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知的永恒局限_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 人类认知的永恒局限
robertli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7-22 15:07:44

人类认知的永恒局限

先说一下这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吧,书分两个部分,每部分四章,分别如下,
前言
背景
1、核心观点
2、一个失败哲学家的自传
3、reflexivity理论
4、金融市场中的reflexivity
5、超级泡沫假设
6、一个成功投机者的自传
7、我对2008年的展望
8、一些政策建议
结论

在前言中,Soros认为此次信用危机标志着一个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信用扩张时代的结束,为了理解这次危机,需要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主流的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市场总是趋向均衡,对均衡的偏离是随机的,这种范式是错误的,误导性的,我们目前所碰到的麻烦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Soros准备建构的新范式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而是上升到了人的思考与客观实在的关系,涉及在历史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观念误建构(misconception)和误阐释(misinterpretation)。作者承认波普尔的哲学对其影响很大,这使他对经济学中完全竞争理论的假设前提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关于充分信息的假设。他认为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财政和货币当局的决策都不仅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也取决于他们对市场的认知,他们对市场情况有偏差的认知和错误的判断不仅会影响市场价格,也会对影响被认为由市场价格所反映(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性因素。市场参与者一方面试图理解他们所处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他们也试图改变市场,这就是人类思维的认知(cognitive)功能和操控参与(manipulative)功能,这两个功能在相反的方向上发生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会相互干扰,这就是Soros所定义的互表征干扰(interference reflexivity)。这个reflexivity是全书中最核心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呢?

他认为市场从不会达到一个经济理论预设的均衡状态,在人的思考与客观实在之间一个双向的互相影响关系,这种互动过程会使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呈现一种先自我肯定最后自我否定的状态。每一次泡沫都包含着某种趋势和一种观念误建构,以及二者之间的互表征。具体到次贷危机,首先是一个长期以来信用扩张的趋势,以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误建构——市场主义——不应对市场加以约束,在次贷危机前的几次经济和金融危机增强了信用扩张的趋势,同时使人们对市场的力量坚信不移,而目前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信用扩张的趋势和对市场的错误认识都难以为继。

在第一章中,Soros在批判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的基础上,对其新范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对reflexivity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它是一个循环过程,一个事物的实际状况和市场参与者对这种状况的认识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人们决策的基础并不是他们所面对的实际状况,而是他们对这种状况的观念建构和阐释。他们的决策会对实际状况产生影响(操控参与功能),而实际状况的变化又可能改变他们对实际状况的感知(认知功能)。如果反馈是顺序发生的,就会产生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序列,即事实——对事实的感知——新的事实——对新事实的感知。但这两种功能是同时而不是顺序发生作用的,这导致市场参与者对事实的感知的不确定性,以及事物实际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事实的误阐释和观念误建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大得多。这个概念是新范式中理解金融市场行为的钥匙。

在第二章中,Soros叙述了他早年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和自己思想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他由于是犹太人而受到的种种遭遇,使他对法西斯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对波普尔思想的早期接触中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思想。他提到,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认为,纳粹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他们都声称拥有终极真理。由于终极真理超越了人类的认知能力,两种意识形态不得不将其理论建基于对事实有偏见的、扭曲的解释之上,同样,也只能使用残暴的镇压手段才能将其强加于社会。

在第三章中,Soros从哲学高度再次详细说明和论证了他的reflexivity理论。他还引用了布什的话来说明在对事实的追求过程中的reflexivity,布什对他的下属说,“我们就是国王,我们有所行动时,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事实,如果你正在研究这些事实,我们又会有所行动,创造出新的事实,你同样可以对其进行研究,就是这样。我们才是历史的演员,而你们,仅仅只能研究我们做了些什么。”

波普尔认为人容易犯错误,Soros则进一步将人的必错性作为其理论的前提假设。之所以必错,是由于我们可以获得对事实的一部分认知,但我们理解的越多,需要我们理解的会更多,在此情况下,我们倾向于过度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将其运用于不再适用的领域,对事实有效的阐释由此变为对事实歪曲的阐释。

Soros认为,美国发动的对恐怖主义的战争也是一种误阐释,是给美国和全世界都带来邪恶的后果的错误隐喻。而目前的金融危机也可直接归因于对金融市场如何运行的一种错误的解释。

第四章中,Soros结合上世纪60年代的大企业集团并购浪潮、REITs的兴起、80年代的全球银行危机具体解释了reflexivity理论的实际运用,并归纳出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八阶段模型,在泡沫的形成过程中,信贷或杠杆以及某种观念误建构或误阐释二者是必不可少的。他进一步指出,不仅市场参与者对事实的认知存在reflexivity,市场参与者与市场监管者之间的关系也存在reflexivity。

第五章中,Soros详细说明了reflexivity理论在次贷危机中的具体运用。

第六章是Soros关于自己投资经历的叙述。

第七章是Soros在其最初几个月的日记中对2008年金融市场情况的预测,其中提到了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是政策建议,他认为这次危机最重要的教训是货币当局不仅应该重视控制货币供应量,盯着工资的上涨,也应该关注信贷创造,控制资产泡沫。他给出了建立信贷违约互换交易所、帮助房屋所有者继续持有他们的房产、政府出手维持房产价格、提高金融机构的灵活性等。

这本小册子不长,看下来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对reflexivity理论的阐释。次贷危机的原因各人有不同的解释,Soros提出了颠覆主流经济学的看法,并且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虽然稍显单薄,但也有些道理,而且多年以来在他的书里不断鼓吹,现在看来其正确性似乎越来越不容怀疑了,不过,他在人类必错性假设下提出的政策建议,却也和主流经济学提出的没有二致。其理论看来是认知功能大于控制参与功能。另外,书中述说其经历的两章显得有点充数,其他章节也有重复累赘的感觉,或者是他的理论比较难懂吧。

一个额外的收获是,他的思想来源于波普尔,书中多次引用其论述,倒是再次激发了我了解后者思想的兴趣。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人类认知的永恒局限”的回应

吃饭很香 2008-07-22 15:48:51

哈哈,难得见你写这样的文章啊。赞一个先。
通过你写的大致看懂了Soros的经济学新范式。作为一个经济学外行,想就波普尔或者哈耶克的哲学思想基础的自由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中诠释学范式与你进行一次讨论。简单地说,我的理解是,经济学当中的信息对称论因为建立在人性趋利避害的简单人性基础假设上,对于人在复杂认识环境中构建性地认识自身信息处境基本忽略。用哲学的语言或许能这样说,过去的经济学注重人的绝对的本体属性而忽略人的相对的信息认识处境。假设信息的完全对称从认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信息都有它所建立于其上的前提信息,前提又有其前提,无限回溯,如果真的较真,那就真是老子说的吾生有涯而知亦无涯,以有穷穷无穷,妄也。所以保守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应该是拒绝有所谓终极真理的。真理是市场机制自发建构出来的,并且从来就是能够被适时修正的相对真理。
这个找天喝酒,慢慢再摆谈。
关于reflexivity理论,与诠释学上的一个术语叫做视域融合的异曲同工。后者的意思是看书的时候,读者开头总有个意义期待,然后在阅读中遭遇作者的意义脉络,两者相结合产生出新的意义结束。这个意义结束是未知的,因为所有的意义都在某个语境中防止自己陷入无穷的穷根问底。所以自由的阐释意义与价值,在相对主义处,遭遇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