为削弱。而落后地区如果能够利用当地的城市与发达地区的贸易作为跳板,让彼此之间的贸易繁荣起来,那么他们也能获得快速的发展。的确,我所见到的例子也无不印证着这种说法。记得听人说过,我们往山区捐的衣物、生活用品等物资其实他们转手就买了,而捐的钱他们也并未用来作为对同类地区进行贸易的资本积累,甚至没有用来改变技术,依旧是买牲畜、谷物等用来自用而不是用来交换。所以他们的经济就变得非常被动,并且没有任何发展起色,依旧的贫困,发展不起来进口替代型产业,只能继续“进口输血”。所以我认为改变他们的观念,或者简单的说教给他们怎么用这些资本才是发达地区应该做的,而不是很武断的认为只要给钱就可以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落后地区必须最大限度和其他落后地区进行贸易,否则,他们进口的产品和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生产进行替代的产品就始终有太大差距,难以跨越。
关于城市反馈机制的缺陷问题,我觉得雅各布斯的见解也很独特,并且比较有说服力。货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交换范围应该有其辐射范围,这是货币自身投射力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地区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货币在地域之间的投射范围、影响范围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而货币调节贸易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可以起到补贴和关税的作用,如某地区出口太少、进口太多导致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贬值就能发挥以上两个作用。这样货币如果在小范围作为如此调节的话,会比政策更加灵敏和灵活,而在国家经济这个大袋子里,最重要的元素其实是不同的城市经济体,在既定的时间点上,他们需要不同的调节,这就让地区货币显得更加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