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均衡即为势_博弈论经典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博弈论经典 > 纳什均衡即为势
已注销 博弈论经典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5-21 19:05:56

纳什均衡即为势

纳什说一个谈判要么破裂,要么结果一定是有限个均衡点的一个,所谓的均衡点,就是全方面无限深度考虑,我就只有这样选才行,再好的不可能发生,再坏的就吃亏:大家都这么想,就会有一个大家都感觉合适的点,达到这个点后,大家都不会想改变了。要做到无限深度思考,前提是1人是绝顶聪明2大家都认为每个人绝顶自私3.绝顶贪婪,如果有得到1000元与1001元的方案,也必定选择后者。然而,人不是绝对理性的,抛弃人是绝顶聪明这一项,得出:在无数个一样的谈判中,人根据上一回谈论的结果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再次决定下一回谈判的取向,最终会趋于均衡点,这,就是势。生物进化学与均衡点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比如说,在《自私的基因》当中提到的,如果基因突变的新物种,面对旧物种有一个较高的胜率,于是因为较多的胜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包括配偶权,因此扩大了基因,使自己的后代增多,当属于自己物种的数量增多,使得在与同种生物竞争时,胜率相当,空间固定,属于自己的物种增多,竞争次数也不免增多,高胜率不能保持,于是数量增长减速趋于0,于是两个物种的数量达到平衡,当然,某一方的数量因为偶然事件突变,那么仍旧会再次趋于平衡点,并在平衡点上下波动,直到新的物种出现,引入一个新的平衡点。

二人谈判必有有限的均衡点,但如果均衡点多于1个,那么问题仍然很大,它只是说如果最终达成了谈判则必定属于(假设是绝对理性人)其中一个,但属于哪一个,并不清楚,有可能因为多于1个,反而达不成妥协。纳什发觉,之所以产生多个均衡点,是因为他认为人应该是这样思考的:如果对方实行A策略,那么我就用B策略应对;如果对方实行C策略,我就用D策略。他认为该抽象有问题,于是发展了混合策略模型,即人应该是这样思考的:对方实行A的策略概率为p,实行B策略的概率为(1-p),我应该使用C策略的概率为q,D策略的概率为(1-q).如此抽象,发现二人谈判必定只有一个均衡点。这说明两个问题:纳什的理论也是基于某种抽象,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完整性适应性依赖于他抽象的好坏,只能说是接近于真相的理解,可能也未必完备,比如说他认为人是绝对自私的,这个其实不太正确;2.他认为概率是客观存在的,期望(统计学中的期望)是有效的(即,期望对人的决策影响是有严格规律的),期望是否有效,现在还是个问题。

这里有个例子:比如说石头剪刀布。如果没有混合策略模型,照里说虽然有平衡点(三个平衡点:两人出石头,两人出剪刀,两人出布),但是根本就不会趋于这三个平衡点(三个,如何趋于?)。但是,如果对方就认准你出三者的概率是p1,p2,p3,而你认识他出三者的概率为q1,q2,q3,这个平衡点经过运算后就只会是一个(如:两人出包)。

纳什继续推广,如果是N人彼此之间没有合作的博弈,是否有这样的均衡点呢?他证明是有,且有一个(在混合策略模型下)。

平衡点是必然之趋近,一个人能够准确的预测到该平衡点的存在,也就是说把握了大势。比如说一个游戏:有固定的60亿人,每个人都给一个从0到1000的数字,所有的数字的平均数的1/3记为a,哪个人给的数字最靠近a,这个人就获胜。如果大家都是绝对理性人(超级聪明,绝对自私),那么大家都会猜是0,但是可能读者读到这儿都未必知道会是0吧,只能说不是绝对理性人。这个游戏反复地玩,大家的平均数就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0.

但是必须得怀疑人世间实在的游戏是否会这么简单,平衡点是基于固定人群、固定可选策略下才存在的,人群不固定、不可预测的新策略也随着科技发展(或其他变化)而生成,导致了系统不是固定的,平衡点可能不存在。在考虑人的记忆性,趋利避害的简单取向,如果加上人的创造性,生成的系统,再来考察这个平衡点,会更有意义吧。

好吧,书我没读完,上一回读是三年前,读了首章就没读下去了,这回重新读,读了三章没读下去,但务必要留下只言片语,只求下一回读不必从头开始。

另外,这一点还是要补充一下: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平衡点在非人为的现实场合中在鲜有发生,因为纳什这个模型的基础太过完美了。这一点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中有表达。

于是转而寻找这样的东西:一个游戏,在某有限的步骤完了以后,剩下的这个称为子游戏,如果一个游戏的平衡点是所有子游戏的平衡点,这样的游戏是超级完美,我简称为超级完美游戏。这样的游戏,无论对手的一某个步骤有多不理智,我都能不断地朝我的目标进发,整个游戏的“势”不会改变。当然,这种超级完美游戏在非人为的场合就更加不容易看见了。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纳什均衡即为势”的回应

[已注销] 2010-07-22 00:59:00

楼主的把纳什均衡比作“势”,比较新颖。

已注销 2010-05-23 22:23:46

别这么说,总之不要看轻自己。

Jeff 2010-05-23 22:16:22

你好强,高中就有这想法了。目前为止,我都未曾想过:(
差距啊...:(

已注销 2010-05-23 22:03:02

呵呵,到想起我当初学数学仅仅是高中一次体育课溜进校图书馆看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教材,看得我晕头转向,于是有了“有朝一日必要看懂”的想法。。

Jeff 2010-05-23 21:53:58

嗯,这倒是,《美丽心灵》里一开始演纳什这哥们就一数学天才.

已注销 2010-05-23 21:32:47

这玩意创立开始就是数学

Jeff 2010-05-23 15:15:33

这玩意儿,整到最后成数学了,看得我很晕:(

已注销 2010-05-22 10:58:45

挺难的,作者思维跳得太快,有些证明的细节我都不甚明白,所幸思路还是可以把握。

Kim 2010-05-22 03:40:01

这本书个人感觉还是蛮难得,毕竟是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