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的局限性、多角度的可行性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变革中国》对比阅读_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 大视野的局限性、多角度的可行性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变革中国》对比阅读
雄苹果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04 16:10:40

大视野的局限性、多角度的可行性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变革中国》对比阅读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权威经济专家厉以宁著作:目前中国经济正经历双重转型,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作者把双重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做了归纳和解读:
以产权改革为主线,构成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 中国经济属于第二类非均衡,所以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应当以放开价格为主线,而应当以产权改革(包括明晰产权、界定产权、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为主线,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则是明细产权、界定产权、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的最佳途径。
第二, 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主要是通过产权改革而使中国由第二类经济非均衡转为第一类经济非均衡。第二步主要是通过市场完善化措施,使中国由第一类经济菲均衡逐步向经济均衡状态靠拢。

   《双重变革》是作者经济改革思路的详解,也给读者展示中国当前经济改革全貌,观察新形势下各个经济的切面,汇总和总结当前经济改革的经验,是掌握时下中国经济脉搏很好的参考资料。
《变革中国》是英国罗纳德哈里科斯和中国王宁合著。讲诉毛时代到现在(2013年)中国经济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有不少当时政治革命、经济变革的历史事件的史料披露,风云激荡,中国经济曲折前行。历史人物种种动作,种种命运,读来感叹,更感今日中国发展现状之不易。作者检索中国变革,洞察现状和潜流,呼唤中国思想经济之自由。

两书对比阅读,读后小结,浅析几点。



       关于经济学家的立场
厉以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天生预设了立场。
(P54 )为什么保存国有资本及其投资领域?一个根本性理由是:国有资本及其投资能够发挥比私人资本及其投资更大的作用,国有资本相应地也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
《双重转型》(P298)厉以宁不小心,又问了这个问题。如果国有企业不能自觉地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为什么一定要保留国有企业呢?书中没有明晰的答案和说服。
对比阅读:《变革中国》老外罗纳德洒脱得多“P239 真正令人担忧的并非国家所有制本身,而是那是而非的假设,总认为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种论调曾经一度被用来替政府垄断和限制私营企业进入一些被认定是“具备战略重要性”行业的政策辩护。”
可见先入为主多么可怕。厉以宁立场的局限性一看便知。厉能在书中问一句为什么要保留国有企业也已经是尽力了。这也是《双重转型》大视野之下的局限性,无可奈何



大视野和边缘群体的聚焦
《双重转型》对国企放在改革大棋盘上进行考虑:产权改革,产业升级,社会责任等,视角高大全。并针对国企改革贡献良策:
P63国资委成立国家投资基金公司,负责国有资本的配置和再配置,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为目标,可以调整某个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股的数量以及国有股在该企业股份总额中的比例。
P64通过两个层次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对国有企业而言,最大的改革成果就是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通其他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一样:建立了完善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发挥作用,做出决策,不再受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
      感想:国资委——国家投资基金公司——国企。三层架构,国家投资基金公司不受制于国资委么?这岂不又让国企又多了一层上级,更不自由?或说,国家投资基金公司可以调整某个国有企业股份的数量,进行控制,形成进入和退出机制。(国家投资公司的企业行为,而不是国家政府的行为,这样作为市场主体的国企会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
对比阅读:《变革中国》对于国企笔墨不多,更多描写了国营经济外主流外的边缘群体,边缘事件。是边缘群体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同时挖掘出了众多的边缘群体的贡献和故事隐藏在主流传播语境之下。比如农民联产承包制最早出现的地方不是安徽,比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诞生和政府不断暧昧的态度,这也是本书展现的独特角度和价值。
P213四种边缘革命
1) 农民联产承包制、
2) 乡镇企业---小企业家
3) 个体经济(非国营经济)
4) 经济特区和工业园
如《变革中国》作者所言,“那些处在边缘的理论则能够为变革提供不同的激励机制、新技术以及全新的视角和关键要素。在中国。扮演这个角色的群体是农民、城市待业居民以及其他在计划经济下被边缘化的理论,他们才是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先锋。”这也是《双重转型》改革红利的原始动力。


     走出通货膨胀——科技创新

厉以宁引用了凯恩斯经济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维持稳定包括两个方面:消除或缓解失业现象;抑制或缓解通货膨胀。P154凯恩斯需求管理学说归纳为以下两点:(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效)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大——所以要抑制总需求——采取紧缩政策;
        失业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所以要刺激总需求——采取宽松政策
但是如果滞涨出现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出现,凯恩斯需求管理学说失灵。(当然通货膨胀类型还有输入型通胀。)应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最佳政策——技术创新。书中厉以宁提出创新必要前提
P256:合适制度环境
1) 一个有市场主体投资决策的体制
2) 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 政府要有一整台在税收、信贷、奖励等方面帮助和鼓励的优惠政策
4) 整套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5) 整套激励从事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企业内部产权分享制度。

对比阅读:《变革中国》罗纳德,由表及里,走得更远,或说更有谋略“P253缺乏自由的思想市场直接导致了科技创新乏力,早已成为中国制造行业的致命软肋。从经济到教育,从法律到政治,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缺乏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
对于自由思想的呼唤,罗纳德满含激情“开放思想市场成为人类接近真理的工具。在以知识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经济里,没有什么比思想市场更能影响人力资本市场的质量和表现”
我想到的是:政府对于思想市场、意识形态作为的控制,在中国来影响了下层基础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普遍的路径是经济发展必将,也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思想市场。

        

   《双重转型》有问有答有路径
        P163中国经济的两个特点:中国经济的自行车理论
1) 自行车,骑得快才稳 (如果增长率不到7%,失业率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2) 刹车容易启动难(刹车主动权在政府手中,财政一紧缩,信贷一紧缩,就刹住了,启动主动权在民间。)
        中国货币经济政策 宜松不宜紧:根据2008年以来中经济波动的经验,货币流通偏多和偏紧都是不利的,但货币流通量偏紧的消极影响要大于偏多。
        中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P178一次分配行程了收入差距,二次分配却进一步扩大了这个差距
        呼唤制度红利:在人口红利、廉价工业品红利出口红利消失的现在。:产权改革,土地确权,让农民拥有财产权;解除民营产权安全焦虑、明细国企产权。

《变革中国》历史烟云,不一样的声音
        华国锋、陈云历史洪流中的一时砥柱不应埋没;毛泽东对经济改革——过于自信。邓小平对于经济改革——谨慎且务实——大胆尝试、多地试验。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钱学森的“不幸福”
        分税制的实施让我想到了坏制度——让人犯错 好制度——劝人向上。
        无心插柳柳成荫,各地产业的重复投资——使得产业化得以广泛传播。
        经济的现状“国家资本主义”你懂得的;官僚政府的弱点,在于上层决策者往往要依赖下层提供的信息。
        作者洞察“P253从经济到教育,从法律到政治,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缺乏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最珍贵的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

   《双重转型》视野全面,覆盖面广,涉及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探索政策,大力建言市场体制改革,产权改革。厉以宁作为中国权威的专家,国家经济政策的把脉者,读后对于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应有大致了解。
   《变革中国》是历史读物,从建国到2013年,史料丰富,角度深入,大胆敢言。过往人事,每每抚卷感叹。作为洞察中国的局外人,对于中国未来的政经呼唤也充满热情,呼唤自由思想市场,但对于当前政经问题的解析和方案甚少涉及,至于自由思想市场的可行性,大约只是外国友好人士的友好愿望。当然!作为历史读物,能提供多客观一个角度了解中国,也是善莫大焉。话说读后更增添对了邓小平的几分崇敬。值得一读。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